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性土壤在改良条件下磷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可变电荷土壤上 ,植物生长期间对磷肥的利用效率很低[1,2 ] ,这是由P的专性吸附所决定[3,4 ] 。Easterwood和Sarfain[5] 报道了减少土壤对P素固定的磷肥与有机质配合施用技术。无机磷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植物能有效地吸收肥料中的磷 ,其原因可能是降低了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 2 3年连续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的资料 ,研究了磷肥在红壤旱地上施用的效果。缺磷是红壤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 ,适当补施磷肥 ,既能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 ,又能促进作物对氮、钾的吸收 ;配合施用农家肥及适当补钾才能保证红壤旱地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对潮棕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磷肥利用效率、维持并提高土壤供磷力,在潮棕壤上进行了15年的定位施肥试验,试验处理涵盖了中国典型的8种施肥模式:不施肥(CK)、施循环猪圈肥(M)、单施氮肥(N)、施氮肥+循环猪圈肥(N+M)、施氮磷肥(NP)、施氮磷肥+循环猪圈肥(NP+M)、施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循环猪圈肥(NPK+M),对不同施肥模式下耕层(0~20cm)土壤无机磷进行了分级测定。研究表明:有效或缓效态无机磷(Ca2-P、Ca8-P、Al-P、Fe-P)含量在无化学磷肥直接投入的情况下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导致土壤无机磷库亏损;在有化学磷肥直接投入的情况下这些形态的无机磷不但能满足当季作物需求还有盈余,且以NP+M处理盈余最多,丰富了土壤无机磷库。各处理O-P、Ca10-P形态的无机磷均有所增加,且其中部分可由盈余的有效磷素缓慢转化而来。循环猪圈肥(M)的施用能减缓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下降;氮肥和钾肥均能极大促进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加速土壤磷库亏损。NP+M施肥模式最有利于短期提高土壤供磷力,促进土壤供磷力发展。本研究还发现,有效或缓效态无机磷(Ca2-P、Ca8-P、Al-P、Fe8P)与有效磷相关性很好,这进一步完善了土壤供磷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长期定位施肥残留养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连续15年培肥后,磷肥、有机肥残留养分对粮豆作物的增产效果至少在三年以上,低量有机肥与磷钾肥配施残留养分的增产率最高,为119.46%。长期施用有机肥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促进土壤磷有效性的发挥;棕壤条件下,土壤速效磷与有机质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841,α=0.01,n=36)。在投入磷素相等的情况下,土壤中残留的全磷含量则主要受作物吸磷量的制约。有机—无机结合培肥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3年连续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的资料,研究了磷肥在红壤旱地上施用的效果。缺磷是红壤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适当补施磷肥,既能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又能促进作物对氮,钾的吸收;配合施用农家肥及适当补钾才能保证红壤旱地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黄绵土在连续施肥下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1983~1989年在黄绵土上所做田间试验结果和室内分析资料为依据,详细讨论了施用不同肥料(氮、磷、氮磷、有机肥、有机肥+磷、有机肥+氮,有机肥+氮磷),对玉米、谷子、糜子、荞麦等作物的产量及其经济效益;植株对肥料的利用率;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肥料种类与籽粒品质等的影响。指出,在这一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十分重视增施有机肥,切忌化肥单施,实行氮磷肥配合施用;磷肥效果明显高于氮肥,建议解决磷肥供应不足问题。在目前有机肥,化肥均感不足情况下,应优先提供玉米对肥料的需要,其次为谷子。  相似文献   

7.
外界铁浓度调控缺磷植物铁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洁雪  闫明科  薛彩雯  沈仁芳  兰平 《土壤》2018,50(5):866-873
磷和铁都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缺磷和缺铁都会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前期研究表明缺磷会导致植物铁吸收基因的表达量下降,但这种下降与外界铁浓度是否相关还不清楚。本文检测了缺磷和正常磷条件下不同铁浓度对植物铁吸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缺磷导致植物主根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但该抑制现象和铁浓度显著相关,在铁浓度下降到一定范围后该抑制作用消失。qPCR结果显示,缺磷显著诱导缺磷响应基因IPS、SPX3、PHT1;4表达量增加,且这种表达量增加仅受缺磷诱导,和铁浓度无关。缺磷也显著诱导铁吸收相关基因FRO2、IRT1和CYP82C4的表达量下降,但这种下降具有明显铁浓度依赖性。随着铁浓度升高,缺磷诱导的铁吸收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幅度随之增大,这可能是由于缺磷导致培养基中铁的有效性增加所致。本研究结果为土壤磷、铁肥料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王一锟  蔡泽江  冯固 《土壤学报》2023,60(1):235-246
南方红壤区磷肥当季利用率仅为10%~25%,提高磷肥利用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磷肥品种(过磷酸钙、猪粪、钙镁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肥梯度(常规施磷、减磷20%、减磷30%)以及调控措施(石灰、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钙镁磷肥配施秸秆)对红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索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各磷肥品种间,以猪粪处理土壤有效磷、地上部生物量、磷肥累积利用率等指标最高,土壤有效磷较不施磷处理两年分别提高了32%和241%,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磷处理两年分别提高了73%和510%,两年的磷肥累积利用率分别为16.4%和26.5%;伴随磷肥用量的减少,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而对油菜生长、磷肥利用率及磷肥农学效率无显著影响;与单施钙镁磷肥相比,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能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累积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土壤磷素盈余量等指标。