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建立东北地区碱性水域对虾移殖驯化技术体系,以虾塘半咸水添加碱性湖泊水为试验用水,进行凡纳滨对虾生长试验,研究碱性水域对虾生长与碱度、盐度、离子系数、pH,K ,Ca2 ,Mg2 浓度、Ca2 Mg2 总浓度、Ca2 /Mg2 及Na /K 等10种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碱度为5.41~38.78 mmol/L的碱性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驯化幼虾饲养15 d的平均体长生长速度为1.21~0.52 mm/d,总体存活率75.7%。不同水环境下幼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P<0.01)。体长生长速度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存在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其简单相关性都受到其它因子或因子组合的正效应影响。体长生长速度与碱度、pH,离子系数、K 浓度、Ca2 /Mg2 及Na /K 的相关性不明显;同盐度、Ca2 ,Mg2 浓度及Ca2 Mg2 总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很可能成为影响因子。提高盐度、Ca2 ,Mg2 浓度及Ca2 Mg2 总浓度和驯化水平,将有利于碱性水域幼虾的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东北地区碱性水域对虾移殖驯化技术体系,以虾塘半咸水添加碱性湖泊水为试验用水,进行凡纳滨对虾生长试验,研究碱性水域对虾生长与碱度、盐度、离子系数、pH,K+,Ca2+,Mg2+浓度、Ca2+ + Mg2+总浓度、Ca2+/Mg2+及Na+/K+ 等10种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碱度为5.41~38.78 mmol/L的碱性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mm的驯化幼虾饲养15d的平均体长生长速度为1.21~0.52 mm/d,总体存活率75.7%。不同水环境下幼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P<0.01)。体长生长速度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存在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其简单相关性都受到其它因子或因子组合的正效应影响。体长生长速度与碱度、pH,离子系数、K+浓度、Ca2+/Mg2+及Na+/K+ 的相关性不明显;同盐度、Ca2+,Mg2+浓度及Ca2++ Mg2+总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很可能成为影响因子。提高盐度、Ca2+,Mg2+浓度及Ca2++ Mg2+总浓度和驯化水平,将有利于碱性水域幼虾的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碱度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对虾在天然盐碱泡水域的生存能力观察,探讨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移殖对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碱度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毒性作用的半有效浓度(EC50)为2.78mmol/L,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屿)分别为12.94,11.89,11.65mmol/L,安全浓度(SC)为3.10mmol/L。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和中国对虾成虾在天然盐碱泡水域可分别存活5.5h和3h。盐度不是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移殖对虾的限制因素,高碱度、高pH、主要离子组成及其比例不适和水质类型差别则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对虾对内陆苏打型高盐碱水环境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水环境碱度和pH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毒性效应,探讨对虾对内陆苏打型高盐碱水环境的适应性,为移殖驯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碱度对幼虾的24 h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78 mmol/L,24、48及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94、11.89及11.65 mmol/L,生存的安全浓度(SC)为3.10 mmol/L.pH对幼虾急性毒性作用的24、48、72及96 h半数致死值(LpH50)分别为9.26-8.54、9.14-8.47、9.10-8.80及9.00-8.80,生存的安全pH(SpH)为8.42-7.85.苏打型盐碱水环境中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将比海水环境有所降低.认为对虾对碱度、pH的适应性以及对天然盐碱水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都不如淡水鱼类;未经过驯化的对虾尚难以适应内陆苏打型高盐碱水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凡纳滨对虾体长生长试验,研究内陆盐碱水域对虾生长分别与碱度、盐度、离子系数(M/D)、pH、K^+、Ca^2+、M矿浓度、Ca^2++Mg^2+总浓度、Ca^2+/M矿及Na^+/K^+等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建立内陆盐碱水域对虾移殖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碱度5.41~38.78mmol/L、盐度0.371%~0.329%、pH7.88~9.41的盐碱水环境中,饲养15d、体长10~20mm的幼虾平均体长生长速度为1.21--0.52mm/d。平均存活率75.7%。不同水环境下幼虾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体长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1)。幼虾的体长生长速度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简单相关性都受到其它因子或因子组合的正效应影响。并分别与碱度、离子系数、pH、K^+浓度、Ca^2+/M矿及Na^2+/K^+的相关性不明显,而同盐度、Ca^2+与Mg^2+浓度及Ca^2+Mg^2+总浓度的关系较密切,它们很可能成为幼虾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7年2月、4月、8月和11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水环境因子调查采样。新洲水域共采集鉴定浮游动物32属46种,其中原生动物9属12种,轮虫9属13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5属9种;优势种共11种,其中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4个季度共有优势种,淡水麻铃虫(Leprotintinnus fluviatile)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t)为夏季特有优势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53 ind. ·L-1和0.15 mg·L-1,群落结构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现存量季节差异明显,原生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均为春、秋季较高,夏季最低。同时,浮游动物空间分布格局也存在较大差异,干流和南汊水域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多,北汊最少,密度和生物量则表现为干流和北汊水域高于南汊,中汊水域最低。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总氮、高锰酸钾盐指数、温度和浊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P<0.05),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其余3个季节差异显著,且与温度和浊度呈正相关,与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等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对虾弧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弧菌病是对虾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文章对对虾弧菌病的病理特征、弧菌种类以及环境因子对对虾弧菌致病性影响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8.
