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缓控释肥施用对旱作区全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缓控释肥的施用对全膜马铃薯关键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在高(H)、中(M)和低(L)3种施肥条件下进行了2种不同施肥方式即集中沟施(F)与表层撒施(B)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施肥水平对旱作全膜马铃薯的主要生长指标(除茎粗)、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显著,在施用900 kg/hm~2的高肥水平时,其沟施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大薯率和商品薯率均达到最大,分别达43 609 kg/hm~2、72.1%和92.7%。施肥方式对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大薯数、单株薯重、大薯重、产量和大薯率影响显著,且在3种施肥水平下,集中沟施(F)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大薯率和商品薯率均高于表层撒施(B)处理,其中在高肥水平下HF处理较HB处理平均增产达2 835 kg/hm~2,增产率为6.9%。施肥水平×施肥方式对马铃薯各生长指标和产量影响均不显著。综合来看,缓控释肥在较高水平的施肥(900 kg/hm~2)条件下,集中沟施处理(HF)有利于旱作区全膜马铃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荷兰15’一级良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定量氮磷肥条件下钾肥5种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荷兰15’的产量、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钾肥(K_2O)施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小薯产量,提高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及经济效益。钾肥(K_2O)施用量240 kg/hm~2的总产量为38 828 kg/hm~2、商品薯产量33 315 kg/hm~2、小薯产量5 513 kg/hm~2、干物质含量210 g/kg、淀粉含量139.4 g/kg。经济效益12 910元/hm~2,高于不施钾肥、钾肥(K_2O)施用量60,120和180 kg/hm~2的处理。综合考虑,种植马铃薯‘荷兰15’,钾肥(K_2O)施用量240 kg/hm~2最适宜。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16,(1):20-24
通过对不同连作年份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产量与土壤养分变化分析,开展了养分补给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为缓解产量下降幅度,第2年连作时,施肥量应为N 225.0 kg/hm~2,P_2O_5 187.5 kg/hm~2,K_2O 150.0 kg/hm~2,较对照(N 180 kg/hm~2,P_2O_5 150 kg/hm~2,K_2O 120 kg/hm~2)商品薯率提高5.9个百分点,产量提高14.9%;第3年连作时,施肥量应为N 270.0 kg/hm~2,P_2O_5 225.0 kg/hm~2,K_2O 180.0 kg/hm2,较对照商品薯率提高13.8个百分点,产量提高28.0%。  相似文献   

4.
春夏季连旱是严重制约靖远县旱作区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利用田间地头的集雨水窖,用少量的水保障砂田马铃薯的生长,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旱作区砂田马铃薯高产稳产的目的,引进注水补灌技术,利用地头的集雨水窖开展注水补灌次数对砂田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注水3次产量最高,达30 870 kg/hm~2,增产率49.89%,注水2次增产率33.50%,注水1次增产率23.89%;马铃薯注水3次单株鲜薯数、单株鲜薯重、单株商品薯数等经济性状明显改善,马铃薯单株商品薯重注水3次最高为0.59 kg,注水2次为0.53 kg,注水1次为0.49 kg,不注水的为0.34 kg。商品薯率、经济效益随着注水补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注水补灌是砂田马铃薯抗旱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赣北地区马铃薯主粮化生产适宜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赣北地区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生产的品种,于2016~2017年引种大西洋等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筛选试验。试验表明:冀张薯12、荷兰15、富金三个品种的鲜薯产量分别为19009.5 kg/hm~2、18659.4 kg/hm~2、17608.8 kg/hm~2,位居前三位;大西洋、夏波蒂的淀粉含量分别为18%、16.9%,居前两位,且达到或接近淀粉加工指标;荷兰15、费乌瑞它、富金的淀粉产量分别为2649.6 kg/hm~2、2630.85 kg/hm~2、2553.3 kg/hm~2,居前三位;冀张薯12的薯个体最大,为76.82 g/个;夏波蒂和早大白的维生素C含量特高,分别为0.290 mg/g和0.278 mg/g;富金的还原糖含量最低,基本属于无糖型;尤金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08%。