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取长汀县两处典型崩岗侵蚀的土壤剖面和两处未发生崩岗侵蚀的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土壤颗粒组成进行测定,并对剖面土体的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进行比较,探讨土壤颗粒组成与分形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未发生崩岗侵蚀土壤相比,崩岗侵蚀土壤砂粒含量高,黏粒含量少,其分形维数小于未发生崩岗侵蚀土壤;剖面土壤的分形维数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黏粒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分形维数是能反映崩岗土壤质地差异和侵蚀程度的一项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海南地区9个代表性油茶林,采用等温吸附试验研究土壤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的土壤磷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单表面方程,磷最大吸附量为264~1 007 mg/kg,吸附平衡常数为0.11~3.79;海南油茶林土壤磷最大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和全磷含量越高的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的土壤,其土壤有效磷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面直接实测法,研究幼树期(4 a)、旺产期(12 a和19 a)3种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pH、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12、19 a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个树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总体大小顺序为12 a>4 a>19 a。(2)橡胶林土壤呈酸性反应,且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呈下降趋势,而土壤pH随深度呈上升趋势。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R2≥0.708 8)。(3)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C/N比为8.19~16.49,有利于有机质矿化过程中养分的释放。橡胶林土壤C/N比随树龄的增长不断下降,说明树龄大小对土壤碳氮含量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主要土壤类型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分析测定,研究了吉林省主要土壤类型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主要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高为336.72mg/kg,最低为57.87mg/kg,平均为187.62mg/kg;固定态铵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含量顺序为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风砂土;土壤中固定态铵与0.01mm粘粒含量呈P0.01水平的极显著正相关,与0.001mm粘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与阳离子交换量呈P0.01水平的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P0.05水平的显著正相关;与pH值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林武星  郑郁善  朱炜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12):2245-2249
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闽北山地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包括福建含笑与杉木1 ∶ 1行间混交林、1 ∶ 1株间混交林、福建含笑纯林和杉木纯林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阐明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建立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含量和结构体破坏率与分形维数回归模型,以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各项具体的理化性质指标的关系式。结果显示: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与其分形维数呈负相关,而结构体破坏率与分形维数之间正相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与其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存在显著回归关系。福建含笑与杉木1 ∶ 1行间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均最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最高,土壤结构和稳定性最好。运用分形理论研究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林地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运用湿筛法,研究了菌渣施用对茶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氮肥(M0)、50%氮肥+50%菌渣有机肥(M1)、全量菌渣有机肥(M2)和2倍菌渣有机肥(M3).结果表明:>5 mm的团粒结构是茶园土壤团聚体的主要组分,所占比例为37.04%~52.37%,其它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土层加深,茶园土壤大团聚体含量降低,<0.25 mm的微团聚体含量则相应上升.施用菌渣主要增加了土壤中>5 mm团聚体含量,增幅15.20%~41.39%,其中高量菌渣有机肥处理(M2和M3)处理显著增加(P<0.05).茶园土壤R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值(GMD)均随着菌渣施用量的提高而增加,分形维数(D)随菌渣用量的提高而减小.相关分析表明,R0.25、MWD和GMD均与>5 mm的大团聚体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25~0.5 mm和<0.25 mm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D与>5 mm的大团聚体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25~0.5 mm和<0.25 mm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5 mm的大团聚体越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好.以上结果说明,施用菌渣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及其水稳性,是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和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陆良县海拔1 800~2 300 m区域的水稻土、红壤2种土壤类型共计320个土样的养分状况及中部烟叶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陆良县各海拔植烟土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钾状况,烤后烟叶的总糖含量偏高。水稻土条件下,烟叶钾离子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烤烟糖碱比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红壤条件下,烟叶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烟叶钾离子含量与海拔高度、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陆良烟区海拔组2(1 900~2 000m)的红壤及海拔组3(2 000~2 100 m)的水稻土烤烟化学成分更协调,更适合发展优质烤烟。  相似文献   

8.
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差异极大,亚麻纤维强度在不同(区域)间、品种间和两者的互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有必要对黑龙江省亚麻(种植)进行优质区划,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适宜的区域种植,全面提高黑龙江省亚麻纤维的品质。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与纤维强度和可挠度均呈正相关,其它指标与两个品质指标间呈负相关。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与可挠度呈显著负相关,速效磷与纤维强度呈较大的负相关,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与之呈较大的正相关,二者与可挠度呈负相关。3个品种的纤维强度与开花前后的气象因子的关系比较复杂,开花前日照时数与强度负相关;开花后较多的积温、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有利于提高纤维的纤维强度和可挠度。  相似文献   

9.
