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紫草种子无菌苗的培养技术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消毒方法对新疆紫草种子进行消毒,并将种子接种在不同激素、不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用15%的H2O2消毒新疆紫草种子15min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最高达92.5%,较升汞消毒的种子发芽率高52.7%。培养基中加碳粉可以促进种子发芽率和无菌苗的质量。消毒方法对新疆紫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大,不同的培养基和激素对新疆紫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
新疆野生油菜资源十分丰富,其形态特征多样,有诸多的优良特性。目前国内有关单位对部分材料在形态学、解剖学、种子学、细胞学、品质性状以及抗(耐)病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对野生油菜育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项目开展新疆野生油菜自交亲和性研究,从中发现有部分雄性不育材料。该发现在国内外尚属首例,首次获得野生油菜不育基因,不仅丰富了我国油菜种质资源,而且对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及利用提供了新的不育种源。 1 材料和方法   选用1964年采集的18份新疆昭苏野生油菜为材料,通过剥蕾自交获得不育材料。对不育材料采用小区及株系观察鉴定,育性调查,花粉镜检以及杂交等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试验田发现的甘蓝型油菜4144雄性不育单株,取其幼嫩花柄和花序轴进行繁殖,获得无性系试管苗195株。经观察,植株不育性彻底,同母本,且不同植株出现大花瓣和小花瓣的性状分离。为了进一步了解不育株的遗传特性,取大、小花瓣两类材料的花柄和花序轴分株扩繁,发现两类材料在愈伤组织诱导和幼苗分化能力上存在差异。共得到再繁殖试管苗214株,移栽后继续追踪观察,发现苗期两类材料无明显差异,花期都能保持严格的不育特性,且其中绝大多数表现为小花瓣,个别为大花瓣。说明通过无性繁殖和再繁殖,不育性状可稳定遗传,而大、小花瓣的分离性状不能稳定遗传,为非遗传性变异。  相似文献   

4.
新疆野生油菜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3个不同地区采集植株外部形态有较大差异的油菜野生材料,经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虽均为2n=18,n=9,但其染色体核型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着丝点位置、随体及随体位置上表现最为明显。因此,我们认为新疆野生油菜是个不同于稳定种黑芥(B.nigra)的一个多形复合群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研究了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亲和性.属间杂种F1植株形态表现一致,介于双亲之间,并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从新疆野生油菜X湘油15号F1群体中选取9株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的带型完全一致,并且是父母本随机扩增DNA片段的综合,说明这9株全为真杂种.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授粉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6.
大豆无菌苗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升汞和次氯酸纳两种消毒剂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进行处理 ,获得大豆的无菌苗。结果表明 :①野生大豆对消毒剂的抵抗能力明显高于栽培大豆 ;②用水浸泡的栽培大豆再用升汞和次氯酸纳处理时 ,都不能发芽或极少发芽 ,说明消毒剂对浸泡的栽培大豆伤害十分严重 ;③种子放置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7.
新疆野生油菜的考察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木等1964年首次在新疆昭苏县发现并采集到18份新疆野生油菜,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1986年组织全国有关单位对新疆北部23个县进行考察,又采得野生油菜种子276份,植株标本79份。至此,初步弄清了新疆野生油菜的特征特性、形态类别、分布范围和生态条件。初步研究表明,新疆野生油菜为芸薹属芥类植物,染色体数2n=18,与黑芥(2n=16)不同,为一个稳定的新物种;其籽粒含亚油酸11.86%—31.38%、芥酸5.23%—37.04%、硫代葡萄糖甙0.74%—1.05%,籽粒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大于奥罗油菜而小于其他类型油菜。另外,其植株对菌核病抗性较强,裂角性较弱。  相似文献   

8.
不同剪穗处理对野生茶树无性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4个野生茶树材料的二叶插穗和一叶插穗的扦插效果在3个不同时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叶扦插能显著提高野生茶树的扦插成活率、根长、发根数量、苗高和新生叶片数;大部分材料的二叶扦插成活率较高,在第5个月调查时,二叶扦插有20个材料成活率在90%以上,一叶扦插仅有3个材料成活率在90%以上;24个野生茶树大部分材料适合二叶扦插,包括大叶种材料4,6,7,21等和中叶种的材料1,8,11,16,18等。  相似文献   

