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发展西部循环经济重要性、信息化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和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相关文件资料,针对西部的特点从信息化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方法,为西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潮流和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建设,无论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支持西部开发的政策为西部农业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有利条件。讨论了充分发挥西部农业竞争优势,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西部绿色农业,探讨实现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41-4943
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并根据地区特点,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策略: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指导,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循环经济认识水平;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型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节能降耗,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循环型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1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针对我国西部民勤县实际情况,分析探讨了其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民勤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优化经济结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本质要求,推进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则是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础。本文详细分析了江苏省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条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论证了加快江苏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必然性,并从3个层面上探讨了江苏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可行模式和相应的支撑体系。1循环经济与循环型农业1.1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然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200…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业循环经济若干理念与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人们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误区,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与循环型农业、生态农业、持续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的异同,认为在农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应称为农业循环经济,相应的农业形态则称为循环型农业,其与生态农业、持续农业有着显著的差别.同时,根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区域农业、高优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关系,提出除了节约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外,区域农业、高优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与内容,并分析了其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下国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硕  冯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48-6350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生态经济。而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扩张、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国土资源已经不堪重负,故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倡是实现国土资源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的必然选择。探讨了循环经济与国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德国是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较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综合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欧洲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对德国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政策体系、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科技研发与推广、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当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循环经济的观念尚未全面树立.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相似文献   

10.
以3R原则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忽视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将消费因素纳入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以及绿色农产品消费5类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993—2012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绿色农产品消费水平不高、资源减量投入不理想和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发展和繁荣西部地区经济的基础和重点。本文分析了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加快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布局和规划;现有林的管护和经营;退耕还林,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科技和经费的投入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部是我国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该地区农村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退耕还林,重在发展生态——经济持续林业,应走经济林无公害栽培,开发森林绿色食品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十分脆弱,随着经济开发强度进一步增强,有可能使本已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导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削弱。分析了西部现有的生态补偿制度缺陷,提出完善西部地区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久世”后,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必须遵循WTO体制规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抓住四个关键性措施:一是提高政府的服务质景;_是依托资源,瞄准市场,调整工业布局;三是优化人才环境;四是优化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越乡风情园是嵊州市的一个大型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公园建于嵊州城西鹿山,规划面积5km2.规划根据嵊州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园在城市环境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公园的开发建设应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指导思想,确定以越剧文化为主题,规划越剧大观园为主景区;同时全面展示越乡文化,规划剡中文苑、物华天宝街、剡乡农家乐等等为副景区;公园以生态风景林和观光果园构成的绿色环境融入嵊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公园满足当地居民休憩游览的需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被国家最高决策层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地位,应当在一定区域内广泛探究这一契合当今社会进步的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保定市区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笔者以此为背景,就保定市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政策展开研究,认为保定市区域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产业政策有待完善,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落后。同时,借鉴高阳县发展循环经济在总体规划、政策指导等方面的经验,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金融政策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保定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阐述了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几种可借鉴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并指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合理规划、开发技术、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水资源循环经济理念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经济和社会特征的自然资源,必须走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之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的水资源循环经济是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重要途径。基于水资源循环经济的理念,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模式,初步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西部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西部城市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而强有力的城市竞争力对加速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促进全国经济均衡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西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注意: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避免“唯经济发展”观念;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减轻人口对城市区域环境的压力;大力培育发展环境产业,走生态建市的道路;推行投资项目评估制度,确保西部城市投资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强生态环境监察执法力度,根除环境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