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95年第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中期预测根据我所1994/1995年度棉铃虫越冬滞育蛹观测试验,1995年20瓦黑光灯诱蛾记载,麦田5月26日扫网和随机取样方观测结果:越冬代棉铃虫530头,应用越冬箱控制试验观察结果,冬前羽化87头,羽化16.4%,春...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发生期的预测,多数地区应用期距预测法或发育历期预测法。前者需要多年而准确的历史资料,而且准确性不高,历史较短的测报站难以应用;后者因棉铃虫在土中化蛹,发育进度调查困难,若用幼虫历期推算,则因时效太长也难以测准。为了使棉铃虫发生期预测简单易行而且准确性较高,近年来,我们根据资料介绍应用了积温预测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谨在此抛砖引玉,谈点积温预测的粗浅体会。一、棉铃虫发育的若干规律棉铃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下5~10厘米深处化蛹。春天,当5~10厘米土温达16℃时,越冬蛹开始羽化。全代成虫羽化期能持  相似文献   

3.
克芜踪(paraguat)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用于棉花后期催枯可促使棉花早落叶、早吐絮、减少烂铃,同时由于切断了棉铃虫的营养来源,降低了棉铃虫越冬基数,蛹成活率,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一、发生原因分析1.越冬基数高。1991年第四代棉铃虫发生重,使越冬虫源充足,加之9月份气候温暖、湿润(月平均气温21.6℃、相对湿度80%),适宜第四代棉铃虫生长发育和入土化蛹。1991年9月下旬调查四代残虫,平均每  相似文献   

5.
根据今年调查,棉铃虫越冬蛹的基数较大,去冬今春温度又较高,参考1960年气象展望,棉田小气候对棉铃虫发生较为有利的分析,估计1960年棉铃虫还会在—些地区严重发生。为此,必须引起重视,及早防御。在总结和提高已有的大面积综合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充分发动群众,继续贯彻洋土并举,采取棉田内外防治相结合,防治蛹、成虫、卵和防治幼虫相结合,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贯彻全年,争取主动,把棉铃虫消灭在棉田以外和为害之前。一、消灭越冬蛹消灭越冬蛹是将棉铃虫消灭在棉田以外的第一步重要措施。棉铃虫越冬蛹在土中约潜伏7个月之久,若能抓住这一环节进行歼灭,可大大减少虫源。根据棉铃虫越冬蛹的基数大,春季成活率高,早春第一代发生数量就多的发生规律,第二代在温湿度  相似文献   

6.
1 发生特点及原因1 .1 发生特点。 1 999年冬至 2 0 0 0年春 ,滨州地区气温较低 ,降水较多 ,对棉铃虫越冬极为不利 ,且越冬虫蛹较少。据地区植保站挖蛹调查 ,全区棉铃虫越冬蛹每平方米平均不足 0 .2头 ,许多点未查到虫蛹 ;说明棉铃虫越冬基数低。一代棉铃虫在寄主作物发生较轻 ,麦类及蔬菜等作物未受到虫害影响。然而 ,二代棉铃虫却呈特大暴发趋势 ,发生面积之大 ,来势之猛 ,程度之重 ,令人始料未及 ,据省植保总站提供的数据 ,到 6月 2 7日二代棉铃虫累计落卵量全省平均为百株 2 0 0 0粒 ,东营、滨州、聊城三地市最为严重 ,百株平均为 50 …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荷泽地区棉铃虫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看出,第5代棉铃虫幼虫能完成发育,并有部分个体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8.
1 幼虫化蛹率观察1 998年 8月上旬三代棉铃虫发生盛末期 ,分别从转 Bt基因棉新棉 33B和常规棉石远 32 1 (对照 )棉田捕捉 2龄以上幼虫 96头和 70头带回室内 ,将其放置于 85cm的培养皿内 ,每皿 1头 ,分别用抗虫棉叶和常规棉叶进行饲养 ,室温控制在 2 7℃ ,确保棉铃虫的适生环境。逐日观察记录幼虫成活率、发育进度、化蛹率。2 蛹成活率及化蛹率观察将取自抗虫棉和常规棉棉田的棉铃虫蛹分别称重 ,计算单个蛹的重量 ,再将蛹分别置于饲养笼内 ,观察蛹的羽化进度及羽化率。3 成虫产卵量观察将抗虫棉和常规棉棉铃虫的成虫分开饲养 ,每饲养笼内…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的生活习性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尺蠖EctropisObliquaWarren在国内分布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省,除危害茶树外,还为害白柳、花生、刺槐、紫穗槐、紫薇、大豆、大白菜等。1988年首先在原日照市茶园发现茶尺蠖呈点片发生,且危害逐年加重;1991年6月6日,在原山东省临沂地区茶叶试验研究站试验茶园56号地发现有近半米的茶行叶片被食光,笔者自1991年始对该虫进行研究,现将其生活习性与防治措施报告于后。1生活史茶尺蠖在山东每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四月中旬越冬蛹羽化。茶尺蠖各虫态的历期,成虫期3-8d,卵期5-11d,幼虫期15-3…  相似文献   

