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GC-MS法分析瑞丽柠檬香茅草精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瑞丽市种植的柠檬香茅草鲜样中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质谱工作站Xcalibur3.0对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色谱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由NIST08标准质谱图数据库进行检索,综合分析鉴定出43种主要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在精油中的相对质量分数。4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40%,其中含量较高的8个成分分别是橙花醛(28.44%)、柠檬醛(30.10%)、β-蒎烯(7.36%)、香茅醇(5.07%)、红樟油(2.80%)、芳樟醇(2.54%)、香叶醇(2.75%)、反式石竹烯(2.31%),占挥发油总量的81.37%。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椒样薄荷(Mentha piperitaL.)中提取挥发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椒样薄荷挥发油中鉴定出46种化学成分,占总出峰面积的97.982%。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薄荷醇(32.533%)、薄荷酮(23.577%)和3,7,7-三甲基-二环[4,1,0]庚烷(10.379%)。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荷叶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荷叶普通粉和超微粉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从荷叶普通粉中分离出80种化学成分,鉴定出49种,占挥发油总量的66.86%;从荷叶超微粉中分离出107种化学成分,鉴定出67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8.44%;两种粉末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成分。说明同时采用两种粉碎方法,能获得种类更为丰富的荷叶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贵州产蒲桃枝、叶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来对比研究黔产蒲桃枝叶中的挥发性成分。从蒲桃枝、叶中分别鉴定出35和42个化学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54.13%、62.70%。两个部位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20种化合物为共有成分。黔产蒲桃枝叶中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甘肃天水的伏椒和葡萄椒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伏椒出油率为2.03%,葡萄椒出油率为1.28%。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花椒挥发油成分,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伏椒和葡萄椒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8和43个化学成分,伏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23.76%)、柠檬烯(22.61%)、丙酸芳樟醇(13.71%)、4-萜烯醇(9.66%)、α-松油醇(6.57%),占总挥发油成分的76.31%;葡萄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60.72%)、月桂烯(10.09%)、大根香叶烯D(3.16%)、芳樟醇(2.10%),占总挥发油成分的76.07%。两种花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萜醇及其酯类,其中共有成分18个,但在含量上有较大差异,为花椒的种植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不同采摘时期的木姜子果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以5、6和7月蒙自清香木姜子果为材料,采用油浸提(热浸提和冷浸提)、超声波辅助浸提和水蒸气蒸馏法3种方法提取木姜子果精油;采用顶空进样法加热提取木姜子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筛选出制备木姜子精油的最佳工艺为:水蒸气蒸馏法,时间3 h,料液比1∶4 (g∶mL)。采用该方法从5、6和7月木姜子果中分别分离和鉴定出化合物32、49和98种,分别占检出总量的78.36%、87.49%和98.04%。其中,5月果萜烯类和醇类成分和含量较多,分别占总百分含量的45.97%和26.14%;6月果萜烯类和醛类成分和含量较多,分别占总量的33.29%和34.39%;7月果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占总量的53.74%。【结论】5、6和7月木姜子果提取的精油所含挥发性化学成分和含量不同。5月果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是萜烯类;6月果主要挥发性成分是萜烯类及醛类;7月果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且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D)和无溶剂微波萃取法(SFME)对西双版纳小叶杜鹃花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结合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在得率、品质和组成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法精油得率为1.12%,香气与样品差异较大,分离鉴定到58个组分;SFME法精油得率为1.32%,香气与样品更接近,分离鉴定到67个组分。SD、SFME法所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蒎烯含量最高,分别占精油总量的22.58%和26.08%,其次为(-)-β-波旁烯、大根香叶烯D和(-)-斯巴醇等。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D)和无溶剂微波萃取法(SFME)对西双版纳小叶杜鹃花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结合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在得率、品质和组成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法精油得率为1.12%,香气与样品差异较大,分离鉴定到58个组分;SFME法精油得率为1.32%,香气与样品更接近,分离鉴定到67个组分。SD、SFME法所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蒎烯含量最高,分别占精油总量的22.58%和26.08%,其次为(-)-β-波旁烯、大根香叶烯D和(-)-斯巴醇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分析了不同产地荆芥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不同产地荆芥药材挥发油中均含有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丁香烯、棕榈酸、亚麻酸等13种成分,其共有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02%~87.67%,其中荆芥挥发油特征成分胡薄荷酮以6号样品相对含量最高(36.99%),3号样品最低(24.26%);而含量较高的薄荷酮以2号样品相对含量最高(44.00%),6号样品最低(16.61%)。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有13种相同成分,但各种成分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检测止痛化癥胶囊中挥发性成分,为止痛化癥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止痛化癥胶囊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检测出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检出挥发性成分70种,鉴定出其中的70个组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29%,主要包括烯烃、有机酸、醛、酮、酯、杂环和芳香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分别是5-甲基-2-糠醛(18.47%)、焦粘醛(16.23%)、2-乙酰吡咯(7.17%)、薄荷酮(4.84%)、1-(2-呋喃基)乙酮(4.58%)。