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自2011年招生以来,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就成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系统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建设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已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规范运作、新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加以拓展、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等。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自2011年招生以来,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就成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系统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建设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已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规范运作、新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加以拓展、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等。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和思考如何保证并提高其培养质量的问题。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的设计、培养环节的落实以及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在阐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计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应用性、通过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共同培养、通过改革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体现创新性;提出要从导师指导环节、学生选题环节落实培养环节;提出建立开放性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模式和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并签订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益的合作培养协议,以构建培养质量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学科为视角,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途径及成功经验,对森林工程高等教育中制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因素以及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森林工程学科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改革的4点主要方向:选才环节应重实践;教育机制上追求综合性知识构建;培养模式采取多学科联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组织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联合培养基地是实施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托,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面临着林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实践经费划拨不足、校外导师作用发挥不够以及基地的设施不完善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提出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一是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创新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0.5+1+0.5”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实现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培养模式优化间的相互促进。二是遵循分级管理、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高校与合作单位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定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法,明确合作双方各自的职责;制定现场实践管理制度,加强林业硕士基地学习和实践的管理。三是通过完善专业学位导师的遴选办法和制定校外导师的聘任办法以及定期联合开展工作评估和绩效考核等,为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奖励或惩罚提供依据;通过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奖惩机制,实施有效管理,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效能,从而更好地促进联合培养基地的发展。四是加大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  相似文献   

6.
实践研究是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林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研究培养环节,培养具备扎实林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农林院校重点关注的课题。与此同时,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已建成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我国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高等农林院校对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基地建设的认识有偏颇,在基地建设中没有对高校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予以足够的重视,硬件建设不能完全满足林业硕士开展实践研究所需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软件建设存在林业硕士在校外基地学习和生活的日常管理缺位等问题,所以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创新的视角,在依托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首先,依托学校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站(基地)开展林业硕士培养,选派研究方向与试验示范站(基地)的推广技术密切相关的林业硕士驻站开展实践研究。其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案例建设,将试验示范站(基地)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学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结合试验示范站(基地)的生产实际编写典...  相似文献   

7.
根据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状况和学科学位要求,提出按照生源分类对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采取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同时,通过对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3类培养模式的实例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对跨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9年5月审议通过了《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00年6月下发了《关于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做好2000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批准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24所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试点单位,并于2000年10月举行了全国联考,开始了我国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首次招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9.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基于3年的培养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导师配置和专业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职业导向不明显、研究方向过于综合、导师配置模式不合理、学位论文(设计)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区分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的具体标准并完善相关要求等,从而使所培养的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专业学位硕士是近年来我国调整与优化研究生结构的产物.以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就业工作为例,阐述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优劣势,即专业学位硕士更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具有较好的行业背景和就业需求,但对就业市场缺乏准确的认识.分析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过小、培养时间较短以及就业市场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区分度较小.提出了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对策,包括实行“两段式、双导师制”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充分发挥就业指导机构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创建就业实习基地;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加强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的宣传以及就业技巧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林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是我国林业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林业人才储备的重要环节。当前林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存在后备人才不足、培养环节滞后以及人才的社会效益不明显等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林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林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为社会提供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技术型和研究型林业工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我国进入WTO,科技市场日趋活跃,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森林保护学高层次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是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研究生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校企联合培养艺术硕士研究生是以培养方案为依据,由校内外导师组成导师团队,在一定保障措施基础上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自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艺术硕士研究生以来,与企业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获得了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双丰收;教师的科研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获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基于学科的内涵,开展了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首先,根据林业信息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凝练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林业""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控制""CPS技术与林业服务物联网"和"高性能计算与多媒体支撑技术"4个学科研究方向,并明确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构建了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学术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进行了探讨;并从优化课程设置、实施导师团队指导、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完善奖助学金设置4个方面,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最后,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综合体制改革,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与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相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美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中美两国各5所涉林院校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课程的定位、实践课程的设置形式、课程教学的方式、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等5个方面,对中美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据此提出以下借鉴建议,即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要求、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是培养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保证、设置跨专业的交叉性课程对提高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意义重大、自主学习和研讨式学习应成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应建立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与林业领域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出台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根据林业行业特点,对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建设:通过确定培养定位、加强普及宣传、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采取专题讲座的授课方式、实行双导师制、进行产学研联合培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等途径,使林业硕士生源逐年增加,报考率不断上升。同时,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导师团队,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产学研联合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林业硕士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7.
北京林业大学贯彻落实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1988~1994年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实践的回顾北京林业大学符佳,李远征我校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研究生英语教学一直受到学校及研究生部领导的重视。在英语教师奇缺的情况下,专门...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17年开始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非全日制与全日制林业专硕执行相同政策和标准。针对目前非全日制林业专硕难进来,难出去,留得住的特点,结合西南林业大学非全日制林业专硕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经验,提出了加强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措施与建议。我国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应该结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特点制定特有的培养方案,针对非全日制学生学习特点建立与全日制不同的授课体系,结合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践能力强而理论基础薄弱的特点制定毕业标准,最终真正为林草行业培养一批既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又掌握现代林业理论与技术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培养方案入手,主要从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要求两个方面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林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同时阐明在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应运用“案例式”、“交互式”、“专题讲座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位论文选题,加强论文阶段的管理,在论文过程中重点把好导师指导、中期检查、送审和答辩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成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重点。随着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行业的发展和要求,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必须重视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国家中长期林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针对当前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专业硕士缺乏学习热情、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相关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探讨了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培养制度;促进学术交流,掌握科技动态;重视校内外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应用型导师队伍的建设,改革导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