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粟芒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是我国北方谷子产区的主要害虫,近年已成为影响我国谷子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是谷子的主要生产国,又是谷子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极为丰富,谷子抗虫品种研究、利用的潜力很大。为加速谷子抗虫品种的筛选鉴定和抗虫育种工作,我们对抗粟蝇的田间鉴定技术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
朱羣 《植物保护学报》1964,3(4):413-413
近年来,粟瘟病在山西省中部及东南部严重发生危害,輕者减产,重者籽粒不收。作者于1962—1963年进行了粟品种間抗病性的初步观察,簡报如下: 在本所試驗地和山西省晋东南区各县良种繁殖場谷子品种区域試驗地共調查品种520个。調查时期:重点品种分苗期、拔节期、拔节末期、抽穗盛期、乳熟期进行;一般品种只在发病盛期(即抽穗盛期)进行。在自然条件下未感染粟瘟病的品种,再在溫室中种植,进行人工接种。抗病性鑑定結果如下: (一)尚未发現有免疫品种。 (二)不同品种对栗瘟病的抗病性有显著差异:在发病盛期調查,高度抗病品种61个,占总数12%,发病指数为0.1—10;抗病品种149个,占总数28.7%,发病指数为10.1—20.0;輕度感病品种128个,占总数24.6%;发病指数为20.1—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抗虫和感虫荞麦品种对西伯利亚龟象Rhinoncus sibiricus取食的反应, 选择抗虫品种‘蒙0207’‘晋苦6’和感虫品种‘蒙0208’‘晋苦2’, 研究害虫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取食情况下, 荞麦叶片中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和次生代谢物质(单宁、总酚和类黄酮)含量, 防御酶[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TI)、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的变化, 以及西伯利亚龟象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西伯利亚龟象取食48 h后, 各处理组荞麦叶片中可溶性性蛋白、可溶性糖、单宁、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以及PAL、CAT、TI、CI活性均有增加。在供试的4个荞麦品种中, 抗虫品种被取食后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幅度较感虫品种更大, 感虫品种被取食后单宁含量,PAL、TI、CI活性上升幅度较抗虫品种更大。在不同取食程度下, 抗虫品种中的TI和CI活性均显著高于感虫品种。西伯利亚龟象成虫取食抗虫荞麦品种后体内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均显著高于取食感虫品种的个体。研究结果表明, 西伯利亚龟象取食能诱导荞麦抗虫性物质含量的变化, 但对荞麦抗性品种与感虫品种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1991~1995年共对4010份谷子品种进行抗粟锈病鉴定,筛选出59份抗和中抗粟锈病的品种,占鉴定,总数的1.47%。在59份中抗以上的谷子品种中,兼抗粟瘟病,粟白发病两种病害的有1份,兼抗粟瘟病的有10份,兼抗白发病的有4份,兼抗粟黑穗病的有1份,研究表明来自我国长江以南一些省和国外引入的品种中抗类型以上的品种较多,分别占各自鉴定数的20%和5.9%。  相似文献   

5.
作者叙述了1980和1981年对谷子品种抗粟瘟病鉴定研究工作。明确了419个国内优良谷子品种的抗病性,其中27个为高抗品种,79个为抗病品种;从241个国外引进谷子品种中初步看出日本、朝鲜的谷子抗病品种较多,且有利用价值。同时,观察到谷子品种抗病性与品种原产地生态条件关系密切。研究了谷子品种不同发育阶段抗瘟性的相关性。初步看出苗期与穗期、孕穗期(叶期)与穗期的抗瘟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茉莉酸诱导对枸杞叶生化物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茉莉酸是植物的重要信号抗逆物质,当植物受到刺激时,起到激素和信号传递作用。本文研究了茉莉酸处理引起枸杞叶黄酮、单宁酸、蛋白质、可溶性糖、PPO和POD含量的变化及其时间效应。结果发现,茉莉酸处理使枸杞黄酮和单宁酸含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PPO和POD活性显著增加。0.1mmol/LJA处理使枸杞黄酮和单宁酸含量增加最显著,均在处理后第5天增幅最大。0.001mmol/LJA处理使枸杞蛋白质含量降低最显著,处理后第7天降幅最大。0.1mmol/LJA处理使枸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最显著,处理后第1天降幅最大。0.1mmol/LJA处理使枸杞PPO活性增加最显著,处理后第3天增幅最大。0.01mmol/LJA处理使枸杞POD活性增加最显著,处理后第7天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7.
粟芒蝇即双毛芒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俗称粟秆蝇,是谷子的重要害虫。在北方谷子产区普遍发生,尤以晚播春谷和春夏谷混种区的夏谷受害严重。粟芒蝇为害的枯心苗常被误作钻心虫为害,导致防治失利而影响产量。作者近年来通过人工接虫试验对粟芒蝇为害谷子的症状进行了系统观察。方法是将感虫品种304号分期播种,以获得不同苗龄的谷子;供试虫源为人工饲养获得1、2代粟芒蝇初孵幼虫。接虫苗龄设3—4、5—6、7—8、9—10、11—12、13—14  相似文献   

