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尺蠖的发生与防治江西省国营庐山云雾茶场谢先镒山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基本上摸清了它的发生规律,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一、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1.茶尺蠖的发生规律茶尺蠖在庐山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土内越冬。第1代幼虫一般于4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蚕桑茶叶通讯》2011,(4):39-39
茶尺蠖病毒水剂:主要成分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尺蠖有效。一般一年使用一次即可控制全年茶尺蠖的发生,施用期以虫龄越小越好,一般掌握在幼虫3龄前使用。  相似文献   

3.
茶尺蠖是为害茶树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在江西一年发生5-6代,主要在4-10月间为害茶树。目前,生产上防治茶尺蠖的农药主要是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由于长期的频繁使用和随意增加农药浓度,茶尺蠖已对此两类农药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防治效果较差,而且茶叶和土壤中的农残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茶叶出口和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正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 Butler)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别名造桥虫、弓腰虫等,是危害桑树芽叶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正常年份,睢宁县李集镇桑尺蠖以2~4龄幼虫在桑树枝干隙缝或附于枝条背面越冬,具较强的耐寒能力,越冬成活率高。由于越冬虫龄不同,翌年越冬代桑尺蠖的个体间发育开差较大,甚至最多可以相差到40 d以上,从第1代起,各代桑尺蠖幼虫发生期就比较悬殊,世代重叠严重,直接导致桑园内桑尺蠖不间断地发生危害,防治困难。1李集镇桑尺蠖发生规律1.1发生世代桑尺蠖在李集镇1年发生4代,每代个体间发  相似文献   

5.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我省部分茶园茶黑毒蛾为害十分猖獗 ,曾多次出现大片茶园茶树被食光秃的情况。造成灾害的原因 ,主要是对茶黑毒蛾的为害特点了解不够 ,防治失时所致。1 发生为害主要特征茶黑毒蛾在我省一年发生 5代 ,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初越冬卵开始孵化 ,4月下旬开始化蛹。各代幼虫的发生时间为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 ,7月上旬至八月上旬 ,8月中旬至 9月上旬 ,9月下旬至 1 1月中旬。成虫卵多产在茶树蓬面下方两侧老叶背面 ,也有少数产在枝干、杂草等上。各代的低龄 (一、二龄 )幼虫期仍群栖于原位置(叶…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东北寒冷地区黑龙江省的桑尺蠖发生规律以及蓝紫光、黑紫光2种色光诱虫灯对该地区桑尺蠖发生规律的监测效果,利用SP科力-II频振式光控、雨控型诱虫灯2种色光(蓝紫光、黑紫光)作为监测工具,设置0.8 m、1.5 m、2.4 m等3个不同悬挂高度对黑龙江省桑尺蠖发生规律进行了监测试验。通过2年诱虫灯监测和田间幼虫发育进度调查发现,蓝紫光诱虫灯2017年在灯高设置为0.8 m、1.5 m、2.4 m与2016年在灯高设置为0.8 m、2.4 m监测到的桑尺蠖成虫都是3个发生高峰;黑紫光诱虫灯2017年在灯高设置为0.8 m、1.5 m、2.4 m监测到的桑尺蠖成虫都是2个发生高峰,且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大高峰和小高峰。同时,初步查明了桑尺蠖在我国东北寒冷地区黑龙江蚕区1年发生2代、少数发生3代,以3~4龄幼虫在桑树裂缝、枯草或平伏在枝干上越冬等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是尤溪县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尤溪县部分茶园茶尺蠖为害猖獗,不仅严重影响当季茶叶产量,而且导致树势衰退,耐寒力差,易受冻害,影响次年茶叶生产,对茶叶生产的威胁很大。通过对茶尺蠖的危害性、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的认识,提出了茶尺蠖绿色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8.
0.5%阿维菌素乳油防治茶尺蠖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尺蠖(EctropisobliquahypulinaWehrli),俗称拱背虫、量尺虫、造桥虫等,属鳞翅目,尺蛾科。江西一年发生5~6代,以幼虫咀食嫩叶危害茶树,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光,状如火烧,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为我省茶树主要害虫。目前常用的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茶尺蠖不理想,既产生抗药性,又污染环境,破坏茶园生态平衡,严重阻碍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1999年应用05%阿维菌素乳油对此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1 05%阿维菌素乳油防治茶尺蠖田间药效处理重复药前基数1天3天7天15天活虫(头)减退率(…  相似文献   

