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废胶粉/NR共混胶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共混方法、共混时间、废胶粉的用量以及废胶粉经间苯二酚(R)和六次甲基四胺(H)改性后对废胶粉/NR共混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方法、共混时间及废胶粉用量均对共混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有影响;通过对废胶粉的改性,可以大大提高废胶粉/NR共混物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当改性剂间苯二酚和六次甲基四胺质量比为1/0.5时,胶料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达到17.03MPa。  相似文献   

2.
借助荧光显微镜分析应力吸收层中拟采用的胶粉沥青的微观结构形态,研究了其混融机理.通过沥青常规试验分析研究了胶粉粒径、掺量和拌和温度等工艺参数对胶粉沥青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胶粉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沥青性能,通过试验分析,确定采用20目胶粉制备的胶粉沥青技术性能优于采用40目和60目胶粉制备的胶粉沥青;通过对不同掺量胶粉沥青性能的研究,确定最佳掺量为18%;胶粉沥青生产时适宜剪切温度为170~180℃,适宜剪切速率是7 000 r/min,剪切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加工工艺条件、胶粉粒径、橡塑共混比以及增容剂对废胶粉/HDPE共混型热塑性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80目废胶粉、橡塑比为65/35、共混温度为150℃、共混时间为8min、动态硫化时间为6min以及采用EVA为增容剂时,所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白松木屑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在碱性条件下改性处理制备新型吸附剂。通过正交试验,测定其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确定制备改性木屑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原料粒径对吸附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催化剂浓度、改性温度,影响最小的是改性剂用量,最佳改性条件为:原料粒径60~80目,环氧氯丙烷用量20 mL,氢氧化钠浓度0.5 mol/L、用量100 mL,改性温度50℃。改性木屑处理染料废水对扩展木材加工剩余物利用途径、以废治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墨/酚醛树脂复合双极板存在的强度低、脆性大等问题,采用偶联剂改性方法来增强复合双极板的界面结合,提高其抗弯强度.研究了偶联剂的种类、添加方式及用量对石墨/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石墨改性法可提高石墨/酚醛树脂复合双极板的抗弯强度,但导电性能有所降低;而采用树脂改性法制备的石墨/树脂复合双极板同时具有较高的电学和力学性能.因此树脂改性法更适合制备复合双极板.当偶联剂质量分数均为0.7%,采用树脂改性法分别以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改性时,石墨/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抗弯强度和电导率分别为33.3 MPa,70.3 S·cm-1和32.1 MPa,73.8 S·cm-1,均满足燃料电池用石墨/酚醛树脂复合双极板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改性白泥/PVC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泥和PVC为主要原料,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对白泥进行表面处理,研制了改性白泥/PVC复合材料。优化了偶联剂用量和白泥用量,当偶联剂用量为0.5份(相对于白泥用量)、白泥用量25份(相对于PVC用量)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均较高。研究发现改性白泥对PVC有明显增韧增强作用,通过对改性白泥的红外光谱和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分析,阐述了偶联剂改性白泥增韧增强PVC材料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偶氮二甲酰胺作为发泡剂、木粉和聚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由发泡挤出成型法制备聚苯乙烯基发泡木塑复合材料,研究木粉粒径、偶联剂以及成核剂对复合材料的泡孔形态、泡孔分布、力学性能和表观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粒径(80目d≤120目)的木粉能够赋予复合材料更好的泡孔形态、更大的泡孔密度、更均匀的泡孔分布和更高的力学强度,与采用40目d≤80目木粉的复合材料相比,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21.9%和47%。1200目滑石粉是适宜的成核剂,能有效地提高泡孔的密度,降低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偶联剂马来酸酐接枝聚苯乙烯的添加,不仅改善了发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使泡孔的平均直径更小;而加入硅烷偶联剂的发泡复合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较大,力学性能表现较差,但具有较低的表观密度。  相似文献   

8.
将杨木木材加工中剩余的边角料及木材加工利用不了的枝丫材加工成木粉,对杨木粉进行热处理、碱处理、偶联剂KH550改性处理后,与轮胎橡胶复合制备木粉-橡胶复合材料,分析杨木粉改性后对木粉-橡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以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性方法,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硬度、回弹性和耐寒性。碱处理的断裂伸长率提高,碱处理和偶联剂处理的耐磨性变好、界面结合更好;热处理大幅度改善了材料的吸水性,其中热处理后24 h的吸水质量增加率只有0.4%,比未处理降低42.86%。  相似文献   

