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劲兵  万青 《甘肃农业》2006,(4):101-102
六安地处皖西大别山区.是安徽省内经济赶发达的革命老区。这里过去偏僻、贫弃而少有人涉足。然而这儿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发挥资菲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是六安各级政府要考虑的问题。作者认为六安市应在“中部崛起”、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大好形势下.应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皖西地区脱贫致富的主早产业,从而推动皖西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全面。  相似文献   

2.
郝李霞  张广胜  姚家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66-8668,8705
通过对皖西地区交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基于对皖西旅游业客流方向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六潜高速的投入使用对皖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变了皖西旅游业的客源方向,开拓皖西旅游业市场;改变了皖西旅游业的客源结构,不断吸引国内高端游客、深度游客来皖西观光旅游;该交通要道提高了皖西客源的通达性,使之成为安徽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纽带,强化了与周边地区旅游景点在地域上形成集群效应,提高旅游景观的游览价值。  相似文献   

3.
雁鹅     
《中国畜禽种业》2008,4(8):23-23
雁鹅是我国灰色鹅品种中的代表,其原产地与皖西白鹅同源,产于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地区,主要是霍丘、寿县、六安等县市。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和江苏省的镇宁丘陵山区。原产地的雁鹅后来逐渐向东南移。现在安徽的宣城、郎溪、广德一带和江苏西南的丘陵地区形成了新的饲养中心。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生态农业建设是安徽建设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坚持综合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以及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并探讨了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5个基本生态类型区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布局与建设重点,最后提出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即:(1)倡导生态文化,积极开展能力建设;(2)完善政策,健全法规体系;(3)广辟财源,增加资金投入;(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5)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传友 《农业考古》2006,(5):164-167,171
皖西是我国著名的古老茶区之一,在汉代就有茶树的栽培利用。魏晋六朝以后形成商品,茶叶行销北京冀鲁豫晋陕地区和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地区。皖区地区先后培制了六安小岘春、六安龙芽、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齐山云雾、舒城兰花、皖西黄大茶等名茶,蜚声中外。千百年来,皖西地区留存下了许多有关茶的习俗,成为并丰富了皖西地区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皖西茶俗主要表现在采茶、制茶、售茶、饮茶方面。  相似文献   

6.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安徽省霞山县供销社唐家模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中,是唯一的不含茶头和茶梗,由单片鲜叶制成,属绿茶类的特种片形茶。因其形似瓜子,故称“瓜片”,又名“片茶”。又因其历史上集中在六安销凭和外运,遂冠以“六安瓜片”两名世。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地区的六安、...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六安段饮用水源污染隐患突出,生态功能下降,季节性污染严重,城区水域景观功能弱化。基于DSR模型,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淮河流域(六安段)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5年至2010年淮河流域六安段的生态安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0年,淮河流域六安段生态安全状况正在不断改善,生态安全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生态安全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其仍然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人类不仅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减轻和解除生态环境的威胁,从而使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健康和完整。  相似文献   

8.
皖西的■民与茶馆及其它安徽省霍山县农业局徐志明,李贤梅,杨启见,李传轼“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实产自霍山之大蜀山也”。这是明人许次纾《茶疏》中语(书成于1597年)。皖西自古多产名茶。由于远古代造...  相似文献   

9.
雁鹅     
<正>雁鹅是我国灰色鹅品种中的代表,其原产地与皖西白鹅同源,产于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地区,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和江苏省的镇宁丘陵山区。原产地的雁鹅逐渐向东南转移,现在安徽的宜城、郎溪、广德一带和江苏西南的丘陵地区形成了新的饲养中心。在江苏分布区,通  相似文献   

10.
安徽大别山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既影响其辐射范围内生态产品的供给,更扩及相邻省市地区的生态安全。在合理规划该区域发展定位基础上,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红色影视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借以畅通融资渠道,优化产业布局,落实转移支付,创新培养机制,扩大公众参与,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