三七皱缩型病毒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行线取样法,调查不同海拔、地势、前作、荫棚材料及荫棚透光率等环境条件下种植三七的发病情况,揭示三七皱缩型病毒病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三七皱缩型病毒病的发生与海拔、地势、前作、荫棚材料及荫棚透光率等环境条件有关,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海拔1 410~1 600 m、地势45°以下缓坡地或平地,前作玉米、花生;荫棚材料杉树叶;荫棚透光率11%~20%。根据调查结果,建议三七园选地避免不利环境,改善三七生长环境,使之达到不利于病毒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三七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苏打盐碱化草地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对影响羊草光合和蒸腾速率的诸因子间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苏打盐碱胁迫下,"双峰"出现时间提前.羊草光合速率日变化与蒸腾速率日变化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 3,P<0.01),水分利用效率在1 d中基本保持不变.影响羊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诸因子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水分利用效率与气温、叶温的相关性不显著.羊草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这是羊草适应松嫩平原干旱气候和土壤苏打盐碱化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期监测分析凡纳滨对虾露天养殖土池水化学指标和底泥硫化物(S~(2-))、单质硫(S~0)、总硫(TS)含量和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与溶解氧(DO)、p H、总磷(TP)、总氮(TN)和总有机碳(TOC)的相关性,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和养殖塘底质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周边河道底泥中硫化物含量(18.13~232.56 mg/kg)和露天土池底泥中硫化物含量(0.31~5.86 mg/kg)都低于渔业沉积环境中硫化物的安全下限;养殖塘底泥S~0和TS含量分别是0.39~3.06 mg/kg和221~4421 mg/kg。S~(2-)和TS随养殖时间呈波浪式增加趋势,S~0含量箱型区间增减变化;土池底泥TS中0.12%~1.76%为S~(2-),0.12%~1.04%为单质硫;水源底泥TS中4.30%~17.85%为硫化物,0.09%~0.37%为单质硫;主要水化学指标符合凡纳滨对虾养殖需求,底泥中TOC与TN均随养殖时间波浪式累积,TP动态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底泥S~(2-)、TS与底泥中TOC、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O、p H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残饵、代谢产物和生物尸体等虾塘有机质的累积,易造成大量氧气被消耗,从而导致低氧状态下底泥中硫化物含量增加。建议通过合理投饵、提高溶解氧含量、定时清淤等途径有效减少虾塘底质硫化物和有机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东北碳酸盐型盐碱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因子变化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于2020年8—10月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盐碱水渔业利用(大庆)研究中心对3个中低碱度池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鉴定出浮游植物共计6门、65种,各池塘不同月份的优势种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优势种较多且优势度较低的特点,浮游植物分布较为均匀,生态系统较为稳定.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各养殖池塘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1#、2#池塘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4#池塘始终均处于清洁-寡污状态.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池塘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和丰度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氨氮、溶解氧、温度、总磷、总氮、亚硝态氮、碱度、pH均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化学元素P、Ca、K、Mg、Mn、Cu、Ni、Ag、Zn和Pb的含量在红松、落叶松林下土壤中有显著差异,本文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化学元素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坡下部含量明显高于中部和上部,海拔不同,大量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由于土壤水分的渗透作用,坡度对易流动元素有明显的影响。就土壤而言,大量元素与有机质,表层厚度和枯枝落叶层厚度的关系密切,而微量元素则与土层总厚度,石砾含量有关,这说明,大量元素受土壤生物小循环的作用要比微量元素强烈得多,因此在相关程度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油松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研究了20a生油松的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松生长期内的蒸腾速度呈双峰型变化,平均蒸腾速度为0.501 5 m ol/g·s;影响油松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两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土池(305#、301#池),每隔14 d定期采集一次养殖对虾和水样,检测对虾血清、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和抗菌活力(Ua)等免疫指标,以及水温、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探讨了养殖对虾免疫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免疫指标随亚硝酸盐氮、总氨氮等浓度的转变有很明显变化,301#池塘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由高于305#池转变为低于305#池,其养殖对虾体内各组织的免疫指标由低于305#池转变为高于305#池。表明在检测的养殖池塘理化因子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养殖对虾免疫指标最主要的因子,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15.
