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利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补种新台糖22号(ROC22)宿根蔗,以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为该方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ROC22缺株断垄较严重的第2年宿根蔗地为试验地,以ROC22宿根蔗地的自然状态为对照(CK),设桂辐98-296种茎补种ROC22宿根(处理A)和ROC22种茎补种ROC22宿根(处理B)2个补种处理.调查各处理植株月伸长速度、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及蔗糖分,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处理A桂辐98-296补种蔗茎的出苗率(75.13%)和成茎率(91.45%)较高,6~9月平均伸长速度(56.4 cm)与处理A和B的宿根蔗及CK的平均月伸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株高(298 cm)与处理B宿根蔗及CK的株高基本一致;处理A蔗茎产量较CK极显著增产35.17%(P<0.01),经济效益明显.处理B同品种补种的出苗率(71.25%)和成茎率(16.44%)偏低,6~9月平均生长速度(21.2 cm)缓慢,整体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经济效益不明显.[结论]采用桂辐98-296种茎补种ROC22宿根蔗,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解决宿根蔗缺蔸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桂辐98-296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在广西蔗区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在广西蔗区对桂辐98-296进行4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6.75万、8.25万、9.75万、11.25万芽/hm2)比较试验.[结果]随着种植密度从6.75万芽/hm2增加到11.25万芽/hm2,桂辐98-296出苗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有提高的趋势,分蘖率和茎径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为6.75万~9.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为80 520 ~83 61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为6.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达到83 610 kg/hm2.[结论]在桂辐98-296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才可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供试5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甘蔗黑穗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剂或药泥浸泡甘蔗种茎处理、甘蔗收砍后药液喷淋蔗桩处理等方法进行5种杀菌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和250 g/L丙环唑乳油)对新植蔗、宿根蔗黑穗病的防治试验。【结果】在新植蔗试验中,播种后240 d调查,250 g/L丙环唑乳油250mg/kg、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125 mg/kg、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6.7 mg/kg、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mg/kg和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216.7 mg/kg处理在网室无病试验地对黑穗病的防效均达90.00%以上,在有病试验地的防效分别为73.37%、80.63%、83.43%、84.06%和87.61%,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125 mg/kg药泥浸泡甘蔗种茎处理的防效为89.57%,显著好于单纯药液处理。在宿根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用上述药剂在甘蔗砍收后次日喷淋蔗桩,于甘蔗分蘖期调查的防效分别为75.51%、81.90%、81.53%、83.61%和85.83%。5种杀菌剂对甘蔗生长均安全。【结论】5种参试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甘蔗黑穗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滴灌技术对新台糖22号甘蔗伸长期的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研究甘蔗灌溉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开展田间试验,在甘蔗伸长期前、中、后期各进行一次滴灌处理,每次灌溉量为60m3/ha,另以常规灌溉处理作对照,测定新台糖22号甘蔗伸长期株高、茎径、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叶绿素、SOD、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性状,蔗汁还原糖、甘蔗糖分、甘蔗纤维分等品质性状以及甘蔗产量等指标.[结果]甘蔗伸长期内,滴灌处理的株高、茎径和+1叶面积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下同),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滴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MDA低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蔗汁还原糖、甘蔗糖分和甘蔗纤维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8.89%、7.50%和6.13%,但差异均不显著.滴灌处理的有效茎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25.43%和27.2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综合考虑,滴灌技术对大田甘蔗伸长期灌溉的效果优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16,(24)
