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鼎点金鋼钻和翠纹金鋼钻是江西棉花蕾、鈴期发生普遏为害严重的两种害虫。一般自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間,棉田内以鼎点金鋼钻发生数量最大,翠紋金鋼钻較少;8月下旬以后,鼎点金鋼钻迅速下降,翠紋金鋼钻驟然上升,并占绝对优势。鼎点金鋼钻以蛹越冬,年生5—6代,以第2、3代为害最烈;翠紋金鋼钻的越冬問題尚不明确,年生4—5代,以第3、4代为害最烈。在防治上,春季及时处理冬寒菜、蜀葵等植物上为害的鼎点金鋼钻,压低早春基数;在栽培技术上加强棉田管理,促进棉花早熟;在金鋼钻严重发生期内,及时噴射E-605与25%二二三乳剂或6%r可湿性666与25%二二三乳剂混合液,可以有效地減輕两种金鋼钻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林学政 《植物保护》1982,8(5):22-22
鼎点金刚钻是我县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重发生年,为害损失超过棉铃虫、红铃虫、玉米螟。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较为突出。卵呈鱼篓形,天蓝色,在田间绿色棉叶上难以查准,错过防治时间,幼虫钻进棉蕾、铃内,防效很差。为探索测报办法,我站14年来调查锦葵科植物上卵和幼虫,预测金钢钻的发生,及时开展防治。锦葵科植  相似文献   

3.
1958—1963年在冀南棉区调查时,只发现鼎点金钢鑽(Earias cupreoviridis Walker)一种,据邯郸观察多为一年4代,少数3代或5代,以结茧蛹态越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下旬,7月以后,田间各世代叠置发生。  相似文献   

4.
亚洲玉米螟棉田为害型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的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显著。取食玉米雌穗的种群世代存活率最高,棉铃次之,棉了低。以玉为雌穗、棉铃、棉茎为食料的世代净生殖率依次为45.62、27.91和0.48;其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962、0.08466和-0.0143。在一定距离内玉米田的虫源可影响棉田的为害程度。分析了江苏棉区玉米螟不同为害型的形成机理,棉田、代玉米螟缺乏适宜食料和外来虫源可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安徽太湖棉花中黑盲蝽中等以上程度发生概率频繁的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2010—2018年当地成虫灯诱数据、田间成若虫消长动态和为害情况,明确当地中黑盲蝽于5月迁入棉田,1年发生4~5代,后期世代重叠现象明显。1代成虫一般于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迁入棉田,棉田主害代为1代和4代,发生为害特点为前期见虫少,但为害重,中期虫量较少损失小,后期虫量多损失大。  相似文献   

6.
(1)枸杞实蝇 Neoceratitis asiatica (Becker)属双翅目实蝇科(Trypetidae),分布于我国的宁夏、青海和新疆。其幼虫专以枸祀的果实为食。(木巳)果被害率一般为22—55%。(2)实蝇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发生在结果时期,为害最重,虫口密度最高;第二代次之;第三代最少。以蛹在土内越冬,分布在土下1—3寸处。卵产于果内嫩种子上,每果1卵,幼虫生活在果内,成熟幼虫由果柄附近钻出落地入土化蛹。成虫寿命,雌虫平均14天,雄虫5.5天。卵及幼虫21.6天,蛹18.3天,一个世代约需46.4天。(3)根据三年来防治试验:在越冬蛹羽化以前(约5月上旬),用6%r666粉剂每亩6斤土壤处理,防治初羽化的成虫有效。土面撒布666粉也有一定的效果。摘除蛆果深埋,并撒布6f6粉,亦有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棉大卷叶螟的年生活史与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年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绘制了江淮棉区棉大卷叶螟年生活史图。调查结果显示,该棉区棉大卷叶螟年发生5~6代,主要以第5代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棉田幼虫始见于6月中下旬,但发生量少,进入7月中下旬后虫量开始上升,8~9月上旬达到高峰。近3年的调查数据表明,该棉区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发生大,其中常规棉田3年百株平均虫量达1 656~2 324头,并对棉花造成了较大损失。转基因棉田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受到明显抑制,3年百株虫量为619~1 358头。  相似文献   

8.
棉鈴虫(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在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一年主要发生3代,少数2代或4代。从第2代起开始出現部分滞育蛹,第3代蛹绝大多数滞育,仅少数可在当年羽化。早春有效活蛹数与当年第一代的卵量成正相关。凡5—7月的降水量在3.7—20.5毫米,温湿度系数在1.52—2.14之間者,发生就重。发育速度、繁殖力与幼虫期食料有密切关系。受害作物玉米重于棉花,陆地棉重于海島棉,晚熟品种重于早熟品种。各代均为害玉米,而为害棉花从第二代起开始。六六六烟剂防治玉米上的棉鈴虫效果良好,未防治区玉米籽粒損失为防治区的2.6倍。飞机噴药粉防治玉米上的棉鈴虫比防治棉花上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据1963—65年观察:重庆地区小地老虎春季世代田间幼虫的存活率为39.87%,天敌寄生死亡率高达60.13%。第一次发蛾期中,田间种群雌蛾的自然交配率在90%以上;而第二次蛾期交配率驟降至10%左右。交配率的下降与成虫未取得补充营养有密切联系。試驗結果说明,春季大量幼虫因天敌寄生消亡过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二代幼虫的发生数量。但造成夏季世代田间虫口数量急剧下降的决定性因素是,4月中旬以后由于缺乏补充营养,大量雌虫没有交配产卵,不能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地区细胸金针虫为害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是甘肃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全省均有分布,在河西地区占绝对优势。经6年来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得知,该虫有世代上的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在武威地区3年1代,亦有2年或4—5年1代者。主要以幼虫越冬,幼虫期平均958.5天,蛹期平均15天,当代成虫寿命30—68天,少数越冬成虫270天左右,卵期平均14天。该虫适生于壤质偏碱的土中,以土下10厘米土温7—22℃和土壤含水量14—18%为最适宜。幼虫春季为害作物幼苗猖獗,秋季为害根茎类作物亦重。麦田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麦收后浅耕灭茬曝晒和秋季休闲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