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建平 《齐鲁渔业》2004,21(3):44-44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日益增大,病害也日趋增多,严重制约了河蟹养殖的效益及发展。为了有效控制蟹病的发生,应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减少或避免疾病的蔓延,保证河蟹养殖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1纤毛虫病此病主要由聚缩虫、累枝虫等引起,虫体附生在河蟹全身甲壳上,呈一层绒毛状物,并经常与细菌或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存在。少数为局部少量附生。发病个体行动迟钝,对刺激反应不敏感;食欲下降乃至停食,最后营养不良,无力蜕壳而死。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其体表、附肢、鳃等处有许多累技虫、钟形虫、腹管虫等。防虫方法:a.每隔7~10天更换一次池水,换水量为1/3池水体积。换水后每亩泼洒生石灰叨公斤(池水深1米);b.用1%福尔马林浸洗病蟹1.5小时;c用0.3毫克/升硫酸锌全池泼洒。2“蟹奴”病此病主要由寄生在蟹体内的一种蔓足类…  相似文献   

3.
河蟹的疾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聚缩虫病病症: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以及额部和鳃上都可附着聚缩虫。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强度小、发病时间在5—7月份。池塘生态较差;养殖密度较大,长期不换水是此病的诱因。防治:(1)在放蟹种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平时注意注、换水;合理投饲、及时清除残饵。 (2)已经附着感染病原体的可用0.25~0.6ppm的Cuso_4全池泼洒。但注意鱼蟹混养池中忌用。 (3)河蟹蜕壳后,彻底换水。  相似文献   

4.
河蟹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蟹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宋长太(江苏省盐都县水产局)河蟹在天然环境下抗病能力较强,在人工集约化养殖情况下,容易发生疾病。据调查,近几年因疾病造成养蟹失败的较多,尤其是池塘、稻田等小型水体,密集养殖的环境,河蟹发病较频繁,病害类型也较多,损失较大。根据笔...  相似文献   

5.
河蟹幼蟹期的主要敌害生物有鱼类、青蛙、蟾蜍、鼠和水鸟等。其中早期以鱼类、青蛙、蟾蜍危害较严重,后期以鱼类、鼠、水鸟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们在河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实践中,采用两步培育法培育河蟹幼蟹,取得成功,两步培育法即第一步将大眼幼体(蟹苗)育成Ⅱ期幼蟹,时间20天左右。第二步是将Ⅱ期幼蟹养成扣蟹出售或育成5~10克的蟹种,时间为4~5个月。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河蟹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长太 《内陆水产》1996,(11):23-24
河蟹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河蟹在天然环境下抗病能力较强,在人工集约化养殖的情况时,则容易发生疾病。据调查,近几年因疾病造成养蟹失败的较多,尤其是池塘、稻田等小型水体,密集养殖的环境,河蟹发病较频繁、病害类型也较多,损失较大。根据笔者的多年实践和总结养殖农...  相似文献   