毕薯4号系毕节市农科所用昭绿88作母本、白引3号作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为了探索杂交实生种子、自交实生种子和茎尖脱毒种薯作种对马铃薯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以昭绿88×白引3号杂交实生一代种薯、二代种薯、三代种薯,毕薯4号自交实生一代种薯、二代种薯、三代种薯,毕薯4号茎尖脱毒一代种薯、二代种薯、三代种薯和常规种薯(CK)作种等10个处理进行试验研究,旨为探索马铃薯杂交、自交和茎尖脱毒种薯作种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杂实、自实、茎脱1~3代种薯作种,产量结果均较常规种薯作种极显著增产,昭绿88×白引3号杂交和毕薯4号是实生种子利用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和品种,可在马铃薯生产上推广应用。杂实、自实、茎脱3类种薯作种,产量均随使用代数的增加而降低。在繁种过程中应尽量采取相应的防退保种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延长糖料蔗宿根年限效果,为解决糖料蔗宿根年限短、产量低的问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新植糖料蔗筛选最优肥料配比应用到糖料蔗宿根田管,研究其宿根年限与效益。【结果】糖料蔗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最优肥料配比为尿素450 kg/hm~2、钙镁磷肥1 500 kg/hm~2、硫酸钾180 kg/hm~2、复合肥270 kg/hm~2、有机肥1 350 kg/hm~2,化学肥料施用量比常规施肥减少20%,且宿根蔗发株率、株高、有效茎数、蔗茎重和蔗茎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对照,宿根年限达到4 年,增加收入43 437元/hm~2。【结论】糖料蔗田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延长宿根年限2年,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增加经济收入,可作为提升宿根蔗田管质量、产量,延长宿根年限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在广西区试概况及其高产示范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辐98-296是以桂糖91-131为供体,利用理化诱变方法选育而成的适宜旱坡地种植的甘蔗新品种.在广西区试中,其平均蔗茎产量为109.16 t/hm2,含糖量为15.64 t/hm2,分别比对照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CK1)增产18.24%、20.89%,同时也分别比新台糖16号(CK2)增产24.86%、26.98%;在生产示范中,其产量为103.61 t/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99.63 t/hm2)和新台糖16号(89.22 t/hm2)增产3.98%和16.13%.在高产示范中,其在凭祥点的产量为195.00t/hm2,比新台糖22号(149.25 t/hm2)增产31.49%;其在百色点的产量为186.77t/hm2,含糖量为28.60 t/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增产22.94%、23.54%.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下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方法】选取3种花育系列花生品种(花育25号、花育33号和花育36号),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1.2×105、1.5×105、1.8×105和2.1×105穴/hm2)处理进行列区设计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主茎高、侧枝长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筛选最佳种植密度。【结果】密度为1.2×105~1.5×105穴/hm2主茎高要显著大于密度为1.8×105~2.1×105穴/hm2;密度处理为1.5×105穴/hm2的侧枝长比其他处理显著高出1~6.8 cm;单株果数和饱果数均在低密度下最大,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种植密度对总分枝和结果枝影响差异不显著;花育33号在种植密度为1.5×105穴/hm2时产量为最大,为4 555.58 kg/hm2,其次是花育36号、密度为1.8×105穴/hm2处理,第三是花育25号、密度为1.5×105穴/hm2处理。【结论】花育系列花生品种种植密度为1.5×105~1.8×105穴/hm2。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掐尖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掐尖大豆产量和性状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使对掐尖大豆产量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N 52.5 kg·hm~(-2),P_2O_5 105.0 kg·hm~(-2),K_2O 75.0kg·hm~(-2)的T5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30%以上。合丰50品种中还产生了一个有增产效果的处理,即施N 18.8 kg·hm~(-2),P_2O_5 75.0 kg·hm~(-2),K_2O66.0 kg·hm~(-2)的T1处理,较对照增产3.04%。 相似文献
14.
为了生产可可壮苗、提高种子收获质量。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可可育苗试验,观察可可幼苗前期生长规律。并利用SAS软件对可可果实农艺性状间及其与发芽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可可种子发芽率。叶长、苗高生长变化均呈“慢-快-慢”的规律,叶长、苗高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2)各性状变异系数在6.35%-35.02%之间。其中单果重、果壳厚、单果种子重、种子单粒重、单粒厚等性状变异系数大,在遗传上选择空间大;而果茎围、种子单粒长和单粒宽变异系数小,在遗传上选择空间小;(3)粒长/粒厚、粒宽/粒厚与种子发芽数量和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果壳重、单粒厚与发芽数量和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4)单果重、果壳重、单粒宽、单粒厚与幼苗生长前期关系密切,且随着天数增加,相关系数逐渐变小。选择单果较重、单粒较重、单粒较宽和单粒较厚的种子对保证可可种子发芽率及前期幼苗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