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又胜是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新型高效广谱杀菌剂,产品规格为12.5%苯醚甲环唑20%嘧菌酯悬浮剂。该产品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几乎所有真菌钢病原引起的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一、产品特点:嘧菌酯:广谱杀菌,内吸性强,可在木质部传导。苯醚甲环唑:内吸性杀菌,具保护和治疗作用。1.新型高效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活性。渗透、内吸活性强,持效  相似文献   

2.
《山东饲料》2014,(10):32
<正>健达是巴斯夫提供给专业种植户进行病害管理的新一代杀菌剂,是氟唑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混配杀菌剂。其中氟唑菌酰胺为巴斯夫欧洲公司最新研发的活性成分,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拥有较强的内吸传导功能。健达可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真菌性病害,并能够改善作物机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5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和苯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均表现出很高的杀菌活性,其EC50分别为27.78、22.51、9.05、3.52和3.17 mg/L,活性排序依次为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苯醚菌酯和肟菌酯的杀菌活性要显著高于嘧菌酯和醚菌酯。此研究结果可以为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值为0.96 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50值为69.24 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代森锰锌>多菌灵,EC50值在3.25~68.73 mg/L之间。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杨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防效显著优于喹啉铜和多菌灵。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00株杨梅褐斑病菌对嘧菌酯的EC50值在0.15~2.17 mg/L之间,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其平均EC50值为0.97?.22 mg/L,可作为该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5.
高鹏  刘琳  刘昀鑫  魏江铭  李瑶  赵祥 《草业科学》2022,38(9):1737-1744
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炭疽病是山西晋北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目前尚未开展化学杀菌剂防治燕麦炭疽病的研究.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取6类10种杀菌剂,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液滴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丙环唑25%乳油、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921、0.8774、0.1180和0.0029 mg·L?1;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浓度 ≥0.80 mg·L?1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的EC50分别为0.1124、0.1184和0.0059 mg·L?1.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建议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在炭疽病发生前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作为保护和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此外,生产者应及时轮换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同时改善种植条件,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保证燕麦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6.
百泰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吡唑醚菌酯与代森联杀菌剂的混剂。对作物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早期施用可阻止病菌侵入并提高植物体免疫能力,减少植物发病次数和用药次数。具有更宽的杀菌谱和更高的杀菌活性,具有阻止病菌侵入多种作用,可在病菌侵入后防止病菌扩散和清除体内病菌。对大多数真菌病害有效,主要用于防治瓜果和蔬菜的霜霉病、疫病、轮纹病、炭疽病等。作用迅速,持效期长。促进植物对氮、二氧化碳吸收,抑制体内乙烯合成,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补锌,进而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改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防治沙糖橘采后腐烂的高效低毒杀菌剂,本实验分析测定了咪鲜胺、抑霉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6种化学杀菌剂对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其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咪鲜胺、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可有效防治沙糖橘采后腐烂。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果实失重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根据GB 2763-2016规定,在柑橘中咪鲜胺、抑霉唑、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最大限量分别为5 mg/kg、5 mg/kg、1 mg/kg和0.2 mg/kg。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参照葡萄中的最大限量分别是2 mg/kg 和3 mg/kg。经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的沙糖橘,在处理后第3 d果皮、全果和果肉中杀菌剂残留量低于最高限量。经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的果实,在处理后第3 d果皮中药剂残留量高于限量,全果和果肉中药剂残留量低于限量。经苯醚甲环唑处理的果实在处理后第3 d果皮和全果中残留量高于限值,果肉中残留量低于限值。  相似文献   

8.
