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均衡增产技术进行分析。[方法]探讨河南省自然条件和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潜力,分析影响小麦-玉米两熟生产能力的因素。[结果]河南省粮食的增长主要是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而玉米增产潜力较大。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为周年两熟均衡增产奠定了技术基础。[结论]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全国粮食生产也存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玉米上下两茬一年两熟栽培制度,在冀东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但是由于热量条件的限制,两者争时、争肥矛盾较多,两者衔接播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栽培是把小麦、玉米上下两茬两熟生产作为一个整体,把品种、投入、管理统筹安排,通过合理规划种植,科学搭配品种,运用综合管理技术,实现两茬均衡增产,达到超"吨粮"的高产目标。一体化栽培有三  相似文献   

3.
以优质、增效为立足点,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实现复种综合技术的优化集成,达到两季均衡增产、增效;统盘运筹,通过小麦品种金麦26、玉米品种凌玉4号一年两作统筹搭配技术的综合集成,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农田基本设施的综合潜力,实现两季均衡增产、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德州市小麦和玉米生产现状,从自然因素、品种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德州市玉米和小麦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和玉米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持续提高河南省小麦和玉米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和统计资料,对河南省小麦和玉米生产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小麦和玉米生产中存在品种杂乱、出苗差、施肥不合理、自然灾害频繁及病虫害加重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高产品种选育、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玉米适时晚收及小麦一喷三防等对策措施,以期推动河南省小麦和玉米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6.
<正>沧州地区粮食生产的主体与种植制度主要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由于本区水资源匮乏,两熟制水浇地在小麦春季一般只能浇1~3水。而夏玉米生长期光温雨同步,增产潜力大。充分挖掘夏玉米生产潜力,是实现全年粮食增产的突破口。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实现小麦、夏玉米双增产的目标,针对本区特定的生态条件,对小麦夏玉米一体化农艺管理系统进行了统筹研究,组装配套了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一体化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已有水稻、小麦不同品种种植展示,分析不同小麦和水稻产量及产量的构成因素等性状,筛选出了增产潜力最大的品种组合"水稻品种连粳7号和小麦品种济麦22",为灌南县的稻麦周年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搭配品种是相对于当家品种而言的,指在本地区占主导地位,但适应某些特殊条件(如晚茬、间作套种、某些病区等)的品种.在一个地区,往往因地势、土质、地力、灌溉条件等不同而要求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合理搭配,有主有次,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可以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稳产作用,促进实现小麦生产的全面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9.
伊川县属豫西丘陵地区,近年来,夏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收获偏早的问题,使玉米不能充分成熟,增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小麦播种偏早易形成旺苗、假旺苗。应合理采取夏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合理搭配品种,合理安排玉米收获期及小麦播期、  相似文献   

10.
陇东旱塬玉米根际供水效益及小麦套种玉米增产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5年对陇东旱地冬小麦套种玉米的增产效果,土壤水分利用,组合耗水量及玉米根际补偿供水效应等研究结果表明:①旱地小麦玉米套种具有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势,土地当量比、收益当量比、光能利用率、降水生产效率分别达1.215、1.199、0.205%、8.69kg/mm·hm2;②边行优势是小麦玉米套种增产的关键,但小麦对土壤水分的竞争利用是玉米带土壤水分不足的主要原因.小麦玉米套种组合耗水量明显小于玉米、小麦单作的累加值,水分缺额为110.2~153.8mm;③玉米根际补偿供水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供水效应在不同降水年型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