9.
以草莓明星品种为材料,利用草莓顶芽和腋芽芽尖,探讨了对合适大小的芽尖使用0.1%的升汞灭菌不同时间对芽尖脱菌率的影响;并以不同大小芽尖接种到不同配方的芽尖诱导培养基中,观察草莓芽尖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草莓芽尖的脱菌率与灭菌时间有关,以灭菌8~9min为好。在相同的培养基上,剥取芽尖越小,灭菌率越高,以0.5~2.0mm大小为最好。成活率与培养基配方有关,同样以0.5~2.0mm大小芽尖,在培养基MS+6-BA0.5mg/L+NAA0.1mg/L上的成活率最高,达到90%,而且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后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无菌苗的培育,研究了长寿沙田柚苗期的发育生物学特征及培育的关键技术。重点研究了见光时间对苗期生长的影响,即在播种的第5d、6d、7d、8d和9d见光,分别比较了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30d内的生长情况,综合分析表明:第6d见光的苗子生长最好;对上述5个处理,分别在播种的第12d、15d、18d、21d、24d和27d进行移栽,通过移栽后生长势的观察比较,播种第18d、21d和24d移栽效果最好,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胡珂  何鹏  高文波 《农学学报》2023,13(10):62-69
研究作物气象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对于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和防灾减灾有科学意义。西南地区是中国冬油菜主区之一,受华西秋雨影响,该区域冬油菜苗期渍害风险大。在分析西南地区冬油菜出苗期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行业标准中油菜渍害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开展了西南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东部是冬油菜最早进入苗期的区域,云南省南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上中旬进入苗期,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下旬进入苗期,四川省西南地区和云南省北部是研究区域冬油菜进入苗期最晚的区域。(2)研究区域甘蓝型冬油菜苗期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强度指数分别为0.69、1.28和1.65。研究区域内轻度渍害发生概率较中度和重度渍害的概率高。不同等级渍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东南部、重庆市西南部和贵州省北部。(3)西南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部、北部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低,而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渍害危险性相对较高,尤其以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重庆市江津区、綦江区、永川区、南川区,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贵阳市等地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最高。因此,重庆市、贵州省和四川中东部地区应采取改善冬季油菜品种结构或优化空间分布等措施,以减少冬油菜苗期渍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揭示ALA处理对冬油菜(Brassica napus L.)幼苗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ALA溶液浸种对中双9号油菜幼苗生长及体内ABA含量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用0、25、50和75mg/LALA(CK、A1、A2和A3)溶液浸种6h。[结果]除了A3处理使油菜幼苗干重轻微降低之外,ALA浸种使油菜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对照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ALA浸种使油菜幼苗体内和木质部伤流液中ABA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提高体内ABA含量可能是ALA浸种处理促进冬油菜幼苗在冬前低温阶段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和连锁标记,为水稻耐冷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作为非轮回亲本,南京11号为轮回亲本,构建144株BC2F1分离群体。通过SSR标记以根电导率作为耐冷性指标,以复合区间定位法对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定位。【结果】检测到2个QTL qRC10-1和qRC10-2均位于第10染色体,对表型的贡献率分别为34.13%和37.02%,是两个主效的QTL。在与2个QTL的连锁标记RM171周围发展分子标记进一步定位,检测到3个QTL位于标记RM171附近。【结论】东乡野生稻第10染色体上的2个QTLqRC10-1,qRC10-2与苗期耐冷性有关,并位于SSR标记RM304-RM1108区间,可用于水稻耐冷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标记定位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基因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应用由 2 13个株系组成的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的BC1F1群体 ,分析了东乡野生稻的耐冷基因与DNA标记的连锁关系。以苗期的死苗率为指标 ,对亲本和BC1F1群体各株系进行耐冷鉴定。结果表明 :死苗率在BC1F1群体中呈连续分布 ,表明耐冷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分别在第 4、第8染色体上发现有与耐冷性连锁的SSR标记RM 2 80、RM 337。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 (95 89,95 90 ) ,硼低效品种 (9141,95 10 5 )及其 4个杂交F1代 (95 10 5×95 89,95 10 5× 95 90 ,9141× 95 89,9141× 95 90 )作试验材料 ,建立了模拟硼效率性状的模型 ,并选用 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这种模拟对硼效率性状的描述是可行的 ,有可能作为硼效率性状鉴定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新疆野生油菜与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黑芥品种尤嫩斯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比较结果看:芥菜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在染色体核型上有较大差异。芥菜型油菜染色俸核型与黑芥和白菜型油菜染色体核型的混合核型较一致。  相似文献   

18.
铬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油菜种子在重金属铬胁迫下的萌发情况,以及铬对幼苗萌发的毒性效应,用不同浓度的Cr6+处理油菜种子,研究Cr6+对油研10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铬浓度提高,油菜种子发芽率(势)、苗/根长、生物量及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抑制率下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各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铬对油菜根长抑制率最显著.以根长受铬胁迫抑制率求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8.8608x2-110.8516x+330.6251.油研10号种子萌发在铬胁迫下的半致死浓度和极限浓度分别为123.57 mg/L和330.63 mg/L.  相似文献   

19.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寒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利用5个栽培品种与东乡野生稻杂交组合研究了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寒性的遗传。根据1叶1心S(5+1)℃处理6d,常温下恢复10d后的成苗率,各组合间的耐寒性差异均由两对重复基因所控制,东乡野生稻的耐寒性为完全显性,且发现东乡野生稻的细胞质对耐寒性有影响。从F2代分离出强耐寒株,表明利用东乡野生稻强耐寒性导入栽培稻中是可能的,进一步提高现代籼粳栽培品种耐寒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