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李氏杆菌病是由单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特征为犊牛发生脑膜炎和败血症。2013年10月,辽西某奶牛场犊牛突然发病,26日来我院就诊,经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实验室综合诊断,确诊为李氏杆菌感染,对发病犊牛采取综合性治疗,迅速地控制了疫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人和多种家畜、家禽、啮齿动物共患的一种食源性、散发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致死率较高.人和家畜以流产、脑膜炎和败血症等症状为特征;家禽和啮齿动物则以坏死性肝炎、心肌炎和单核细胞增多为特征.猪的李氏杆菌病在东北地区是常见多发病,但由于防治不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发病情况 2012年4月在500头的一猪群中,突然发生一起以咬肌、颈肌和背肌呈强直性痉挛,两后肢叉开,强烈震颤,呈"观星状姿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在短短的10余天中,先后有30头体重40~50kg的育成猪发病,死亡4头,淘汰2头,治愈14头.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细菌学检查,确诊为猪李氏杆菌病.由于防治措施得当,其他猪群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3.
<正>1李氏杆菌病(转圈病)本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引起脑膜脑炎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或流产。脑膜脑炎型临床表现为发热、沉郁、失明、以头抵物及单侧面神经麻痹,导致舌脱出,耳下垂。常见动物向患侧转圈,可发生流产,但不并发神经症状。有典型的眼睑麻痹及干性角膜炎症状。2~4日龄犊牛因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死后剖检在许多器官中分离出李氏杆菌。1.1鉴别诊断本病需与狂犬病、急性铅中毒、CCN、BSE、  相似文献   

4.
<正>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多在冬季和春季流行,李氏杆菌病不仅可引起羊、猪、兔发病,也可引起家禽发病。1 发病情况2006年3月份,吉林省九台市兴隆镇新立村一养殖户饲养的绵羊突然发病。发病绵羊13只,死亡2只,发病率16.3%,死亡率15.3%。发病后畜主曾给病羊注射过青霉素,但没有效果。2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病羊体温升高,多在39℃~45.5℃,以急性脑膜  相似文献   

5.
李氏杆菌病为散发性传染病。在猪群中常见单个病例出现,易与其他类症相混淆。笔者先后遇到两例,经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李氏杆菌病。一、发病经过及症状例1.廖屯乡马某户病猪2头,分别于1984年3月12日和3月18日发病。呈现间歇性兴奋,全身发抖、抽搐、尖叫,全身平衡失调,步态蹒跚,后肢呈不完全麻痹状态。头歪转圈,  相似文献   

6.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传染病。猪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流产的特征。哺乳仔猪发病多为脑膜炎型。我院接诊了一起以脑炎型仔猪病例,通过诊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河北省栾城县陈村乡郭某饲养的4头母猪,均已产仔,共产37头,到25日龄-28日龄时,其中的9头仔猪突然发病,并死亡2头。曾用多种药物医治无效,遂于2007年1月7日带病死猪前来诊治。经诊断为李氏杆菌病,治疗后1头症状较重的仔猪治疗无效死亡,其余病猪恢复正常。对健康猪也用药物进行了预防,至今尚未再出现…  相似文献   

7.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畜、禽、啮齿动物和人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某大型猪场自1997年冬季发现部分病猪患有李氏杆菌病以来,至1999年2月份共有1368头发生此病,发病率为9.12%。其中哺乳仔猪481头,育成猪778头,生长育肥猪72头,妊娠母猪流产37窝。治愈336头,治愈率为24.56%;死亡1032头,死亡率为75.44%。1 流行情况 本病常年发生,以每年的9~2月份为主。在个别圈舍内零星散发,一般本栏1头发病,全窝感染。各品种年龄猪均易感,其中以哺乳仔猪和育成猪最为敏感。部分猪呈隐性感染。2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败血型、…  相似文献   

8.
<正>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动物和人的一种食源性、散发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发病率低,致死率高。病猪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妊娠流产等特征。1发病情况2010年6月21日,信丰县大阿镇大阿村养殖户郭某求诊,其饲养的10头40kg架子猪,有1头  相似文献   

9.
2008年2月,笔者诊治一例哺乳仔猪李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滨海县界牌镇某养猪户饲养母猪2头。2008年2月中旬有1头母猪产下15头仔猪,其中8头仔猪于13日龄时突然发病,病猪精神差,吃  相似文献   

