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玉米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玉米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相关系数最大(r=0.81296^**),穗粒数与穗粗和穗长相关极显著,穗粗和穗长与棒三叶面积,单株叶面积相关显著或极,棒三叶面积与株高、穗粒、叶片数相关极显著,但与生育期相关不显著。据此可能会育出生育期较短而单株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但不易选出株高和穗位均低而单株产量高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
玉米不同品种基因型穗粒数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项目通过对163个不同玉米品种基因型在大田条件下的穗粒数及构成因素的调查测定,并采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和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对玉米群体产量的影响作用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作用穗粒数〉千粒重。2.穗行数和行粒数与穗粒数的偏回归系数均为极显著,但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长穗比粗穗更易形成大穗。3.秃尖长度的降低对穗粒数的增加作用显著。4.多粒品种往往是强优势杂交组合,在成穗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和小区试验中对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产量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直立穗型品种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直接正向作用的是穗数,穗粒数对产量为负向作用;直立穗型品种对产量起正向作用的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弯曲穗品种对产量起正向作用的是穗数。  相似文献   

4.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农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提高有利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穗粒数与千粒重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氮肥基追比例增加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而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穗粒数间呈负相关,适当氮肥基追比例增加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未达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5.
丰产高白度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产量结构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具有突出的优质丰产性能,较对照增产显著。产量构成:成穗数中等,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结构协调,属中多穗大穗型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成穗数大增,穗粒数持平,千粒重略低;成穗率增加,株高降低,稳产性提高,具有良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在超高产材料的选育中 ,大穗型材料应该重视多穗性的选择 ,而多穗型材料则应该注重大穗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阴雨寡照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参加玉米预试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玉米穗部性状(穗长、竞尖长、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小区产量)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竞尖长与千粒重对产量表现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25和0.40649。穗行数与行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23314和0.24044,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重庆特殊气候条件下,玉米育种工作应该重点对秃尖长与千粒重进行选择,同时兼顾其他性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艳鲜  何金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30-7431
为玉米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在同样的施肥和管理条件下,研究产量不同的16个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三要素和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总结出高产玉米杂交种应具有的穗部特征。在产量达到高产要求的5个玉米杂交种中,4个产量较高杂交种的穗粒数都在500粒/穗左右,属中大穗型玉米杂交种,只有豫玉22为大穗型杂交种(穗粒数为580粒/穗),而穗粒数在450粒/穗以下的中小穗型杂交种没有一个产量超过11 250 kg/hm2。高产玉米杂交种具有单位面积粒数和千粒重均高的双重优势;在穗部性状中,穗行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相对于大穗型品种,中大穗玉米杂交种更易获得高产,而小穗型品种则难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品种选择 首先,品种是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生产中能占30%的比例。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提高产量主要靠品种;品种的高产主要靠穗粒数和千粒重。一般的穗粒数在120-150、分蘖性较强、半直立或直立穗型品种较好,穗太大,易造成结实率低。分蘖力差。吉林省水稻专家张学君等研究证明:穗粒数受遗传影响大一些;而分蘖能力除品种自身有差别外,受外界环境影响更大。因此,大穗型品种要取得高产很容易,对栽培条件要求不太严格,而多穗型品种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要求相对要严一些,具有更强的栽培性(也就是说需要更高的栽培技术)。其次,品种也是米质的内在因素。品种本身不具备优质特性。其他方式很难改变。因此在生产上一定要重视品种的选择和更换,要依据品种的特性、当地的条件如耐肥性、耐密性等来管理,例如大穗型品种比较来说要适当稀植、盐碱地要适当密植;也不要长期大面积使用同一品种,以免造成品种的退化。在叶型上尽量选择叶色较绿的、叶片直立,正反面均能接受光照的品种,光合作用既强又耐密植。  相似文献   

10.
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对106份杂交组合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小区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的增加也对提高产量有效.但随着穗行数增加,百粒重会相应降低.而行粒数的增加,对其他产量因素的负面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品种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黑龙江省2010年主栽的32个水稻新品种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穴穗数(分蘖力)多的品种穗粒数少,产量增加;植株高的品种每穗粒数多;穗粒数多结实率下降,产量增加。应适当减少穴穗数(分蘖数),增加穗粒数,即分蘖力中等,偏大穗的品种有利于产量提高。对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叶宽、剑叶长、千粒重、穴穗数、株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F优498、川优6203和旌优127这3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栽培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在示范田进行油后直播栽培示范,多点取样统计有效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穗重和产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F优498产量和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川优6203和旌优127产量和有效穗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着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数(F优498);有效穗数、千粒重、穗实粒数、穗着粒数、结实率、单穗重(川优6203);单穗重、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着粒数、千粒重、穗实粒数(旌优127)。[结论]在实际生产中,要使各产量性状协调,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1978~1996年,以25个早、中籼良种为材料,先后进行18年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地区籼稻良种高产栽培规律。结果表明:(1)籼稻高产栽培技术中,品种间播种期、播种量、移载栽叶龄、每穴某秧量和施氮量的差异不显著,而栽插密度和最适有效穗数品种间差异极显著;(2)高产栽插密度分别与施氮量和品种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高产最适有效穗数与品种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已知品种着粒数就可确定其  相似文献   

14.
对2004~2008年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中23个两系早杂组合的29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实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穗实粒数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有效穗次之。该作者认为长江中下游早中熟两系早杂,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应着重选择大穗型、高结实率的组合,同时兼顾早熟性,这样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沈阳地区高产水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群体存在穗粒矛盾.穗数与产量间关系呈抛物线形,在辽宁沈阳地区水稻每公顷最适穗数在 3.0× 106~ 3.8× 106之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与产量均呈直线线性相关,但增产效果不同.北方寒地稻区水稻实现高产的有效育种途径是稳穗增粒或穗粒兼顾.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在10.5~11.25 t.hm-2的目标产量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四川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成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且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制订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东兴  张强  陈温福  侯立刚  全成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63-4164,4184
对2006年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8个新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1988)2级标准,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透明度、碱消值、精米率、糙米率均达到部颁优质米2级标准;参试品种的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P<0.01),与穗数呈显著负相关(r=-0.482,P<0.05);产量与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r=0.523,P<0.05),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7,P<0.05);整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r=0.414,P<0.05),与穗粒数和实穗粒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r=-0.572,P<0.01;r=-0.524,P<0.05);提高整精米率、胶稠度,降低千粒重、单穗重和穗粒数,可以兼顾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新优63等9个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产量性状分析和1991~1994年江西省及南方区试资料比较,结果表明:新优63的单位面积有效穗与生产上一些应用组合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实粒数显著少于部分应用组合,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极显著地高于其他供试组合。进而对新优63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间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该组合千粒重大是其特殊的增产原因。本文指出:通过重粒型组合的选育可能是突破目前三系籼型杂交晚稻组合产量徘徊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辽宁省2000~2001年区域试验,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半直立穗型品种(系)产量显著高于弯穗型品种。增加直立穗型品种的成粒率、半直立穗型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弯穗型品种的千粒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拔节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立穗型品种产量与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弯穗型品种产量与拔节期、抽穗期LAI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根据穗型进行栽培上的调控,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辽宁水稻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及其与结实性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辽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以分为高、中、低产3种类型,穗数是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反,千粒重无显著变化;高产品种生物产量高于中、低产品种,高、中产品种经济系数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着粒密度及经济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每穗粒数关系最密切,而每穗粒数主要由二次枝梗粒数决定,其次是着粒密度和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整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