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泰栢一号"是一种纯天然有机制剂,本文以吡虫啉为对照药剂,分别在室内与田间测试了在常规使用和在高压静电喷雾条件下"泰栢一号"对蔬菜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泰栢一号"40X稀释液处理蚜虫48h后死亡率为3.36%,清水对照处理的死亡率为3.33%,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吡虫啉10 mg/L处理24h蚜虫的死亡率为78.86%."泰栢一号"与高压静电喷雾器配合使用则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效果,200×稀释液处理48h的蚜虫死亡率为62.22%,96h蚜虫死亡率为91.1%,这种纯天然有机物结合高压静电喷雾杀虫方法的发现,为蚜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等4种溶剂提取寿星桃品种“寿粉”叶片中的活性物质.通过触杀和内吸实验,测定了各提取物对桃蚜(Myzuspersicae)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在触杀试验中,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对桃蚜有较好的杀虫效果,以2000mg/L乙醇提取物对桃蚜虫处理,18h后蚜虫死亡率达到68%;在内吸实验中,乙醇提取物活性最高,用2500mg/L浓度处理时,死亡率在6-18h内变化不大,均为60%-65%;24h后死亡率达到80%,30h,36h后死亡率分别为83.7%,85%。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等4种溶剂提取寿星桃品种“寿粉”叶片中的活性物质,通过触杀和内吸实验,测定了各提取物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在触杀试验中,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对桃蚜有较好的杀虫效果,以2000 mg/L乙醇提取物对桃蚜虫处理,18h后蚜虫死亡率达到68%;在内吸实验中,乙醇提取物活性最高,用2500mg/L浓度处理时,死亡率在6~18h内变化不大,均为60%~65%;24h后死亡率达到80%,30h,36h后死亡率分别为83.7%,85%。  相似文献   

4.
70%吡虫啉WDG防治杭白菊蚜虫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杭白菊上蚜虫危害,进行安全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来优化70%吡虫啉WDG防治蚜虫的应用技术。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不同品种杭白菊(‘金菊2号’、‘小黄菊’、‘早小洋菊’、‘异种大白菊’、‘麻城福田白菊’)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浙江和湖北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菊花上的棉蚜、桃蚜、菊小管蚜等蚜虫具有很好速效性和持效性的防治效果;使用量为52.5ga.i./hm2时,喷雾1天后的校正防效即可达70%以上,喷雾3天后的防效达85%以上,喷雾7天后的防效达90%以上,喷雾14天后的防效仍维持在80%以上,且没有观察到对杭白菊和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70%吡虫啉WDG适宜在杭白菊上登记防治蚜虫,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乙醇为溶剂,采用醇系统提取法对黄花棘豆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得到粗浸膏;以菜蚜为供试虫,采用内吸作用法进行室内生物测定.通过黄花棘豆材料粗浸膏提取物对供试蚜虫的杀虫结果表明,黄花棘豆提取物对蚜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处理后,在浓度为10mg/mL、48h时,粗浸膏的杀虫活性可以达到0.558 mg/mL.  相似文献   

6.
<正>菜蚜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每年均造成较大损失。而吡虫啉是防治蔬菜蚜虫的有效药剂之一,其常规施药方法是在蔬菜蚜虫发生期进行全株喷雾,但此种方法不仅直接杀伤天敌,污染空气,而且近年来由于大量重复使用,导致吡虫啉对蔬菜蚜虫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蚜虫是危害金银花生产的重要害虫,筛选有效防控金银花蚜虫的生物农药对金银花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以化学药剂吡虫啉为对照,室内测定了印楝素、灭幼脲、除虫脲、鱼藤酮、矿物油、苦参碱、蛇床子素等7种农药对金银花蚜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矿物油(94.34%)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吡虫啉处理(78.79%),鱼藤酮、印楝素对蚜虫的校  相似文献   