10.
从 198 7年以来 ,作者经历了 3起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 ,均及时扑灭了疫情 ,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 这 3起牛巴氏杆菌病 ,均发生在我旗勿布林苏木草根台嘎查 ,在发病的 7个养牛户中 ,共存栏牛 2 95 0头 ,发病 98头 ,发病率为 3.32 %;病死82头 ,病死率为 83.6 7%;治愈 16头 ,治愈率为16 .33%。其中 ,发生于 1987年 9月 5日至 10月 3日勿布林苏木草根台嘎查初一牛包的疫情最为严重 ,共存栏牛 5 0 3头。其中 :犊牛 80头、2岁和 3岁牛 2 2 0头、4岁以上牛 2 0 3头。发病 30头 ,发病率为 5 .96 %;死亡 30头 ,病死率为 10 0 %,其中 :犊牛死亡 2…  相似文献   

11.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1994年,作者遇到一例猪李氏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1994年6月,陕西省商州市城郊管区郭村村民王某饲养的1头体重80kg白色杂种母猪(头胎产仔猪6头已45日龄,与母猪分圈饲养)突然极度兴奋,在圈内作盲目剧烈圆圈运动(狂撒欢),并发出尖叫声,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不多时左后肢拖地,阵发性痉挛,  相似文献   

12.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以绵羊、山羊及牛的发病率高,主要临床症状以神经症状为主.某绵羊养殖户自2004年2月开始至7月间,相继有6头绵羊发病死亡,其生前症状相同,第6头绵羊死后送我校检查,经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等,确诊为李氏杆菌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2月,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一例哺乳仔猪李氏杆菌病的病例,现将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滨海县界牌镇某养猪户饲养母猪2头,2008年2月中旬有1头母猪产下15头仔猪,其中8头  相似文献   

14.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也易感染发病。2004年5月初临沂市一养猪专业户饲养的11窝共101头部分哺乳仔猪相继发生了一种以发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和最后死亡为主的传染病.据统计发病率51%以上,发病期间共死亡21头.死亡占发病的41%左右,给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经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等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以绵羊.山羊及牛的发病率高.主要临床症状以神经症状为主。某绵羊养殖户自2004年2月开始至7月间.相继有8头绵羊发病死亡.其生前症状相同,第6头绵羊死后送我校检查.经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等.确诊为李氏杆菌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用氟苯尼考、清开灵治疗仔猪李氏杆菌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李氏杆菌病是由猪李氏杆菌引起的散发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和败血症.本病在仔猪断奶后一个月左右多发,发病突然,病死率很高.近两年来,笔者用氟苯尼考、清开灵治疗平南县六陈镇的寻社、合水、新贵等村散发的32例仔猪李氏杆菌病,治愈30头,治愈率93.8%,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子宫炎型、败血型和脑炎型。绵羊的李氏杆菌病几乎全为脑炎型,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绵羊都可患病;败血型间或发生于10日龄以下的羔羊;子宫炎型多发生于怀孕最后2个月的头胎绵羊。该病常散在发生,但致死率高,(一)发病原因绵羊多在冬季和早春发病,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病羊和带菌动物是传染源,老鼠也可能是该病的疫源。病菌通过粪、尿、乳汁以及眼、鼻、  相似文献   

18.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般呈散发性,病死率高。特征为犊牛发生脑膜炎和败血症。发病多在冬季或早春。患牛和带菌牛为传染源.患牛可通过各种排泄物、分泌物排出病菌.污染环境、饲草、饲料及水源。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皮肤创伤等感染。饲料和饮水是主要传播媒介,另外鼠类也可传播。当冬春季节缺乏青饲料、气侯骤变、内寄生虫或沙门氏菌感染等,均可成为发生本病的诱因。笔者在门诊中遇到一起奶犊牛感染李氏杆菌的典型病例,现将诊断和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家畜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流产;家禽和啮齿动物则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多种畜禽易感,一般只有少数发病,但病死率很高。1999年1月,河南省新乡市某豫北鸵鸟养殖场,8月龄育成鸵鸟120只,陆续发病,病死率几乎100%,经诊断为李氏杆菌病。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所致的散发性传染病,国内以猪李氏杆菌病报道甚多。我盟各地历年来都有疑似本病的发生。笔者对阿拉善左旗吉兰太苏木(乡)的五群发病羊进行了诊断,确诊为羊李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