止痛化癥胶囊挥发性成分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究千层金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方法]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千层金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千层金叶片采用HS-SPME提取,总共检测出7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7.28%;采用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总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9.67%;HS-SPME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的挥发物质主要包括醚类、烃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等,其中醚类所占的相对含量最大,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相对含量达到72.42%以上;HD法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中,最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的相对含量达到91.48%。[结论]千层金叶片精油中含有这么高含量的甲基丁香酚,在植物保护上具有极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The essential oil from the leaves of yacon grown in China was isolated by hydrodistillation and distillation-extracti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means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each constituent was determined by area normalization. Twenty-on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amounts accounted for 96.2% of the total composition.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were β-phellandrene (26.3%), β-cubebene (17.7%), β-caryophyllene (14.0%) and β-bourbonene (10.2%). Therefore, in the volatile oil from the leaves of yacon, sesquiterpenes are major compounds, accounting for 52.2%.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叶良姜果实挥发油,通过GC-MS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发现:花叶良姜果实中的挥发油得率为0.109%;从中鉴定出4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075%。主要成分为桉油精(35.730%),三环烯(7.463%),2-茨酮(5.737),4-蒈烯(5.640%),p-伞花烃(4.975%),γ-桉叶醇(4.300%),肉桂酸甲酯(4.273%),占总相对含量的68.118%。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叶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钱松叶片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金钱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35%。其主要成分是:(+)-α-蒎烯(31.72%),石竹烯(18.57%),β-瑟林烯(6.16%),α-衣兰油烯(5.71%),β-榄香烯(5.64%),α-愈创木烯(5.28%),β-桉叶烯(3.36%)等,占挥发油总量的82.92%。可为金钱松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娄方明  白志川  李群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41-5742,5745
[目的]通过研究椿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椿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椿皮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椿皮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02%,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Spa-thulenol(11.59%)、顺-α-可巴烯-8-醇(8.37%)、α-胡椒烯(5.87%)、△-杜松烯(5.76%)、α-荜澄茄油烯(4.40%)。[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是分析椿皮挥发油成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尹文清  冯华芬  段少卿  李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8-12140
[目的]研究毛冬青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探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毛冬青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提取毛冬青叶挥发性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毛冬青叶挥发油主要含有烃类、内酯类、脂肪酸、烯醇、苯丙素类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为:异丁香油酚(28.967%)、二十烷(8.735%)、十九烷(8.225%)、二十四烷(7.929%)、邻苯二酸-(2-乙基)己酯(7.161%)、十八烷(6.380%)。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苯丙素类成分优于氯仿,而提取饱和烃及脂肪酸时,以氯仿为溶剂效果更佳。[结论]毛冬青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毛冬青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黄芩挥发油,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对挥发油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和MTT比色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从海南黄芩挥发油中分离得到71个峰,鉴定了其中的5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42%,其主要成分为:10S,11S-雪松醛-3(12),4-二烯(15.3%)、石竹烯(7.92%)、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6.99%)和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6.54%)。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海南黄芩挥发油对白色葡萄球菌等7种菌株未显示抑制活性,而对宫颈癌(Hela)细胞和肺腺癌(A549)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6.56和29.21μg/m L。海南黄芩挥发油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表明,海南黄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刘世巍  黄述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75-17076,17112
[目的]对桃儿七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GC-MS质谱分析。[方法]采用超声-索氏抽提组合法提取桃儿七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标准谱库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合质谱数据库NIST2008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初步确认出其中48种化合物的可能结构,有32个化合物与质谱数据库匹配度较高,占桃儿七挥发油成分的66.66%。其中胺类5种,占挥发油含量的1.16%;酸类6种,占挥发油含量的6.04%;醇类5种,占挥发油含量的6.55%;酯类9种,占挥发油含量的38.82%;酮类4种占挥发油含量的10.09%。[结论]分析桃儿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助于发现桃儿七挥发油的特征性成分,为针对性地提取分离挥发油中的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