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面机械触土部件仿生涂层的减粘降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制的11种地面机械触土部件仿生涂层的减粘降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触土部件表面形态、仿生涂层的固有接触角、土壤含水量及推土板切削速度对减粘降阻特性的影响,并测试了部分典型涂层与土壤的滑动阻力,分析了仿生涂层固有接触角对滑动阻力的粘附分量及涂层与土壤摩擦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土壤粘附模型,对法向粘附、切向粘附和无水情况下的粘附规律以及界面压力、加压时间、温度变化等因素对粘附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该粘附机理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粘附规律,而且还能对已有粘附理论尚解释不清的粘附现象,如土壤机械组成、矿物质组成与粘附力的关系,粘附力与吸附阳离子的关系,pH值对粘附力的影响等作出解释。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这一模型提出了改变触土部件表面材料组成、触土部件非光滑表面仿生改形和电渗减粘脱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光滑表面电渗减粘脱土原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土壤动物减粘脱土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解决土壤对地面机械触土部件粘附问题的新方法—非光滑表面电渗减粘降阻技术,并对其减粘脱土效应及规律作了基础性研究,同时设计并优化了非光滑表面电渗极板面积。  相似文献   

4.
在金属/土壤粘附系统中由于界面水膜而存在着电化学反应。该文研究了犁壁用钢土壤粘附特性与其表面电位的关系。结果表明,钢铁的表面电位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出其土壤粘附性能。在试验条件下,试样的粘附力与表面电位符合二次曲线关系,表面电位越低,试样对土壤的粘附力越小。与目前已知的粘附性能评定方法相比,表面电位测定法具有数据稳定和试验周期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非光滑表面电渗轮脚减粘脱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光滑表面电渗方法是有效解决土壤对地面机械触土部件粘附问题的较好方法之一。应用这一方法,研制了非光滑表面电渗轮脚,并进行了减粘脱土试验。试验表明,非光滑表面电渗轮脚具有良好的减粘脱土效果,并可提高牵引力和驱动效率。  相似文献   

6.
粘附界面土壤表层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土壤与固体外物表面进行粘附过程中,粘附界面土壤表层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并与土壤特性和试验条件等因素有关。作为仿生减粘脱土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作者利用扫描电镜对粘附界面土壤表层形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法向载荷、土壤含水量、固体表面与土壤的相对运动方式等对土壤表层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壤颗粒尺寸分布分维及对粘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Tyler和Wheatcraft推导的土壤颗粒累积质量—尺寸标度关系,计算了我国主要土壤的颗粒尺寸分布(PSD)分维,结果表明:淡栗钙土、黄绵土、黑垆土、褐土((土娄)土)、潮土、灰漠土、黑土、黄棕壤、黄壤、红壤及赤红壤(砖红壤)的PSD分维依次增大,土壤粘粒含量增加使其PSD分维增大。结合上壤颗粒表面分形特性及土壤粘附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土壤PSD分维对土壤—固体表面粘附行为的影响。PSD分维高的土壤与固体表面粘附力大,与固体表面发生明显粘附的起始含水量提高,发生明显粘附的含水量区间增宽。  相似文献   

8.
典型土壤动物体表形态减粘脱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土壤动物的不粘土特性,对于地面机械减粘脱土的仿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典型土壤动物穿山甲、蝼蛄、蚂蚁和蜣螂等的体表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土壤动物具有类似波纹状的体表结构,并用波形表面模型进行了减粘脱土的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土壤动物的不粘土特性,对于地面机械减粘脱土的仿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典型土壤动物穿山甲、蝼蛄、蚂蚁和蜣螂等的体表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土壤动物具有类似波纹状的体表结构,并用波形表面模型进行了减粘脱土的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土壤颗粒尺寸分布及维及对粘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Tyler和Wheatcraft推导的土壤颗粒累积质量一尺寸标度关系,计算了我国主要土壤的颗粒尺寸分布(PSD)分维,结果表明,淡栗钙土,黄绵土,黑垆土,褐土(Lu土)潮土,灰漠土,黑土,黄棕壤,黄壤,红壤及赤红壤(砖红壤)的PSD分维依次增大,土壤粘粒含量增加使其PSD分维增大。结合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特性及土壤粘附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土壤PSD分维对土壤-固体表面粘附行为的影响。PSD分维高的土  相似文献   

