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稳定系TR4的获得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用Bar基因通过基因枪法轰击京引119未成熟胚,得到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植株,经加代和选择得到抗除草剂的稳定系TR4,其基本农艺性状与京引119相仿。用TR4与4个粳稻品种杂交进行遗传分析表明,TR4的抗除草剂特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该外源基因可通过有性杂交转育,在杂交稻和常规直播稻的选育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草铵膦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直播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早稻“株1S/Bar68—1”为材料,常规除草剂2次除草方式为对照,探讨了草铵膦1次除草方式在水稻直播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除草(效果表现为千金子草害)相比,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除草对供试材料株叶形态无显著影响,但使田间杂草数量减少85.3%,减少产量损失33.1%,节约成本37.5%。“株1S!Bar68—1”直播栽培中应用草铵膦除草剂1次除草的技术要点为:草铵膦有效成分0.6g/L,每公顷用量720—960L(有效成分剂量432~576g/hm2),于分蘖末期紧挨冠层均匀喷雾,冒头杂草重点喷施。 相似文献
4.
5.
高抗白叶枯病系列杂交稻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携有抗白叶枯病显性基因Xa-7的DV85作原始抗源,先与台中本地1号(TN1)杂交,育成携有Xa-7基因的中间衍生抗源TD,再用TD作母本与明恢63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选择目标个体与明恢63持续多代回交,经测交、筛选,相继育成携有Xa-7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抗恢63、抗恢98及D205等,分别与珍汕97A、Ⅱ-32A等配组,先后育成了抗优63、抗优98(Ⅱ优98)、Ⅱ优205等高产、高抗白叶枯病的系列杂交稻新组合,并通过了省级审定,从而解决了我国杂交水稻不抗白叶枯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选用稻瘟病抗源外选35及其衍生系统持久抗性品种三黄占2号、三芦占7号、梅三五2号及其衍生品种矮三芦占、七黄占2号、七袋占分别与野败型不育系博A、优ⅠA、Ⅱ优A、红莲型不育系广A配制共28个组合。以IR36为抗性对照,广陆矮4号为感病对照,对杂交组合及其不育系(保持系)和抗性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稻瘟病菌抗谱测定,数量抗性测定和不同病区田间异地同步抗性鉴定。抗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具持久抗性品种三黄占2号、三芦占7号配制的杂交组合表现了与持久抗性品种相同的表型特征,即表现较高的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 较好的田间抗性。初步认为:三黄占2号和三芦占7号的持久抗性能导入三系杂交稻组合中。 相似文献
7.
回交法在杂交稻抗瘟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R26、IR24为轮回亲本,赤块矮,IR50等为抗源供体品种,采用回交育种法,,成功地将多个抗源的不同抗性基因导入轮回亲本,育成了一批抗稻瘟病的恢复系;用这些新育成的恢复系配组成选育得到汕优6216等一批抗稻瘟病的新组合,目前已在生产大面积推广。回交育种中的有关技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进展迅速。在大面积种植的籼型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中主要应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4,白叶枯病在生产中几乎“销声匿迹”了20年。但近年来,此病害却在长江流域一些种植新组合的稻田里又爆发了。什么原因引起它再度流行?品种的抗性是否还有效?抗病育种是否还是水稻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抗病基因培育出更为持久的抗性品种?为回答这些问题,就我国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改良,寄主与病菌群体的互动演变效应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拓宽抗性遗传基础、白叶枯病菌毒性群体结构、基因轮换、合理利用基因等问题。 在采用了包括传统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的综合策略后,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研究将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本文针对华南广东、广西优质杂交稻育种的两个阶段进行了综述。第1个阶段为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发展阶段,育成了粒型较好、心腹白较少、透明度好的博A、秋A、美A、粤泰A、天丰A、五丰A、荣丰A和吉丰A等8个不育系,并利用其配组育成博优998、天优998、五优308等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杂交稻品种149个通过审定。此外,还利用两系不育系培矮64S配组育成培杂双七、培杂泰丰等9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通过审定。第2个阶段为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杂交稻发展阶段,育成了粤丰A、泰丰A、野香A、广8A、丰田1A等15个优质不育系,并利用其配组育成泰丰优208、野香优莉丝、丰田优553等低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品种212个通过审定。同时,利用五山丝苗、粤农丝苗、五山油占等8个高产抗病兼用型优质常规稻作恢复系和优质恢复系华占与丙4114配组育成175个低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品种通过审定。从2015年开始,在每年的全国年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中,由华南直接育成或利用华南亲本合作育成的杂交稻品种占到一半以上,为我国优质籼稻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后还讨论了当前华南优质杂交稻存在问题和今后育...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及其技术策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阐述了北方杂交粳稻的生态优势和杂种优势及人们喜粳嫌籼食味的变化,介绍了杂交粳稻"北上"、"南下"取得的进展和存在问题,提出当前杂交粳稻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籼粳架桥"培育籼型杂交粳稻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持久抗性在三系杂交稻上的导入续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稻瘟病持久抗性载体品种三黄占2号、三芦占7号,稻瘟病抗性品种外选35和矮三芦占等4个品种,与广A、博A两个不育系配组8个组合,重复进行了详细的稻瘟病抗谱测定、数量抗性测定以及不同病区田间异地同步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三黄占2号、三芦占7号携带的稻瘟病持久抗性基因能在三系杂交稻组合中表达出来,杂交稻的持久抗性育种是可能的;(2)与常规稻类同,数量抗性和不同病区田间异地同步抗性可作为区分杂交稻是否具有持久抗性的指标;(3)数量抗性与不同病区田间异地同步抗性紧密正相关,数量抗性可作为区别高质量抗性组合是否具有持久抗性的重要依据,可以应用温室人工鉴定的数量抗性指标开展稻瘟病持久抗性育种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本文是在全面总结“八五”期间我国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籼型杂交水稻育种在产量上出现徘徊的原因,并针对在恢复系选育上存在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亲缘关系近,双亲遗传差异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6
分析了1996~1998年我国杂交水稻生产应用中主要品种的胞质类型及播种情况。现阶段,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年播种面积的50%以上。生产上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仍以野败胞质为主,其次为冈·D型和印尼水田谷型,后者的面积比重在逐年增加。两系杂交稻研究取得新突破,10余个组合通过了省级审定,培矮64S的广泛应用展示了两系杂交稻超三系杂交稻的诱人前景。我国业已育成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个别组合在部分百亩(6.67 hm2)连片示范点已经达到了日产稻谷100 kg/hm2的超级稻指标。 相似文献
18.
Since 1980s,rice breeding fo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has been rapidly progressing in China. The gene Xa4 was mainly used in three-line indica hybrid and two-line hybrid rice. The disease has been ‘quiet’ for 20 years in China,ye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gradually emerged and been prevalent in fields planted with newly released rice varietie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scientists inevitably raised several questions:what causes the resurgence and what should we do next? And...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杂交稻育种研究的亮点及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杂交稻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三系杂交、两系杂交及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杂交稻育种研究的四大亮点,同时分析了面临的四个难点,并阐述了我国杂交稻育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培养高级育种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