560克/升阿米多彩悬浮剂是先正达公司用两种具有不同作用的杀菌剂嘧菌酯和百菌清混配而成的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谱广,可有效隔离和杀死病菌,阻止孢子传播,非常适于抗性管理和病害综合治理,对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霜疫霉病、早疫病、蔓枯病和炭疽病等均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嘧菌酯在牧草中的安全性,对嘧菌酯在北京、江苏南京、河南郑州3个试验点牧草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牧草和土壤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氨基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峰面积定量。在0.01,0.10和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嘧菌酯在牧草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6.5%~97.4%,相对标准偏差为6.1%~10.3%;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2.4%~107.2%,相对标准偏差为2.3%~5.7%;嘧菌酯在牧草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均为0.01 mg/kg。嘧菌酯在北京、江苏南京和河南郑州3个试验点牧草中的半衰期为2.9~3.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2~3.7 d。参照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制定的饲料和干秸秆中嘧菌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15 mg/kg),按推荐施药剂量和次数施用嘧菌酯21 d后,所采收的牧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减少杨梅落果、烂果,延长货架期的高效药剂,科学指导杨梅生产,进行了采前4种药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控采前落果试验,同种药剂2次处理效果优于1次处理,42.8 %氟菌·肟菌酯SC减少落果效果最佳,1 500倍效果优于2 000倍,其次为325 g/L苯甲·嘧菌酯SC 1 500倍和250 g/L吡唑醚菌酯SC 2 000倍,500 g/L氟啶胺SC 1 500倍减少落果效果相对低;由于试验过程中树上未见烂果,未观察到药剂对采前烂果防控效果;采后静置贮藏保鲜效果试验,同种药剂2次处理效果优于1次处理,42.8 %氟菌·肟菌酯SC 1 500倍和500 g/L氟啶胺SC 1 500倍对杨梅采后保鲜效果较好,能延长货架期,250 g/L吡唑醚菌酯SC 2 000倍有一定效果,42.8 %氟菌·肟菌酯SC 2 000倍和325 g/L苯甲·嘧菌酯SC 1 500倍效果较低。采前科学合理用药,对杨梅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炭疽病是山西晋北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目前尚未开展化学杀菌剂防治燕麦炭疽病的研究。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取6类10种杀菌剂,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液滴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丙环唑25%乳油、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92 1、0.877 4、0.118 0和0.002 9 mg·L~(-1);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浓度≥0.80 mg·L~(-1)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的EC50分别为0.112 4、0.118 4和0.005 9 mg·L~(-1)。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建议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在炭疽病发生前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作为保护和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此外,生产者应及时轮换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同时改善种植条件,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保证燕麦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2.
<正>"健达"是巴斯夫公司最新研发的42.4%氟唑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的混配悬浮剂杀菌剂,可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深入杀菌、超长保护、顶尖组合及维护植物健康等四大突出作用。该产品可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真菌性病害,如番茄灰霉病、灰叶斑病、叶霉病、早疫病;黄瓜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灰霉病;辣椒灰霉病等。据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黄河流域大区销售经理李中华介绍,持续创新让巴斯夫公司始终保持市场领导力,公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明确抗嘧菌酯柑橘链格孢褐斑病菌在我国的分布、频率、抗性水平和抗性分子机制,本文从重庆、湖南、浙江、云南、广东和广西等有链格孢褐斑病发生的地区收集了54个链格孢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株,通过刃天青染料显色法测定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扩增、测序和比较嘧菌酯敏感和抗性菌株Cytb基因部分序列,探明我国柑橘链格孢褐斑病菌种群对杀菌剂嘧菌酯(azoxystrobin)的抗性现状和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嘧菌酯抗性菌系在各采样的果园菌存在,抗性频率达14~42%,平均为30%,抗性系数18~112。2个敏感菌株的Cytb 基因第143位氨基酸为甘氨酸,16个抗性菌株则为丙氨酸,由此推测Cytb基因143位氨基酸从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是褐斑病菌抗嘧菌酯的分子机制,这一结论与之前国外报道一致。抗嘧菌酯柑橘链格孢褐斑病菌群体在我国褐斑病发生地区的普遍存在,提醒我们在防治柑橘链格孢褐斑病时需谨慎选择QoI类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咖啡酸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尤其是抑菌活性被应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以天然咖啡酸为先导化合物合成8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采用平板扩散法测试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对桑疫病病原菌桑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咖啡酸、咖啡酸甲酯、咖啡酸乙酯、咖啡酸丙酯和咖啡酸异丙酯对桑丁香假单胞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K)无抑制作用;而咖啡酸丁酯、咖啡酸戊酯、咖啡酸己酯和咖啡酸苯乙酯对桑丁香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咖啡酸丁酯、咖啡酸苯乙酯对桑丁香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1.0 cm。进一步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初筛有抑菌活性的4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对桑丁香假单胞菌的MIC_(50)值和MIC_(90)值,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咖啡酸戊酯、咖啡酸丁酯、咖啡酸苯乙酯、咖啡酸己酯。试验结果提示,初筛的4种咖啡酸酯类衍生物具有开发为桑疫病防治专用抑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南方水稻田常与桑园相邻,在稻田施药时经常会出现因药液飘移污染桑叶,进而引起家蚕死亡的现象,给养蚕业造成重大损失。为明确稻田常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对家蚕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探究了10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98%肟菌酯原药、30%肟菌酯悬浮剂、42%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0%啶氧菌酯·丙环唑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40%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50%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家蚕2龄起蚕96 h的LC50>200 mg/L,对家蚕均为低毒;98%啶氧菌酯原药、96%嘧菌酯原药及60%嘧菌酯·氟酰胺水分散粒剂对家蚕的LC50分别为123.191 mg/L、153.155 mg/L和78.424 mg/L,对家蚕均为中毒。在采桑养蚕期,低毒级药剂及其混合剂在桑园周边稻田等环境使用对家蚕均较为安全,中毒级药剂及其混剂应选择无风天喷雾,避免雾滴飘移污染桑叶。  相似文献   

16.