11.
蚯蚓仿生注液沃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蚯蚓吞噬土壤,构建洞穴,发挥了肥沃土壤的重要作用。该文借助工程仿生技术手段,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蚯蚓头部、体节轮廓图像进行量化分析,提取并拟合蚯蚓头部和体节的轮廓曲线,构建注液沃土装置的仿生几何结构表面。仿蚯蚓背孔排布方式设计了3孔和6孔注液型沃土装置,以UHMWPE为材料制备样机,并采用农机土槽试验系统开展注液沃土装置样机选型试验,考察孔数、是否注液、材料、表面结构4个参数对工作阻力和土壤粘附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数对工作阻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注液孔数材料表面结构;对土壤粘附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表面结构孔数材料注液。从8类样机中确定的优选类型为:有6个注液孔、UHMWPE材质且具有仿生几何结构表面的仿生注液沃土装置。对选定的样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该样机的平均工作阻力为283.48 N,平均土壤粘附量值为10.93 g,均低于其他类型样机。该研究工作可为实施机械化沃土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土壤粘附系统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并研究了钢中不同显微组织试样的粘附特性及其随土壤含水量、载荷、加载时间等因素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对粘附力有影响:马氏体低温回火与高温回火组织的粘附力较低,而中温回火组织的粘附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土壤动物减粘脱土规律初步分析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在土壤中生活的许多动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优化,具有减粘脱土的特殊功能。本文对七种典型土壤动物进行了实际观察和体表测试分析,初步探讨了土壤动物的减粘脱土规律,并对地面机械仿生减粘脱土研究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材质仿生凸齿镇压器滚动件的模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为了探讨由不同材质组成的仿生凸齿滚动件,在镇压作业时对脱土和土壤表面微形貌加工性能的影响,利用Autodesk Algor Simulation软件,对铸铁材料和UHMWPE—铸铁组合材料仿生结构滚动部件进行了模态分析。取前8阶模态,对2种滚动部件的固有频率和最大振幅做出对比,并考察滚动部件不同位置处的振幅。结果表明,UHMWPE—铸铁组合材料滚动部件在前8阶模态下各阶模态的最大振幅均大于铸铁材料滚动部件,增幅为5.716~30.077mm;UHMWPE—铸铁组合材料滚动部件更容易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下获得更大振幅;在靠近辐板圈中部,即传递到牵引机构件处,UHMWPE—铸铁材料滚动部件平均振幅比铸铁材料滚动部件小0.213mm。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相对于铸铁材料滚动部件,UHMWPE—铸铁组合材料滚动部件可在更好地保证牵引稳定性的前提下,在镇压作业时,能增强其仿生凸齿尖端处的脱土潜力,并保障对土壤表面所加工微形貌的强度。这为仿生凸齿镇压器材料的选择、牵引装置行驶速度的设定以及滚动部件上激励装置的设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Adhesion Force of Soil to Solid Materia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dhesion force of soil to solid materials is composed of intermolecular forces, water ring attraction and an attraction force of the water film between the soil and solid materials. The intermolecular attraction of soil adhesion was derived from Lifishitz's intermolecular attraction theory between two macro-objects. The water ring attraction of soil adhesion was based on the energy in the soil adhes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soil, solid materials and their interfaces, which can more effectively reveal the rules of soil adhesion when the contact angle of water on the solid materials surface changes from 0 to 18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traction force of the water film and the thickness of water film was analysed.  相似文献   

16.
土壤对固体材料的粘附力包括分子引力、独立水环引力和水膜粘滞力。利用Lifishitz宏观物体间分子作用理论推导出土壤粘附的分子引力;从土壤粘附系统能量出发,推导出土壤粘附的独立水环引力,并能有效地解释水与固体材料接触角在0~180°范围内土壤对固体材料的粘附规律,分析了土壤粘附的水膜粘滞力与水膜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土壤粘附机理的化学吸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已有土壤粘附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构化学和量子力学的统计效应出发,对参与粘附的各种因素———土壤表面性质、触土部件表面特性、土壤水中各种离子的性质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化学吸附角度,提出了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土壤粘附机理。该模型认为土壤与触土部件金属材料表面的粘附力是由土壤与金属表面间的化学吸附力(包括物理吸附力)、土壤水在金属与土壤之间形成的化学吸附力(宏观上表现为毛细管力)和水的粘滞阻力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