选择两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土池(305#、301#池),每隔14 d定期采集一次养殖对虾和水样,检测对虾血清、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和抗菌活力(Ua)等免疫指标,以及水温、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探讨了养殖对虾免疫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免疫指标随亚硝酸盐氮、总氨氮等浓度的转变有很明显变化,301#池塘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由高于305#池转变为低于305#池,其养殖对虾体内各组织的免疫指标由低于305#池转变为高于305#池。表明在检测的养殖池塘理化因子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养殖对虾免疫指标最主要的因子,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16.
岩溶适生植物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退化喀斯特环境恢复的关键所在.为阐明喀斯特环境因子对岩溶适生植物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种群的影响,揭示该种群对生境的独特适应机制,该文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生境中山麻杆种群特征,以及地形、土壤、生物、干扰等17个环境影响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影响种群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子,并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人为干扰是山麻杆种群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因子,适度干扰促进种群萌生更新,有利于种群发展;(2)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山麻杆种群影响显著,物种间的竞争作用抑制了山麻杆种群的发展;(3)坡度、坡向和岩石裸露程度等通过限制其他物种的分布,对山麻杆种群更新有利.山麻杆种群在喀斯特生境中具有独特的适应机制,种群能够凭借较强的萌生更新能力抵抗外界干扰,且对喀斯特复杂异质的地形具有较强适应性.因此,在喀斯特地区干扰生境的初期植被恢复中,山麻杆是一种适宜的备选物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大田条件下土壤养分及环境因子与姜瘟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定其对生姜发病的影响。【方法】2012-2013年在犍为县开展姜瘟病田间防治试验,采用蜂窝式栽培技术,后期设置了塑料大棚和对照2个处理,重复6次,于姜瘟病发病期进行土壤含水量、温度和发病率动态监测,并测定发病高峰期生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年的试验中,生姜发病率与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较高(T1处理)时,土壤温度是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最优回归模型为发病率=-2 108.12+3.99×wc+71.95×t+1.16×AP-0.31×AN(R2=0.881,P=0.001);土壤含水量较低(T2处理)时,土壤含水量成为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最优回归模型为发病率=160.05+7.12×wc-1.70×t+1.08×AP-0.30×AN(R2=0.634,P=0.03)。【结论】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含水量、温度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犍为县生姜发病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为24%。  相似文献   

18.
钱方 《北京农业》2014,(24):13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缺失,对当地的水域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主要论述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胡麻品种进行脂肪酸组分分析,研究环境因子对胡麻籽中脂肪酸组分、产量及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环境因子指标的增长或提高,各脂肪酸质量分数趋势各不相同。其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质量分数变化不大;亚油酸的变化比较平缓,升降幅度不大;油酸和亚麻酸质量分数趋势基本相反,呈负相关,但相关系数不显著。海拔与所有胡麻品种含油率均呈负相关,说明海拔对含油率有抑制作用;年降水量与含油率除均呈正相关,说明年降水量对含油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感染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患病对虾发病后很难治疗,应对的关键技术只能以防为主,了解养殖过程对虾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变化规律对于预防WSS的暴发尤为重要。利用高灵敏度的实时定量Taqman-PCR检查技术,检测滩涂半精养池塘斑节对虾在养殖过程中体内WSSV携带量及其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的斑节对虾体内携带WSSV并以潜伏感染形式存在,其平均携带量在105copy/g范围内,对虾处于高风险的养殖状态;WSSV在养殖过程中的变动趋势没有明显规律;WSSV携带量的变化与养殖过程水体常见理化因子的变化无显著相关关系。在斑节对虾滩涂池塘半精养模式中,养殖全程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避免和切断外来传染源、优化和稳定养殖水体、提高虾体自身抗病抗逆能力,避免WSS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