8.
伏毛铁棒锤生物总碱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研究目的]从伏毛铁棒锤中提取杀虫活性成分,研发新型高效植物源杀虫剂。[方法]对伏毛铁棒锤95%乙醇提取物进行脱脂、萃取及酸提取碱沉淀法获得生物总碱,以小叶碟添加法和浸虫浸叶法测定其对粘虫和枸杞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伏毛铁棒锤生物总碱对3龄粘虫具有较好的拒食和胃毒作用,拒食中浓AFC50分别为1.039mg.mL-1(24h)和0.573mg.mL-1,饲喂72h时,浓度为10.0mg.mL-1处理的粘虫校正死亡率达96.6%,对3龄粘虫的致死中浓LC50为1.939mg.mL-1,对枸杞蚜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浓度为10.0mg.mL-1处理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7.2%(24h)和96.5%(48h),致死中浓LC50分别为2.243mg.mL-1和1.406 mg.mL-1。[结论]伏毛铁棒锤生物总碱对粘虫和枸杞蚜虫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低温对转Bt基因棉杀虫蛋白表达及其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2个转Bt基因抗虫棉,泗抗1号(常规种)、泗抗3号(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对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中杀虫蛋白表达量和氮代谢的影响。2007年,于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将盆栽棉花18 ℃低温下处理24 h。2008年,在18 ℃低温下处理48 h。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降低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叶片中杀虫蛋白表达量。但盛铃期,下降幅度最大。其中低温胁迫24 h后,泗抗1号下降23.7%,泗抗3号下降28.1%;低温胁迫48 h后,2个品种分别下降52.9%和47.6%。叶片中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蛋白酶活性在低温胁迫下表现相同趋势。以上结果表明,低温可能导致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合成量降低,从而导致杀虫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但对可溶性蛋白的分解并未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种处理对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超声波、高压静电场和赤霉素处理唐古特大黄种子.观察其对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30min。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48%、94%:高压静电场强650KV/cm、处理50min,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64%、93%;赤霉素浓度50mg/kg、浸种24h,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48%和96%.浓度超过100mg/kg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探究草莓定植前吡虫啉蘸根处理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江苏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等单位研究人员分别在江苏句容和东海进行了不同剂量吡虫啉蘸根处理防治草莓蚜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倍液、250倍液、500倍液蘸根处理,可以有效防治蚜虫,且持效期均在90  相似文献   

12.
摘要:采用纸卡法在室内对TEPEC-B1型高压静电喷雾器进行了雾滴大小,喷雾距离,喷雾密度和喷雾量的测试,同时与常规喷雾器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TEPEC-B1型高压静电喷雾器荷电喷雾的雾滴密度显著高于非荷电喷雾,在靶标背面的雾滴密度明显增大。荷电喷雾的雾滴粒径只有常规喷雾雾滴粒径的1/3~1/4,且粒径谱较常规喷雾器窄,雾滴均匀度较高。TEPEC-B1型高压静电喷雾器通过不同档位调节可以控制喷雾量和喷雾距离,适于保护地不同类型蔬菜的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美洲斑潜蝇寄生蜂对设施蔬菜常用农药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对大棚菜豆美洲斑潜蝇寄生蜂毒性小的农药,在丽潜蝇姬小峰、潜蛾姬小峰等寄生蜂大龄幼虫至蛹期,用18种常用农药的常规剂量进行分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和联苯菊酯毒性最大,寄生蜂校正死亡率大于90%;阿维菌素中度有害,校正死亡率为55.29%;高氯、啶虫脒、哒螨灵、腈菌唑、嘧霉胺、霜脲锰锌处理的校正死亡率25%~45%;灭蝇胺、阿克泰、吡虫啉、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速克灵、安克、代森锰锌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则小于25%.此外,为验证药剂残留对寄生蜂的影响,调查了药后7d羽化的成蜂48h存活率,灭蝇胺处理的成蜂存活率接近90%,高氯、啶虫脒、哒螨灵、吡虫啉均在80%以上,阿维菌素为41.67%,阿克泰仅为8.33%;各杀菌剂处理药后5~7d羽化的寄生蜂48h存活率与清水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大面积生产应用的Bt棉常规种‘泗抗1号’和杂交种‘泗抗3号’为材料,于扬州大学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人工气候室,以盆栽方式设计高温胁迫试验。2017年设蕾期38℃高温持续胁迫72h终止、2018年设38℃高温持续胁迫96 h终止处理后不同时间(0、12、24、48、72和96 h)研究棉蕾Bt杀虫蛋白表达量变化及相关氮代谢生理。结果表明,盛蕾期38℃持续胁迫72 h、96 h终止后棉蕾Bt杀虫蛋白表达量均能恢复到相应对照水平,并且恢复所需时间随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胁迫72 h终止后,常规种泗抗1号经72 h、杂交种泗抗3号经48h蕾的Bt杀虫蛋白表达量与对照已无显著差异;胁迫96 h终止后,泗抗1号经96 h、泗抗3号经72 h,棉蕾Bt杀虫蛋白表达量与对照已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高温胁迫终止后,蕾中可溶性蛋白表达量、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谷氨酸草酞乙酸转氨酶(GOT)活性与Bt杀虫蛋白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81**、0.971**);而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和肽酶的活性与Bt杀虫蛋白表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0.912**、-0.834**)。因此,生产上可根据高温持续时间预测棉蕾Bt杀虫蛋白表达量的恢复程度,合理防治棉铃虫等相关害虫。  相似文献   