8.
河蟹蟹奴病的安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的越冬成活率及抱卵量是直接影响当年生产和成本的因素。我们于1994~1995年在赣榆县榆城育苗场进行河蟹人工育苗,将购进的1500公斤雌蟹(共12000只)经交配促产后,散养于3个室外土池(面积共3600多平方米)中越冬,采苗获得抱卵亲蟹11031只,越冬成活率为91:9%,每只抱卵亲蟹的平均采苗量为26万只,育苗取得成功。现将亲蟹越冬饲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发展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养殖周期短,1年可连续搞2~3批,且南方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名贵的淡水养殖品种。随着养殖强度和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 ,水域环境日趋恶化 ,其病害愈来愈严重。特别是 1 995年以来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市的养蟹区暴发的“抖抖病”,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据有关资料报道 ,1 998年暴发“抖抖病”,江苏通州、浙江绍兴、江苏宝应养蟹损失都在 1 0 0 0万以上 ,估计全国范围内造成 1 0亿元以上的损失。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 ,有关其研究大多集中于形态、生理、生化、生态、营养、养殖等方面 ,而对其疾病病原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较少 ,因此…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养殖期间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4年对安徽省巢湖市6个乡镇的池塘、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生与流行存在着季节性,其发病率年平均依次为47.3%、59.6%、51.9%、46.7%、60.0%、29.9%,逐月比较发病率最大峰值出现在每年的8月份;感染率年平均分别为66.6%、75.8%、57.8%、52.0%、86.0%、39.3%,死亡率年平均依次为38.3%、44.6%、36.3%、29.6%、43.5%、21.6%;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与出现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水温持续偏高呈正相关(r=0.7657、r=0.7385、r=0.7237,P<0.01)。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药物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产常用清塘剂、杀菌驱虫药、消毒剂、中草药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SI-1)对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螺原体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螺原体对生石灰、茶籽饼、敌杀死、硫酸铜、硫酸锌、次氯酸钙、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高锰酸钾、五倍子、黄连、黄柏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通过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螺原体对清塘剂茶籽饼、杀菌驱虫药硫酸铜、消毒剂次氯酸钙、中草药黄连、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更为敏感,其中克螺威1号为最敏感药物,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 IC)为0.16 mg/L,MBC为2.5 mg/L。对克螺威1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颤抖病治疗试验表明,克螺威1号的96 h LD50为1106.62 mg/kg,安全使用量为110.66 mg/kg。用其治疗人工诱发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克螺威1号具有显著效果(P<0.05),随后在10个被确诊为螺原体引发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养殖场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在6个养殖场治疗有效,而在其他4个养殖场治疗无效,治疗试验效果不一,用克螺威1号治疗中华绒螯蟹颤抖病具有较好的前景,但仍需进一步做大面积长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河蟹育苗生产中丝状细菌病发生日趋严重,给河蟹育苗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河蟹育苗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丝状细菌病的发病时间逐年提前,几乎每个育苗生产单位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丝状细菌病的困扰,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一年比一年严重.丝状细菌病已经成为河蟹育苗生产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何防治该病已成为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液中存在的细胞形态、超微结构不同的三种血淋巴细胞,即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血淋巴液中三种淋巴细胞的含量分别为:大颗粒细胞7.97%,小颗粒细胞15.58%,无颗粒细胞76.45%。光镜下大颗粒细胞体积最大,胞质内可见大量染色较深的粗大颗粒;小颗粒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内有较少的深染色细小颗粒;而无颗粒细胞体积最小,胞质内无颗粒。电镜下三种血淋巴细胞的结构特征表现为:大颗粒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粗大的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稀少;小颗粒细胞胞质内含数量较少、体积较小的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可见;无颗粒细胞内无电子致密颗粒,细胞器稀少,部分细胞质接近透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4个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对A号玻璃化液的耐受性和玻璃化冷冻保存。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胚胎对玻璃化液的耐受能力不同,其中卵裂期胚胎对玻璃化液的耐受能力较差(20~30 min),前无节幼体期和原溞状幼体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的适应时间较长(40~60 min);随着平衡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各个时期的胚胎成活率逐渐下降。中华绒螯蟹前无节幼体期胚胎在A号玻璃化液中平衡40 min,0.25mol/L的蔗糖分别洗脱5、10、15、20 min后,胚胎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无节幼体期胚胎在A号玻璃化液中平衡40 min,在–196℃冷冻40 min,快速解冻后用0.25 mol/L的蔗糖洗脱10 min,有8个胚胎成活,成活率为(9.3±2.5)%,胚胎培养至第4天死亡;原溞状幼体期胚胎在A号玻璃化液中平衡40 min,在–196℃冷冻35 min,经相同浓度的蔗糖洗脱相同的时间,有7个胚胎成活,成活率(11.3±3.6)%,培养至第6天时,1个胚胎孵化出膜,出膜胚胎成活1d后死亡。  相似文献   

18.
河蟹健康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至2000年,我们试 验探讨和推广实施了河蟹池塘健 康养殖新技术。试验面积560亩, 2000年平均亩产52kg,平均规格 151.15g,平均亩利润2576.96元, 投入产出比达到1:2.63。2000年 推广应用42300亩,平均亩产 43.4kg,平均规格142.6g,平均亩 利润1213.54元,每亩平均增加 成蟹6.4kg、增加净利132.54元 (与未应用该项技术前的1999年 相比),取得了明显的养殖效果。 现将河蟹健康养殖主要技术介绍 如下。 一、根据河蟹生物学特性,创 造优良生态…  相似文献   

19.
一、苗种质量好坏的一般鉴别方法中华绒螫蟹苗种质量是关系到养殖户经济效益及育苗厂家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苗种质量与苗种产量对于厂家来说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几点关于苗种质量鉴别及提高苗种质量的建议。(-)、上等苗鉴别的感官经验:1.颜色:苗为整齐的淡黄色、晶莹透亮,黑色素均匀分布。2手感:抓一把苗.甩干水后,轻握有弹性感、沙粒感和重感,松开手后四散逃逸,无结团和互相牵扯现象。3.听感:抓一把苗,甩干水后,轻握置于耳畔,则可听见明显的沙沙声。4.活力:川溯水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飞速发展,病害问题也愈加严重,并逐渐成为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就我国近年来中华绒螯蟹病害流行的态势、病害流行原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剖析,以期为推动该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