9.
桑尺蠖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尺蠖是杭嘉湖蚕区主要桑树害虫.一年发生4代,以第四代3~4龄幼虫越冬,翌年早春桑芽开始萌动时,食害桑芽;开叶后为害桑叶,随着龄期增长,食叶量逐渐增加.为害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近年来,我们对桑尺蠖的为害损失进行了室内养虫试验、田间小区接虫测产及笼罩接虫调查桑树不同生育期受桑尺蠖为害的状况及对产量损失率等试验并对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作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茶茸毒蛾又名黑毒蛾,属鳞翅目毒蛾中科,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等。幼虫咬食叶片,严重对老嫩叶片全部食光,影响当年和翌年的茶叶产量。茶茸毒蛾在赣西北一年发生5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其各代幼虫发生期为:第一代4月中旬至5月上旬,第二代6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三代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四代9月中句至10月上旬,第五代11月上旬至11月下旬。该虫近几年在我场严重发生,危害猖獗,今年第二代暴发成灾,使400多亩茶园都受害。  相似文献   

11.
茶尺蠖是茶树的暴食性害虫之一。近年来,茶尺蠖常在黄山市低山和丘陵的丰产茶园为害成灾,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茶园呈铁锈色,状如火烧,严重影响茶叶生产。笔者将其列为黄山市茶树重点害虫进行观察,初步探明了茶尺蠖在黄山市发生规律,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仝德侠  董辉  李仕亚  郭飞 《中国蚕业》2013,34(1):29-30,37
通过埋蛹观察、幼虫罩养等方法,基本摸清了桑园枣尺蠖在江苏睢宁地区的发生规律,即枣尺蠖在睢宁地区大部分是1年发生1代,少数以蛹滞育的2年发生1代,其蛹期长达10个月,雌成虫寿命为6d左右,雄成虫寿命为8d左右,卵期一般在20 ~ 35 d,而盛羽化时期所产卵的卵期一般在25~ 30 d.根据枣尺蠖的发生规律,采用埋蛹观察法,或灯光诱蛾法,或积温法进行成虫羽化期的预测;采用积温预测法,或物候预测法进行幼虫发生期的测报,并提出了采取以药物防治为主、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桑树常见害虫桑青尺蠖的形态特征、继代繁殖等生物学特性 ,以及幼虫食叶量、寄生性天敌及温度对青尺蠖发育历期的影响。该虫在室温下全年可继代繁殖 5代 ,以蛹越冬。随着饲养温度的升高 ,其发育历期缩短。在 2 0 95、2 4 16和 2 9 70℃的温度下 ,全代历期分别为 5 8 1、43 9和 35 2d。幼虫多为 6龄 ,少数 5龄。平均每头幼虫全龄食叶量为 2 948 11mg ,其中第 5龄和第 6龄食叶量占全龄食叶量的 95 48%。  相似文献   

14.
普洱晒红茶是近年从滇红茶叶演变出来的一个茶叶加工产品,是介于普洱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普洱晒红茶是以普洱茶区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发酵、日光晒干工艺而成晒红毛茶,经过加工包装成的普洱晒红产品。普洱晒红茶具有地域性(普洱茶区)和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属性,是普洱茶区加工的一款创新型红茶茶品。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了近几年广西区技术推广总站桑园桑螟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该虫在南宁市桑园一年发生8~10代,3月初孵化第一代,5月至夏伐期间是为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正常用药的情况下,用定点点灯诱蛾和田间查幼虫的方法,对吴江市老蚕区震泽镇的桑尺蠖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跟踪调查。初步探明了:大田幼虫发育历期;大田幼虫繁殖系数;幼虫防治阈值、主兼治指标、防治总策略和第3代和第4代幼虫预警性控防指标;大田成虫发育历期;桑尺蠖优势天敌是桑尺蠖绒茧蜂。  相似文献   

17.
浮梁县山高林茂,气候温和,是著名的古茶市、老茶区。1915年,天祥茶号所产工夫红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3年浮梁茶厂出产的红茶“孚钉”被前苏联产品鉴定委员会鉴定为“祁红珍品”,“孚”就是浮梁;“浮红”为浮梁县红茶之简称。1989年,浮梁县复县后,通过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先后培育出了“浮瑶仙芝”、“瑶里崖玉”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18.
茶小卷叶蛾的防治指标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小卷叶蛾是一种以幼虫卷结叶片,咀食叶肉的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五代,各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被害茶树、芽叶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产量。近年来,我场随着茶丛覆盖度不断增大,栽培向高氮化发展,茶小卷叶蛾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猖獗。据调查,危害严重的茶园,产量损失达78.1%,为了有效、经济、合理地防治茶小卷叶蛾,笔者对其防治指标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桑尺蠖第二代实验种群生命表和幼虫食叶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数据所组建的桑尺蠖第二代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第二代桑尺蠖种群趋势指数为16.054,影响桑尺蠖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时期为幼龄幼虫阶段.在自熊温度条件下,卵期5.00天(29.2℃),幼虫期20.34天(26.1℃),蛹期8.28天(27.9℃).幼虫全龄食叶量2720.7mg/头,其中,5龄食叶量占全龄食叶量85%以上,食叶量从3龄起显著增加,5龄平均每日食叶量比4龄增加258.7%.  相似文献   

20.
1 生活史及习性1.1苹果小吉丁虫:在辽宁一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枝干皮层(少数在木质部)的隧道内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在皮层下继续蛀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