以淀粉产量为决定因素,认为费乌瑞它、荷兰15可作为赣北地区马铃薯主粮化栽培的试种品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探索红心火龙果营养品质和产量对稻壳有机肥施用量的响应,旨在为红心火龙果的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以5年生‘台农二号’红心火龙果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稻壳有机肥施用水平(低施肥量L:22 500 kg/hm2;中施肥量M:45 000 kg/hm2;高施肥量H:90 000 kg/hm2),调查火龙果全年各批次果实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可食率及产量。结果表明:(1)稻壳有机肥施用量对部分批次火龙果的果实营养品质、果数及产量影响显著;(2)存在显著差异的批次中,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对火龙果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Vc、果数以及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相较于L处理,花青素含量在7月19日批次中M处理增大5.59%,可溶性固形物在9月6日批次中H处理增大6.95%,Vc含量在10月23日批次中M处理和H处理分别增大24.11%和14.29%,果数在9月6日批次中M处理和H处理分别提高372.73%和172.73%,产量在9月6日批次中M处理和H处理分别提高373.44%和165.63%(P...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7,(5):283-289
为研究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尿素(N 46%)为氮源,分别设置0,45,90,135和180 kg/hm25个氮素施用处理,利用方差分析及GGE双标图分析了产量与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有一定影响,当氮肥施用量为T2(N 90 kg/hm2)时,在2014~2015年试验马铃薯的产量以及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量,商品薯率表现最好。其中产量,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量,商品薯率相比对照CK分别增加67%、30%、63%、30%;而氮肥施用量为T4(N 180 kg/hm2)时,尽管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而且株高较T2处理增加4%,但是相比T2处理下的马铃薯产量下降18%,商品薯率降低12%;产量、单株薯块重量对各试验处理差异的区分力和对目标农艺性状的代表性较好。因此,试验结果表明,精准合理的施用氮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同时方差分析与GGE双标图结合能够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加客观、有效地分析肥料施用量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8.
黄腐酸对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马铃薯》2016,(1):25-30
为研究嘉有黄腐酸在马铃薯增产提质方面的应用效果,2015年应用嘉有黄腐酸在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内蒙古马铃薯基地5个不同种植圈进行田间试验。在希森32号圈中耕培土时增施嘉有皇辅天黄腐酸生物有机肥20 kg/667m2,马铃薯商品薯率达84.02%,较对照增加11.01%;在希森7,12,13和25号圈增施嘉有黄腐酸肥料,马铃薯产量较对照增加15.60%~22.77%,其中,在12号圈底肥时施用嘉有掺混肥料(12-18-15)80 kg/667m2、中耕培土时施用嘉有生命源黄腐酸水溶肥料20 kg/667m2和在25号圈底肥时增施嘉有皇辅天黄腐酸营养液12.5 kg/667m2两个处理增产效果最好,马铃薯产量分别为3 420和3 154 kg/667m2,分别较对照增产634和557 kg/667m2,增产率为22.77%和21.43%。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可以增加马铃薯产量和提高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选择适宜天水市山旱地马铃薯主栽品种天薯10号获得高产的有效配套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地膜覆盖相比对照能提早出苗、成熟,表现出较好的抗旱保墒性和增产效应,增产率60.0%~96.7%。黑膜半膜覆盖栽培下的产量最高,为22 969 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11 297 kg/hm2,增产率为96.7%;商品薯率、株高、单株薯重、纯收入最高,生育期最长,病害较轻。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铃薯》2015,(5):278-282
为了确定陇中地区马铃薯生产中氯化钾的合理用量,于2010年在甘肃兰州和定西两地进行了不同氯化钾施用量试验,测定了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率、烂薯率和薯块产量,分析了不同用量下马铃薯品质。结果表明,在施N 120 kg/hm2和P2O5 60 kg/hm2的基础上,K2O用量在0~84 kg/hm2的范围内,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单株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率和薯块产量以及马铃薯干物质、粗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不断提高,而烂薯率明显减小,维生素C含量不断下降;且在钾肥施入量为84 kg/hm2时,单株块茎数、块茎重、大中薯率和薯块产量以及马铃薯干物质、粗淀粉含量最高,而烂薯率最低。因此,甘肃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在施纯N 120 kg/hm2和P2O5 60 kg/hm2条件下,氯化钾适宜用量为K2O 36~84 kg/hm2。  相似文献   

11.