15.
Zwittermicin A (ZwA)能够增加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esis,Bt)Cry1Ac蛋白的杀虫活性.生物测定使用生长在人工饲料上的甜菜夜蛾幼虫.用 Cry1Ac蛋白单独处理甜菜夜蛾初孵幼虫,体重抑制活性明显,杀虫活性较低;单独用ZwA处理时无杀虫活性.当ZwA浓度为0.1 mg/mL、Cry1Ac浓度为1 mg/mL时,48 h校正死亡率达90%.对甜菜夜蛾5龄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当用25 μg ZwA和5 μg Cry1Ac分别饲喂试虫时,无杀虫活性;用25 μg ZwA和5 μg Cry1Ac同时饲喂试虫时,84 h试虫全部死亡.对甜菜夜蛾5龄幼虫中肠组织切片分析发现,口服25 μg ZwA和5 μg Cry1Ac的幼虫12 h,中肠变细小,中肠壁变厚,围食膜无法正常形成;36 h后中肠壁逐渐恢复正常,围食膜重新形成.  相似文献   

16.
在10℃下,利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研究了辣根素对赤拟谷盗、谷蠹和长角扁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结果表明,辣根素对三种仓储害虫成虫均具有较强的熏蒸活性。其中,辣根素Ⅱ的熏蒸效果更好,剂量达到5.797μL/L时,处理48h后,赤拟谷盗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剂量达到1.449μL/L时,处理48h后,谷蠹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剂量达到0.725μL/L时,处理24h后,长角扁谷盗校正死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摘 要:【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研发新型、高效植物源杀虫剂。【方法】采用95%乙醇对半夏干粉进行索式提取,以叶片浸渍法和浸虫法测定了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 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触杀、胃毒和生长抑制的作用,提取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在触杀试验中,当提取物在100 mg/ml浓度下,处理72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1.44%。在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提取物对3龄幼虫的AFC50分别为32.68 mg/ml(24h)和39.16 mg/ml (48h) ;在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提取物对3龄幼虫的AFC50分别为17.26 mg/ml(24h)和21.32 mg/ml (48h)。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胃毒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也明显。饲喂72 h时,浓度为100 mg/ml处理的小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高达69.41%;在处理48 h,浓度为100 mg/ml的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生长抑制率为64.43%。【结论】半夏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PEG引发对草坪草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卉  徐秀红  江绪文  张文明 《种子》2006,25(11):20-25,30
采用PEG-6000引发处理8个样品草坪草种子(高羊茅4个:美洲虎3号(1)、美洲虎3号(2)、全体和爱瑞3号;多年生黑麦草1个:爱神特;早熟禾1个:公园;狗牙根2个:1个种子已脱壳,1个未脱壳,研究PEG引发对不同草坪草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PEG引发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草坪草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不同样品PEG处理的适宜浓度和时间不同:关洲虎3号(1)和(2)为20%,72h;全体和爱瑞3号为15%,72h;爱神特为25%,48h;狗牙根未脱壳和已脱壳种子分别为20%,48h和15%,24h。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澳洲坚果青皮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笔者以水、乙醇及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对澳洲坚果青皮的活性物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物对3龄和4龄的思茅松毛虫进行杀虫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青皮的水提物、醇提物及石油醚提取物对3龄和4龄思茅松毛虫都有一定的杀虫活性,且浓度越高,杀虫活性越强;相同浓度、相同时间处理下,澳洲坚果青皮的石油醚提取物对思茅松毛虫杀虫活性大于水提液和醇提液;相同的处理下,3龄松毛虫的死亡率高于4龄的死亡率;在一定浓度下对松毛虫进行处理,松毛虫的死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澳洲坚果青皮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松毛虫具有不同的杀虫活性,杀虫活性的大小和溶剂的极性大小相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常规种泗抗1号(Sikang 1, SK1)和杂交种泗抗3号(Sikang 3, SK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低温水平及其处理持续时间对Bt棉盛铃期纤维中杀虫蛋白含量变化及氮代谢生理特征。结果表明,纤维中的杀虫蛋白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低温处理持续期显著影响杀虫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纤维中杀虫蛋白含量的降低幅度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此外,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肽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在低温处理48 h后,均与杀虫蛋白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因此,低温胁迫促使了蛋白质的合成功能下降,分解能力增强,导致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最终导致杀虫蛋白含量下降,且其受低温胁迫持续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