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本设计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温室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和其他环境因素在温室的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考虑到设备的检测精度,响应速度和连接方便性等环境因素的问题,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指标,传感器发送数据,将测试结果输入PLC,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发出相应的指令,驱动电机、百叶窗等设备运行或停止,并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以达到智能和自动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智能灌溉施肥控制系统在温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在农田、温室灌溉时,常用灌溉时间程序控制器及注肥泵来实现灌溉自动化,但该方式不能对灌溉系统进行监控以及实现准确、有效的灌溉。智能灌溉施肥控制系统融合微机及监控技术,对灌溉系统进行全程控制,实时检测灌溉水的pH值和EC值(肥料浓度),并通过控制器及时调节供肥和加酸量,保证给作物及时、精确的水分和营养供给,同时根据温度、湿度、降雨情况等调整灌溉运行时间,达到智能化节水灌溉,以及高效、精确灌溉目的。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介绍了智能温室控制的特点和系统构成,重点阐述了控制系统各部分硬件和功能,使系统功能更完善、更稳定、更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对温室环境中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环境因子进行调控是实现设施作物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以WinCC组态软件为上位机编程软件,以PLC为控制器,设计一种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该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性能稳定可靠,性价比高,能很好地实现对智能温室环境因子的自动控制,满足温室作物生长环境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9.
10.
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温室系统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它是在普通日光温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计算机自控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发展起来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对温室环境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温室控制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迈入智能化阶段。另外,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现代温室控制系统提供了多种控制模式。根据温室控制所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介绍了温室控制系统的几种典型控制模式,并简要地分析了其优缺点以及今后温室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温室广泛使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的调节机构,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降低能耗。为此,研究了国内外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及控制策略;阐述了温室控制中常用的方法,如分步控制、整体控制、反馈控制、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前馈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伊连云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12):48-50
介绍了温室环境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提出温室温度控制要求,以温度作为优先控制的环境因子进而确定了以PLC为核心的温室温度控制系统.对温室温湿度进行实时控制。重点设计了温室温度控制主程序及功能指令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喀斯特坡地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下位机节点采用太阳能供电,可按照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并同步测量出各级管道流量。按照本文提及的等腰三角形(B型)布置灌溉点和对角5点形式布置传感器,对农作物进行了喷灌实验,并对管道流量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温室科技含量低、现代化智能温室大部分依靠进口的局面,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设计出的基于RS-485总线的温室计算机分布式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半双工RS-485总线型通信网络和累加与校验通信算法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在采集温室环境参数的同时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调节装置进行控制.利用VB6.0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和Access数据库软件开发出友好的人机界面,通过实时读取历史存储温室内环境参数值,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参数的管理和查阅.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果园种植规模的扩大,果树修剪工作也越来越繁重,但传统修剪机智能化程度低,修剪质量不高,作业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导致果树修剪进度滞后,严重时会影响果蔬的产量。为克服这一难题、提高果蔬修剪效率,在自动修剪机中引入计算机控制技术、PLC技术等,对自动修剪机运行过程中的各类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实时共享和在线监测,完成了自动修剪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同时,对自动修剪机控制系统硬件进行了模块设计,完成了控制系统的I/O分配表设计,并对控制系统的软件运行流程进行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自动修剪机具有远程控制和参数监控功能,能够实时掌握修剪机的运行状态,修剪效率高,果蔬修剪质量好,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高,从而降低了劳动生产成本及生产强度,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