黄华磊  石有明  周燕 《作物研究》2014,(1):34-36,42
为探讨秋洋芋/油菜套作栽培的产量潜力及其区域适应性和关键栽培技术,分析该项技术的效益表现和推广价值,2011~2012年在重庆市永川区和开县开展了该套作模式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秋洋芋/油菜套作模式在稻油轮作区域种植可增收一季秋洋芋,效益显著。两试点秋洋芋平均产量为13567.35 kg/hm2,油菜籽平均产量为2663.25 kg/hm2,总产值达38773.05元/hm2,纯收入23000.55元/hm2,比净作油菜平均增收17221.8元/hm2,增收比例达310.3%。稻田秋洋芋/油菜套作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的高效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宽窄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经济效益,通过采用宽窄行种植、多种密度处理的方法,研究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中马铃薯密度与甘蔗产量和品质、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土地复合产值和新增纯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播幅为2.0 m的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宽窄行栽培中,当马铃薯密度达3.0万粒/hm2时,土地复合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其中,马铃薯产量达28 600 kg/hm2,商品率达72.3%;甘蔗产量达168 000 kg/hm2,比纯种增16.2%;甘蔗糖锤度达19.9%,比纯种提高0.3个百分点;复合产值达135 985元/hm2,比甘蔗纯种增119.7%;新增纯收入122 905 元/hm2,比甘蔗纯种增151.8%。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降雨对火龙果产量造成的损失,探索红肉型火龙果雨季授粉技术,比较了不同降雨类型气候条件下,套袋授粉和自然授粉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相比,红肉型火龙果雨季套袋授粉后,座果率提高18.89%~51.67%,平均单果重提高181.79~201.77 g,增产23006.55~27073.95 kg/hm2,为自然授粉处理的2.63~4.19倍;套袋授粉还促进了火龙果的果实发育,增加了一、二级商品果比率,每公顷比对照净增收18.92~20.62万元,增幅达240.7 %~433.2%,大幅提升了火龙果种植效益,同时对火龙果的内在品质无影响.雨季套袋授粉在生产上是简便、有效、经济、可操作性强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应用外源激素及叶面微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探索马铃薯应用外源激素及叶面微肥的增产效果,选取农户普遍应用的马铃薯块茎膨大剂6种,新面世的产品3种,加对照共10个处理,进行小区试验。经方差和效益分析表明:欧罗壮叶面肥较对照增产13.0%,增加纯效益2 289元.hm-2,投入产出比1:16.9;狮王花宝叶面肥增产11.7%,增加效益2 123元.hm-2,投入产出比1:17;凯普克增产10.3%,增加效益1 791元.hm-2,投入产出比1:12.4;三禾绿丰增产6.1%,增加效益1 058元.hm-2,投入产出比1:9.6;金农富增产3.2%,增加效益497元.hm-2,投入产出比1:4.7。其它产品增产不明显,有些产品出现减产现象,在生产上应小心选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探索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双丰收的高效途经,通过3年的研究,创建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增产又增收,总产量为63.25 t/hm2,其中头季稻产量为13.14 t/hm2,再生稻产量为2.68 t/hm2,马铃薯产量为47.43 t/hm2,总产值16.98万元/hm2,总纯收入12.03万元/hm2。并分析总结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马铃薯间作玉米、玉米间作大豆、净作玉米、净作马铃薯、净作大豆5种种植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虽然间作时单一作物的产量、产值比净作时降低,但综合产量提高。通过调整搭配作物的种植密度可以达到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从而获得各种作物的丰收。在作物搭配时应以其中一种作物为主,另一种作物为辅,不能同时并重。马铃薯间作玉米以马铃薯为主,玉米间作大豆时以玉米为主,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测土配方3414肥效田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田间试验,以便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增加经济效益。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最佳经济施肥量N 6.04 kg/667 m2、P2O52.53 kg/667m2、K2O 9.26 kg/667 m2,最高产量为1 929 kg/667 m2。三要素比例1:0.420:1.533,肥料投入81.61/667 m2元,鲜薯产值1 735元/667 m2,施肥利润为291元/667 m2,投入产出比1:4.57。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能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施肥成本,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有利于增加薯重和结薯个数,增施钾肥能增加大中薯比例,提高马铃薯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9.
拉萨市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加农民的收益,在拉萨市筛选适合马铃薯玉米间作的栽培模式。以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与玉米进行间作试验,马铃薯、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马铃薯,玉米在行比为2:2,3:2和4:2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情况。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在行比为3:2栽培模式下的纯收益最高,为8895.1.元/667m2,适宜在拉萨市推广。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Management of soil moisture deficit during tuber initiation and early development was important for the optimisation of net and marketable tuber yields of cv. Russet Burbank on the typical red ferrosol cropping soils of Northern Tasmania, Australia. An effect of reduced water input during the tuber initiation period on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common scab disease was noted in one trial. In subsequent trials disease inoculum levels were not sufficient to show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despite a history of disease at the site. For optimisation of marketable yield and probable assist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scab diseas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irrigation scheduling to known soil moisture deficits be adopted during this period of growth on this soil ty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