8.
以苘麻成株叶片为材料,采用植物抗性生理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D-13组分对苘麻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片内MAD含量、SOD、CAT和APX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以及对膜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苘麻叶片经D-13组分处理后,细胞膜透性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MDA含量在D-13组分处理后,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电镜观察下,叶片细胞的膜系统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受害情况。随着D-13组分处理时间的延长,SOD、CAT、APX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相比,SOD、CAT、APX在40h时活性达到最低,分别比对照活性降低超过了60%、30%和50%。可见,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可严重降低苘麻叶片的生理生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抗性鉴定的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盆栽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从22个供试葡萄品种中鉴定筛选到1个高抗霜霉病的品种超藤和8个中抗品种饭刚黑、信浓乐、弗雷无核、黑蜜、优选皮奥萘、高妻、京秀、峰后。相关性分析表明,22个供试葡萄品种接种前和接种后2d,PPO、PAL活性和CAT比活性与霜霉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SOD活性与霜霉病病情指数相关不显著。PPO、PAL活性和CAT比活性与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利用这3种酶的活性作为葡萄品种霜霉病抗性鉴定的辅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蚜虫为害对五个燕麦品种苗期体内几种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蚜虫为害后燕麦苗期植株体内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含量的变化,评价这4种物质与燕麦抗蚜性的关系,探索燕麦抗蚜的生化机制,为选育抗蚜燕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田间具有不同抗蚜表现的5个燕麦品种,待幼苗长至3叶期接蚜,分别于接蚜时和接蚜后不同时间测定其体内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的含量,与同期未接蚜植株做比较。[结果] 随着感蚜时间增加,每个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作为抗蚜物质的总酚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也有所增加。[结论] 说明燕麦的抗蚜性与其体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酚类物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谷瘟病菌侵入谷子植株及生长对营养条件的要求,利用高抗的毛谷和易感的铁耙子品种作试验材料。用生理生化方法:①用小兰子法测定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对稻褐飞虱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不同生物型反应是不相同的。试验结果证实:(1)褐飞虱若虫在敏感性品种上的生存率显著地高于抗性品种。在TN_1上,无论那种生物型的生存率均很高;而栖息在Mudgo的褐飞虱若虫,其生存率以生物型2的最高,而生物型1与生物型3的均很低,栖息在ASD_7的若虫,以生物型3的生存率最高。(2)褐飞虱在敏感品种上的后代群体密度显著地比抗性品种的大。生活在敏感品种的若虫,发育进度较抗性品种的快,并且身体较重。(3)在敏感品种取食的飞虱,其分泌的蜜露量较抗性品种的多,生物型2取食Mudgo的和生物型3取食ASD_7的均分泌较多的蜜露。上述结果说明了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的机制属抗生性范畴。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谷子白发病接种效率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了卵孢子菌土种子包衣接种鉴定技术和孢子囊(无性孢子)浸芽接种鉴定技术:(1)利用16%甲基纤维和50%京二BA剂水溶液作粘着剂,将菌:±=1:5的菌土均匀粘着在种子表面。其接种效率和鉴定准确性大大优于菌土覆盖播种层的传统鉴定方法;(2)利用孢子囊菌悬液浸泡2-3毫米的谷芽,可以造成系统侵染并可作为谷子白发病抗病性鉴定接种方法。作者还研究了孢子囊诱发和病叶保存作孢子囊源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特性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7个稻瘟病菌稳定菌株,将588个水稻品种划分为66个品种类群,为今后开展品种抗病性的基因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测试,提出15个抗多个生理小种的广谱抗性品种,这些良好抗源可作杂交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1957—1979年间,根据多次田间调查春小麦品种对麦秆蝇抗性机制研究的结果。麦秆蝇有趋向遮荫较差麦田的习性,卵散产,主要产在叶片正面近基部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对麦秆蝇的抗性,主要是由此虫产卵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决定的。影响产卵选择性的特性已证明有生育期、叶面茸毛性、叶片宽度及叶片与茎秆间交角。抽穗愈早、叶面茸毛密而长、叶片狭或叶片与茎秆间交角大,则着卵较少。统计分析这些差异都是显著的。此外,有一年的田间调查表明叶色深的品种着卵较少,叶色深浅与着卵量有显著的负相关。但这需要进一步验证。还有,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与幼虫入茎成活率,已证明有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品种生育期也起一定的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1985—1990年,对584个大豆品种(系)进行了抗蝇性研究。经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4个抗性较好的品种,以豫豆2号抗性最好。并测定了大豆品种(系)对豆秆黑潜蝇的扰生性、耐害性。分析了17种氨基酸与抗性的关系;对大豆不同品种主茎进行切片检查发现,髓部直径与主茎直径比值(X_1)、木质部厚度与主茎直径比值(X_2)与侵入虫量(Y)关系密切。其多元回归方程为:log■=1.3499+0.1694X_1-2.0719X_2  相似文献   

17.
甘薯抗瘟病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品种对甘薯瘟病的抗性研究,自1977~1981年作者先后从国内外引进500多个品种分别在几个重病区进行试验,从鉴定材料的分析表明,供试甘薯品种没有一个对甘薯瘟病是免疫的,但不同品种之间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高抗(发病率0.1~10%,病指1~5)的品种有17个,中抗(发病率11~39%,病指6~20)的品种有88个。近年来,作者在病区多点调查和试验中还发现不同品种在同一病田连续栽植2~3年后,其抗性的衰退有差异。因此,采用异地换种和连续不断地选用高抗品种为抗源,培育新的抗瘟品种,对预防或控制甘薯瘟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对二化螟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研究对本省目前推广的47个主要稻种进行了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抗性测定,发现中抗品种2个,耐虫品种22个。粳稻较籼稻更抗二化螟,因而,籼、粳稻的防治指标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品种中糖及氨基酸含量与抗麦长管蚜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有为害加重趋势。在小麦各个生育阶段,以扬花一灌浆期蚜量最大,约占总蚜量的84%,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关键时期(杨奇华等,1982)。迄今为止,化学防治仍是防治麦蚜的主要方法,这对麦田主要天敌杀伤甚大,也不利于粮棉混作区棉花害虫、粘虫等害虫的综合防治。为了减少用药,必须考虑与其他防治方法协调应用。据本室1978—1981年对3516份品种(系)材料进行抗蚜性筛选的结果,不同冬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