10.
旱涝对棉铃虫发生影响极大,新疆棉区在高温干旱年份棉铃虫发生较重(如1997年),在低温多雨年份发生较轻(如1996年)。绿洲农业区,降水稀少,棉田主要靠灌溉即通过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法来调控棉铃虫的发生及减轻对棉花的为害。1 灌溉对棉铃虫的影响1.1 灌溉对棉铃虫蛹存活率及成虫羽化率的影响。蛹期是棉铃虫一个世代中的薄弱环节,是消灭的有利时机,把蛹直接浸水表明,浸水3小时以下,蛹还能复苏,浸水6小时以上,死亡率急剧上升,浸水24小时以上则全部死亡。土壤含水量主要影响蛹的存活率、成虫羽化率,土壤湿度过高…  相似文献   

11.
南疆四十五团棉铃虫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中 《中国棉花》2001,28(4):37-38
1越冬代蛹的预测预报1 .1 越冬调查。冬前选择不同寄主作物类型 (未耕翻 )和棉铃虫发生轻重不同的 3~ 5块条田进行随机取样 ,每个寄主作物挖蛹面积不少于3 0 m2 ,深度 1 0 cm左右 ,调查棉铃虫的越冬基数。挖蛹时间在当年秋季1 1月 5日左右 ,对蛹进行滞育率分析和发生量预报。1 .2 滞育蛹的鉴别和滞育率的计算。 ( 1 )滞育棉铃虫蛹的鉴别。把所有挖到的棉铃虫蛹放在 2 5~ 2 6℃的温度条件下 1~ 2天 ,如果 2天后棉铃虫蛹的复眼眼点逐渐消失就是非滞育蛹。在新疆滞育是棉铃虫越冬的唯一特性 ,滞育蛹能正常越冬 ,非滞育蛹不能正常越冬。( 2…  相似文献   

12.
利用黑光灯监测越冬代草地螟,且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对草地螟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及人工接虫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草地螟在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1995 ̄1998年发生危害较重。原因是来自晋、冀、蒙等部分地区虫源的大量迁入,使当地种群数量急剧上升。2)解剖观察,当地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卵巢发育级别主要以3 ̄4级占优势,且成虫羽化新鲜度减退。3)越冬代成虫始见于5月中旬,成虫羽化率受温度影响。发生期为6月上旬,末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中后期 ,由于棉花实施早育早栽、地膜覆盖栽培后 ,棉铃虫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 ,1 996年棉铃虫在当地大发生 ,由于防治不及时 ,给棉花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为害 ,近几年来 ,笔者对当地棉铃虫发生规律进行了探讨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防治。1 棉铃虫发生代数的分析据有关资料介绍 ,棉铃虫在四川 1年发生 4~ 5代 ,当地到底是 4代还是 5代 ,据近 3年观察与分析 ,结论是应为不完整的 5代。据资料介绍 ,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春天当气温回升到 1 5℃以上时 ,越冬蛹开始羽化。日平均气温达 2 0℃以上时 ,适于成虫产卵活动…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在本省常年发生四代 ,近年发生了不完整的第五代。摸清棉铃虫越冬蛹在不同作物田的分布数量以及在年生活史中最薄弱的阶段 ,结合农事操作 ,消灭大量越冬蛹 ,减少发生基数 ,降低发生程度上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措施之一。为此 ,从 1 994年开始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表明春季耕翻可显著减少棉铃虫越冬蛹的数量。1 越冬蛹在棉田内外寄主作物上的分布数量1 994~ 1 998年调查结果表明 ,年度之间棉铃虫越冬蛹在棉田与其它作物田数量差异较大 ,棉田越冬蛹量明显高于其它作物田的蛹量 ,棉田平均每公顷越冬蛹量为 1 443.4~ 3378头 ,其它作物田为40 …  相似文献   