添加石灰可提高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油菜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猪粪替代化学磷肥可达到减施增效、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且以减磷30%为宜;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可推荐为磷肥调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氮磷肥料配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潮棕壤肥料试验三年后的土壤酶及其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氮常磷(N180P70K70)处理、低氮高磷处理(N180P100K70)和常量氮磷钾处理(N240P70K70)脲酶活性与对照没有差异,其它三个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受到抑制;大多施肥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对照有很大的增强.不施肥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低,土壤肥力呈现降低趋势;施肥处理土壤全N含量都比试验前降低,除常量NPK处理和低氮低磷处理,其他处理土壤全P含量增高.单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同时也增加了作物对这些养分的吸收利用;适量的氮磷配施有增产作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土壤酶活性,但本试验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氮肥和磷肥都是潮棕壤水稻生物产量高低的限制性因素,水稻经济(稻谷)产量由氮肥、磷肥水平共同决定,适量的氮肥和磷肥配施才得到较好的生物量,才能更好的发挥地力、获得较高产量.低氮高磷处理的平均水稻生物量和经济产量最高;低氮高磷处理中籽粒磷含量位居第二,说明该处理中,作物磷吸收较好;所设试验中低氮高磷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水平受土壤磷饱和度所制约;对严重缺磷土壤,一次重施磷肥能提高土壤磷的饱和度和速效磷水平及有效磷贮量;重施磷肥残效显著,有残效磷和无残效磷的土壤,磷肥的增产效果不一样,磷肥残效对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天城 《土壤》1959,(4):26-26
我省为红壤地区,土壤酸性较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颇感缺乏。过去一般以施用氮素肥料为主,很少注意磷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2.
细质沙土增施磷肥对小麦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 ̄(15)N示踪技术,在黄河故道细质沙土上研究小麦增施磷肥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磷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根量、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促进小麦对肥料N和土壤N的吸收,减少肥料N损失,提高小麦对肥料N利用率。在该中低产沙地上,磷的施用量180~270kgP2O5/hm2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点上 ,进行了石灰性土壤在无机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 ,无机磷形态的转化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步规律和施肥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磷处于耗竭的情况下 ,植物主要吸收利用了土壤的Ca8-P、Al-P、Fe-P和Ca2-P ,只有在极度缺磷的情况下 ,植物才利用土壤中的Ca10-P ,而O-P是土壤中极稳定的无机磷形态 ,植物一般不能利用。长期单施无机磷肥 ,土壤无机磷含量有所提高 ,积累的无机磷约 60%转化成Ca10-P和O-P。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积累的无机磷约有占积累无机磷的 2/3转化成Ca2-P和Ca8-P ,而且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土壤表层和下层均有所提高 ,一般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下层土壤无机磷的增加幅度也大 ,且影响的深度也较深。但在本试验条件下 ,施肥深度的影响不会超过50cm。  相似文献   

14.
潮土小麦和玉米Olsen-P农学阈值及其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磷农学阈值是指导不同作物磷肥用量并获取最佳经济产量的重要依据,然而,不同地区不同的耕作制度、土壤类型、作物种类、pH、温湿度条件下,作物的磷农学阈值不同。明确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典型潮土区小麦和玉米的磷农学阈值,并分析其差异。【方法】本研究基于“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25年的定位试验,选取氮、钾肥施用充足和磷肥用量不同的NK (不施磷肥)、NPK (施用氮磷钾化肥)、NPKM (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1.5NPKM (高量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S (氮磷钾化肥与玉米秸秆还田配施) 5个处理的试验数据,使用米切里西指数模型 (Mitscherlich exponential model) 拟合小麦和玉米的Olsen-P农学阈值,并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磷水平下两种作物的磷吸收利用特性,分析其阈值不同的原因。【结果】获得最大相对产量的95%时,潮土区小麦Olsen-P农学阈值为13.1 mg/kg,玉米Olsen-P农学阈值为7.5 mg/kg。玉米Olsen-P农学阈值低于小麦主要原因:1) 土壤磷水平较低时,小麦对磷缺乏更为敏感,而玉米可保持相对较强的吸磷能力,25年不施磷处理玉米吸磷量是小麦的1.4倍;2) 土壤Olsen-P含量达到玉米阈值,而未能达到小麦阈值时,可保障玉米籽粒、茎秆及小麦籽粒正常生长对磷的需求,但小麦茎秆磷浓度仅能达到相对最大磷浓度的68.9%,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和获取较高产量的能力;土壤Olsen-P含量提高到小麦阈值后,小麦茎秆磷浓度提高到相对最大磷浓度的80.5%以上,进而可保障小麦获得较高的产量;3) 土壤磷素养分充足时,小麦对磷的吸收量大于玉米,且主要是由于小麦茎秆磷浓度和吸磷量随土壤Olsen-P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结论】小麦和玉米作为典型潮土区两种重要的粮食作物,Olsen-P农学阈值分别为13.1和7.5 mg/kg。由于两种作物的生理特性不同,小麦对磷素的吸收利用率较低,茎秆需要较高的土壤磷浓度维持正常生长,产量形成对磷养分需求更大。因此,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小麦的磷农学阈值更高,小麦季所需土壤磷供应量大于玉米季。为增强磷肥利用效率,减少磷肥投入量和土壤中磷素的过量累积,玉米季磷肥使用量应适当小于小麦季。当土壤Olsen-P水平高于作物磷农学阈值后,减少或短时间停止施用磷肥并不会对作物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灌漠土肥料10年定位试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6-1995年10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对稳定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土壤有效磷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在连年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可少施磷肥,同样可获得较高产量.而长期施用单元化肥,作物产量会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辽西碳酸盐褐土上进行的9年试验表明,平均每年每公顷施用相当或略低于作物收获产品中含磷量的化肥磷(P)14.4kg,既可持续地保持较高的作物产量,又可持续耕层土壤的总磷库贮量几乎不变,甚至有微小增长,其增长部分主要是有机磷;施用磷肥结合80%收获产品喂猪、猪粪回田,则既可保持作物丰产又可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机磷含量;连续施氮肥而不施磷肥可使该贫磷土壤耕层总磷库贮备显著下降。与富磷土壤不同,9年中该  相似文献   

17.