9.
采用铝锆有机金属偶联剂对鳞片状铝粉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铝粉用作防锈颜料制备了一种环氧铝粉涂料.能量散射谱(EDS)和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改性后的铝粉分散性能得到改善,涂层更加平整、致密,物理屏蔽性能提高.涂层体系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表明,浸泡初期使用改性铝粉制备的涂层均具有更高的阻抗,对基体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浸泡52 d后未改性的涂层基本上失去了对基体的保护作用,改性涂层的阻抗值仍可达到106SymbolWA@SymbolWC@cm2,涂层对基体仍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2.5%时,环氧铝粉涂层的防护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竹粉粒径对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粉和聚丙烯粉料为原料,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为偶联剂,通过注塑成型制备了竹塑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竹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竹粉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及冲击强度均有显著的影响.竹粉粒径在40~120目时,随着粒径的减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粒径达到200目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却有所增大.竹粉粒径为20目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均比40目的要低.大粒径竹粉(40目)与小粒径竹粉(200目)填充的复合材料表现出的不同力学性能,可能与竹粉与基体塑料界面结合、纤维形态、表面粗糙度以及内部空隙状况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依据对废旧轮胎橡胶粉碎料作为添加成分取代部分细骨料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制备了多组不同橡胶粒径和掺量的橡胶混凝土试件;试件采用的橡胶分别为胶粉和胶粒,掺量为细骨料体积的0,20%,40%,60%,80%和100%,以考查橡胶粒径和掺量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均随橡胶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具有密度小、韧性好、抗裂性能强、变形能力大等传统混凝土难以企及的卓越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芦苇刨花板表面特性及其对于环氧聚酯粉末涂料涂饰效果的影响作用,为芦苇刨花板的粉末涂料涂饰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依据。【方法】选用环氧聚酯粉末涂料,采用静电喷涂方式涂布于砂光处理的芦苇刨花板基材表面,在130℃条件下固化3 min制备了粉末涂料涂饰的饰面芦苇刨花板。在表征涂料固化行为和芦苇刨花板表面性能基础上,研究了砂光处理对板材表面性能与粉末涂料涂饰效果的影响。【结果】环氧聚酯粉末涂料平均粒径为31.5μm,在130℃条件下固化良好;砂光处理可以有效除去芦苇刨花板表层的预固化层和劣化物质,随着砂带目数的提高,芦苇刨花板表面的粗糙度和润湿性均有所改善,实验所选的范围内,240目砂光处理的效果最好;随着砂带目数的提高,粉末涂料在基材表面的流动性得到改善,所形成的涂层也更加平整,涂层平均厚度为125.4μm,漆膜附着力为0级,铅笔硬度可达3H以上。【结论】芦苇刨花板基材经过80目、120目、180目、240目砂带逐级砂光处理后与环氧聚酯粉末涂料结合性能良好,外观质量较优,该方法可以用于芦苇刨花板的粉末涂料涂饰。  相似文献   

13.
几种天然橡胶恒粘剂恒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天然鲜胶乳中分别以盐酸羟胺、硫酸羟胺、盐酸联胺、硫酸联胺、水合联胺、盐酸氨基脲、苯胺等作恒粘剂,采用微生物凝固工艺制备的天然橡胶(NR)在常温贮存过程中门尼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盐酸羟胺、硫酸羟胺的用量在0.05%(对干胶)时就可以使NR的门尼粘度稳定,可制得低粘度的恒粘NR;水合联胺的用量需要达到0.20%~0.30%时,可制得中高粘度的恒粘NR;盐酸氨基脲的用量在0.05%时,可制得中等粘度的恒粘NR,用量在0.10%~0.20%时,可制得低粘度的恒粘NR;苯胺的用量在0.01%~0.03%时,可制得中等粘度的恒粘NR,用量在0.05%~0.20%时,可制得高粘度的恒粘NR;硫酸联胺和盐酸联胺无法使NR的门尼粘度稳定,但它们能使NR的门尼粘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湿地进水预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合絮凝剂对进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找出最佳的投药量,进行了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人工湿地进水预处理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对污水中SS、TP、COD去除效果较好。在PAC最佳投加量为24mg/L、PAM为0.3 mg/L时,对河水和生活污水的SS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69%,对TP的去除率为41%、49%,对COD的去除率为36%、44%。湿地的年药剂费用为6.2万元。  相似文献   

15.
应用分形理论对橡胶混凝土进行分形研究,将不同比例的橡胶颗粒替代砂,橡胶颗粒掺量分别为细骨料体积的10%,20%,30%,40%,同时选用分维值为2.2,2.4,2.6制备了多组不同橡胶颗粒掺量和分维值的橡胶混凝土试块,分析了在橡胶颗粒掺量和分维值变化下对橡混凝土抗压和抗折等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50%热必斯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瘟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50%热必斯WP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和适宜剂量,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热必斯WP防治稻瘟病有较好的效果,穗瘟防效达67.1%~88.7%,试验剂量对水稻安全无害,可以大田推广应用,推荐用量为80~100g/667m2,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用药一次。  相似文献   

17.
采用注塑法制备竹粉/PP发泡复合材料,并对不同添加量硅烷偶联剂KH570复合材料的流变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频率扫描结果显示,所有复合材料均表现出剪切变稀行为;经过KH570改性的复合材料,其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及复数黏度与未改性时的相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流变性能改善。剪切速率扫描结果表明,所有复合材料均表现出典型的非牛顿假塑性流体行为;随着KH570用量的增加,非牛顿指数增大,体系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减小;同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先提高后降低,添加2%KH57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相比,比弯曲、比拉伸和比冲击强度提高了6.1%-23.8%。  相似文献   

18.
混合实验仪评价香菇粉对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的香菇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特性等的影响,为食用菌作为功能基料研发新型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混合实验仪(Mixolab)测定面粉中添加60目香菇粉后,面团的吸水率指数、揉混指数、面筋筋力指数、黏度指数、淀粉酶活性指数、回生指数等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面粉中添加5%—20%香菇粉,随着香菇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黏度显著降低,面团中淀粉糊化速度显著加快,受热稳定性降低,预测烘焙过程中面团内部气孔变小,产品厚度降低、体积减小。【结论】面粉中香菇粉添加量高于15%就会对面粉品质产生显著影响,添加量10%为香菇饼干香菇粉添加量的最佳预测值,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饼干的营养价值,强化了Ca、Fe、Zn和香菇多糖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不同体积分数茶树油处理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割线对橡胶产量和产排胶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与体积分数为0.5%乙烯利处理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用体积分数为80%和100%茶树油涂抹割线可增加胶乳产量并使橡胶树的产排胶生理特性发生较大变化,其中镁离子和无机磷极显著增加(P<0.01),硫醇降低体积分数为100%茶树油与体积分数为0.5%乙烯利处理的增产效果相当,但前者的干胶和蔗糖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而硫醇则显著低于后者 茶树油刺激增产的机制可能有别于乙烯利刺激增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