雒富春  袁庆华  王瑜 《草地学报》2016,24(1):165-170
为了筛选防治苜蓿(Medicago sativa)锈病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本试验采用盆栽喷雾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及5种复配剂对苜蓿锈菌的毒力,并比较不同复配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在单剂毒力测定中,苜蓿锈菌对嘧菌酯最敏感,EC50为1.8809mg·L-1;甲基硫菌灵的毒力最弱,EC50为747.0022mg·L-1。按照不同杀菌机理的药剂复配机理,嘧菌酯和戊唑醇复配中,1:9组合产生相加作用,其余比例复配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5:1增效作用最强,增效系数SR为4.9684;嘧菌酯和烯酰吗啉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强的是以1:3组合,增效系数为5.1114,但二者以9:1复配时产生拮抗作用;嘧菌酯和代森锰锌复配,1:7复配组合增效系数SR为4.5757,协同增效作用比较明显。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增效作用最强的是1:5复配组合,其增效系数SR为5.2276;与百菌清的复配,1:7复配组合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增效系数SR为5.8058,因此,从单剂防效看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效果最好,复配剂中,吡唑醚菌酯和百菌清以1:7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筛选防治梨锈病的有效杀菌剂,给梨园锈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六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六种杀菌剂对梨锈病的防治均有效果。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25 ga.i./hm2对梨锈病的防治效果最佳,药后8d达到64.56%;250 g/L吡唑醚菌脂乳油180 ga.i./hm2起效最快,防治效果次之,为59.27%。[结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25 ga.i./hm2和250 g/L吡唑醚菌脂乳油180 ga.i./hm2防治梨锈病的效果好,且对病斑均有治愈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农药的广泛使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农药对人类生存环境、身体健康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文综述了新型杀菌剂嘧菌酯在环境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及其对生物的毒性效应。环境介质的温度、p H值及嘧菌酯在环境中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均对嘧菌酯在环境中的残留和降解产生影响。嘧菌酯对水体、土壤中的生物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魏勇  高嵩涓  曹卫东  段廷玉 《草地学报》2021,29(8):1605-1614
土传病害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绿肥作为高效清洁的有机肥源,与主作物合理搭配,可有效降低主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的重要措施。因此,综述绿肥对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与机制,对于绿肥推广应用和土传病害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绿肥影响作物土传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传真菌病害和线虫病害,且大多数研究表明,绿肥可通过增强主作物整体抗病水平,对病原菌的化感抑制作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中拮抗菌多样性和丰富度等,显著降低主作物土传病害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然而,绿肥影响主作物病害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绿肥-主作物搭配模式和绿肥调控主作物病害的社会经济学效益仍需探究。同时,加强绿肥-主作物病害一体化防控及绿肥与根际促生菌、生防菌等其他有机改良剂或与适当的化学防控措施之间协同作用的研究,是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黄皮炭疽病是危害海南黄皮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找出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大田喷雾法对嘧菌酯等6种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供试药剂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四种药剂防治黄皮炭疽病的效果较好。在第三次药后10 d,叶片炭疽病防效69.94%~77.03%,果实炭疽病防效81.32%~89.62%。建议在黄皮炭疽病发生初期应用上述药剂进行轮换施药,施药次数为3~4次,隔7~10 d喷1次,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