《土壤通报》1999,30(5):3
1986~1995年10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对稳定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土壤有效磷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在连年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可少施磷肥,同样可获得较高产量.而长期施用单元化肥,作物产量会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长期地膜覆盖与施肥对土壤磷素和玉米吸磷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比较法对长期连续覆膜(17年)后土壤磷素的变化以及玉米吸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7年的耕作,无论是施有机肥还是磷肥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速效磷以及全磷的含量;覆膜栽培与裸地栽培比较结果,覆膜对于土壤中速效磷以及全磷含量的变化影响不大;对植株的籽粒、轴、叶片、茎的全磷进行了测定后显示:覆膜可以促进籽粒、轴、茎对磷的吸收,抑制了叶片对磷养分的吸收;从成熟期地上部分累积磷的总量来看,覆膜可以明显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长期不同施肥紫色水稻土磷的盈亏及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全磷、有效磷 (Olsen-P) 对磷素盈亏的响应,为西南紫色水稻土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 【方法】 以四川遂宁34年 (1982—2015年)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试验设8个处理,即不施肥 (CK)、氮肥 (N)、氮磷肥 (NP)、氮磷钾肥 (NPK)、有机肥 (M)、有机肥 + 氮肥 (MN)、有机肥 + 氮磷肥 (MNP) 和有机肥 + 氮磷钾肥 (MNPK),分析了土壤磷素盈亏与全磷、Olsen-P的变化特征。 【结果】 不施磷肥 (CK和N) 作物每年从土壤中带走磷约13.22 kg/hm2,且维持在较低的变化水平;单施有机磷肥处理 (M与MN) 作物携出磷量比不施磷肥提高了约1.73倍,磷素携出量呈增加趋势;施用磷肥 (NP、NPK、MNP和MNPK) 作物携出磷量在41.71~45.62 kg/hm2之间,吸磷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不施磷肥土壤磷素常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土壤磷素年均盈余量为8.76~88.79 kg/hm2,有机无机磷肥配施磷盈余量大于单施有机肥和单施无机磷肥,随施肥年限的延续磷盈余量呈上升趋势。土壤中磷含量随磷盈亏而变化,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土壤全磷和Olsen-P增量与磷盈亏呈显著正相关,而不施磷或单施有机磷这种响应关系不明显;土壤每盈余磷100 kg/hm2,NP、NPK、MNP和MNPK处理土壤中全磷分别增加0.14、0.16、0.015和0.018 g/kg,Olsen-P分别提高15.76、17.19、1.96和1.85 mg/kg。 【结论】 土壤磷素有效性随土壤磷素盈亏而变化,与加入磷素形态密切相关,西南紫色水稻土单施无机磷肥提升土壤磷含量的速率大于施用有机肥。   相似文献   

20.
长期平衡施肥对潮土微生物活性和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NPK)与缺素施肥(NK、PK、NP)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呼吸强度以及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NPK处理玉米根系与茎叶生物量、籽粒产量以及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均大幅提高,NP处理次之,PK与NK处理则无显著影响;同一处理玉米茎叶与根系养分含量接近,而籽粒的全氮和全磷含量较高、全钾含量偏低;与NPK处理相比,缺施氮、磷或钾肥均直接导致玉米植株相应养分的明显亏缺或其他养分的过量富集,但在根系、茎叶和籽粒部位的累积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与CK相比,所有施加磷肥的处理(NPK、NP、PK)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脱氢酶、转化酶、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均显著升高(p<0.05),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则显著下降(p<0.05),而缺施磷肥的NK处理除显著提高脲酶活性外(p<0.05),对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在促进土壤微生物繁育和保育微生物代谢活性以及促进作物生长和保证养分吸收等方面显得非常重要,而缺素施肥中以缺施磷肥的不利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