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和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负相关;垩白大小与生育天数呈正相关,与单株的生物产量和谷重呈负相关;粒宽与生育天数、株高和单株草重有较大的负相关,与单株谷重有较大的正相关;胶稠度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正相关。糙米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秕粒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大小与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度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秕粒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透明度与穗数、秕粒、结实率、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各穗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与水稻的其它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高原土壤因子对青稞功能性营养成分的影响,对西藏18个县青稞的β-葡聚糖含量与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与p H值是影响β-葡聚糖含量和黄酮含量的主要因子,其中β-葡聚糖含量与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磷、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酸性、强碱性土壤逆境环境下,青稞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东北风沙土区玉米田剖面土壤障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云发  苗淑杰  陆欣春  王铁成 《玉米科学》2020,28(3):148-154,162
以位于东北风沙土区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域内6对玉米低产田与同一微区域内高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剖面(表土层、稳定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土壤的物理指标10项,包括层厚度、容重、孔隙度、硬度、三相比结构距、田间持水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砂粒、粉粒和黏粒;化学指标10项,包括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阳离子交换量、C/N。结果表明,高低产田土壤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表土层土壤的容重、MWD、砂粒、粉粒、粘粒、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不同;稳定层土壤的三相结构距、MWD、砂粒、粘粒、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差异显著;犁底层的差异表现在MWD、粘粒、有机质和全氮;心土层土壤主要是三相结构距、田间持水量、MWD和粘粒。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区玉米超高产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超高产的土壤肥力特性,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对辽宁省内已达到超高产地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总空隙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超高产土壤的耕层厚度都大于25 cm,土壤容重一般在1.10~1.31 g/cm3范围内,田间持水量都大于22%,孔隙度达到50.94%以上,粉粒、黏粒所占比例超过了80%,土壤的pH值在5.56~7.9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山市5种主要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茶园的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均随土层加深呈减少的趋势,微团聚体含量则相应上升。黄壤、高山草甸土、紫色土>5 mm的大团聚体含量最高,所占比例在18.07%~89.23%;红壤和潮砂土土壤团聚体含量则以<0.25 mm微团聚体含量最高,所占比例为37.16%~63.91%。茶园土壤R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36.08%~97.23%之间(均值为73.60%);高山草甸土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值(GMD)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黄壤和紫色土次之,潮砂土最低,分形维数(D)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指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容重、孔隙度、砂砾、粉粒有显著相关性,与土壤C/N、全钾、pH、粘粒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海南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五指山地区为重点调查了海南油茶林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全磷极度匮乏。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橡胶园土壤pH的分布状况,掌握pH变化对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橡胶园土壤养分高效利用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阳江农场胶园pH值范围是3.86~5.54,属强酸性土壤,pH值偏低对养分含量产生重要影响。pH值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速效磷、全氮相关性不显著。另外,试验区养分含量普遍偏低,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主要在四级和五级水平,属缺乏。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主要在三级和四级水平,属中等水平。因此,建议在试验区施用适量的石灰来提高阳江农场胶园土壤的酸碱度,以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另外,还要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中各养分间达到动态平衡,以备橡胶树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苍梧县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岗是中国南方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给土地资源带来了相当大的威胁,尤其是崩岗产生的洪积物严重影响到洪积扇农田的土壤性质。分别选择苍梧县龙圩镇崩岗洪积扇果园和稻田为研究对象,探讨洪积扇土壤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崩岗侵蚀导致洪积扇农田土壤退化,土壤性质均显著弱于对照区,同时由扇顶到扇缘,土壤容重呈现减小的趋势,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土壤砾石和砂粒含量均逐渐减少,粉粒和粘粒含量则逐渐增加,养分也随之呈增加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容重、砾石、砂粒与土壤养分指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粉粒、粘粒与土壤养分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刺激割制下橡胶园养分状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3年8~9月在西双版纳胶园采集土壤样品218份,橡胶树叶片样本107份,调查了刺激割胶制度实施5 a后的胶园养分状况及其与胶树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激割制实行5 a后西双版纳胶园除土壤有机质、全氮、叶片氮含量下降外,总体来说其他养分状况均有所改善.胶园养分状况的好转与刺激割制推行过程中各农场采用营养诊断施肥等措施有关.缺氮是西双版纳垦区胶园的普遍现象,已成为该区胶树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建议增施氮肥;但也有个别农场缺磷(东风农场)、缺镁(景洪农场)的现象.胶树产量与叶片N含量、胶园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成正相关,与叶片K,Ca,Mg,P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德宏橡胶林的78份土壤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橡胶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德宏橡胶林土壤pH均值为4.83;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和碱解氮养分较丰富,变异系数在16.53%~46.90%之间,呈中等变异性;但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普遍低,处于缺磷状态。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橡胶林土壤IFI值范围10.81~25.29,均值为17.24,属于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占到83.34%。采样区域肥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盈江农场>瑞丽农场>畹町农场>遮放农场。综上,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处于良好,应重视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19.
以间作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的9种豆科作物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除间作凉薯和黎豆的土壤全氮含量略高于不间作土壤外)、全磷、速效磷含量及pH值,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说明成龄胶园间作豆科作物能改善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提高了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的收支平衡,维护土壤功能、保护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0.
粉垄耕作是一种新型的深耕深松的耕作技术,与常规耕作方式不同,粉垄耕作能增加耕层土壤深度,从而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为揭示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种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粉垄耕作和常规耕作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RNA和18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态位(非根际、根际和根表)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