15.
1 发生规律川中地区棉铃虫 1年发生完整 4代 ,个别年份发生不完整 5代。棉铃虫以蛹在棉花、玉米、辣椒、番茄等寄主作物田以及田埂、路边杂草地的 3.3~9.9cm深的土中越冬。越冬蛹于 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在小麦、葱子、番茄和麻类、豌豆上产卵为害 ,5月下旬入土化蛹 ,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一代不为害棉花 ,二代一般在 6月中下旬产卵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幼虫大量为害早发棉花的花蕾或嫩尖。三代一般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中旬产卵 ,为害蕾、花和幼铃。四代一般在 8月下旬到 9月初产卵 ,为害蕾、花及幼铃 ,以迟发棉田发生为害较重。但各代…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对3种不同邻作方式田块田间棉铃虫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3种邻作方式田间棉铃虫幼虫均出现3个高峰期,高峰期出现早晚和虫量大小顺序为加工番茄-玉米-蔬菜-黄豆邻作方式、棉花-玉米邻作方式、棉花-棉花邻作方式;对越冬蛹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越冬蛹数量以棉花-棉花邻作下的棉田最大,其次是棉花-玉米邻作的玉米田,第三是加工番茄-玉米-蔬菜-黄豆邻作的蔬菜地,第四是加工番茄-玉米-蔬菜-黄豆邻作下的加工番茄田.  相似文献   

17.
持续低温冷冻对茶树主要害虫的越冬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对以不同虫态越冬的茶树害虫的越冬的影响不一.调查了持续低温冷冻后以蛹越冬的灰茶尺蠖和以成虫越冬的假眼小绿叶蝉两种茶树主要害虫的越冬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持续低温冷冻对灰茶尺蠖的越冬影响不大,其越冬蛹平均羽化率达到61%以上;对假眼小绿叶蝉影响较大,死亡率较高.并相应提出了春荼期间这两种害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的发生程度与5~8月初的降雨和种群质量密切相关,降雨主要影响越冬种群的复苏、化蛹、羽化、成虫的活动及3令前幼虫的存活,5~6月份特别干旱不利于越冬种群的复苏、化蛹和羽化.对成虫的产卵量有影响;7月份的干旱或大暴雨严重影响成虫的活动、卵的孵化和3令前幼虫的存活。不同年度间一、二化种群在越冬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越冬种群的质量,在以一化种群为主时,玉米螟繁殖力强、发生晚,危害重。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的发生程度与5~8月初的降雨和种群质量密切相关,降雨主要影响越冬种群的复苏、化蛹、羽化、成虫的活动及3令前幼虫的存活,5~6月份特别干旱不利于越冬种群的复苏、化蛹和羽化.对成虫的产卵量有影响;7月份的干旱或大暴雨严重影响成虫的活动、卵的孵化和3令前幼虫的存活。不同年度间一、二化种群在越冬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越冬种群的质量,在以一化种群为主时,玉米螟繁殖力强、发生晚,危害重。  相似文献   

20.
亚洲玉米螟化性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鲁新  李建平  王蕴生 《玉米科学》1995,3(1):075-078
本文对自然发生的亚洲玉米螟的一代越冬型和二代越冬型的滞育后发育历期和临界光周期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6℃、16小时光照条件下,一代越冬幼虫的滞育后发育历期是:雌虫54.88±1.14天,雄虫53.59±1.42天.二代越冬幼虫的滞育后发育历期是:雌虫28.14±0.99天,雄虫28.47±1.24天。一代越冬型的冬蛹重为0.0757±0.0036克,二代越冬型的冬蛹重为0.0593±0.0021克。在26℃条件下,一代越冬型的临界光周期为14小时30分钟.二代越冬型的临界光周期为13小时40分钟。在26℃、15.50小时光照条件下,一代越冬型的发育历期是:幼虫17.7284±0.2664天,蛹8.3276±0.9930天,二代越冬型的发育历期是:幼虫15.9500±0.2235天,蛹重7.7129±0.1102天.经分析认为,公主岭地区自然发生的亚洲玉米螟存在一化性类型和二化性类型,这两种化性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以区分开.对此项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解决亚洲玉米螟大发生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