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碱淖湿地遗鸥及水鸟的种群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碱淖湿地位于中国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上,水鸟分布较为集中,是遗鸥、大天鹅等珍稀水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通过对红碱淖湿地遗鸥及水鸟的种群和分布进行了8 a的实地调查和研究,统计分析了红碱淖2001~2007年的遗鸥和水鸟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红碱淖湿地的遗鸥繁殖巢数达5 036巢,种群数量10 072只,已成为全球最大遗鸥种群,在此基础上,还总结了红碱淖湿地7目14科55种水鸟的分布和保护价值,为水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对红碱淖湿地遗鸥及水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陕西省鸟类资源调查中,对红碱淖遗鸥繁殖、食性及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在介绍遗鸥繁殖期食性的同时,首次指出遗鸥成鸟偷食鸟卵和吞食幼鸟的同类相食特殊取食行为,并对该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遗鸥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最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2021年6月9日,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生一起野禽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了解该起疫情的发生经过、可能来源、内部传播方式以及对外扩散风险,组织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发现:5月27日该保护区的黑颈??种群开始发病死亡,28日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后上报疫情,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截至6月26日,累计死亡黑颈??5 486只,未见其他鸟类及周边家禽异常死亡。采样检测发现,野禽环境中病毒污染面较小,家禽中未检出病原,家禽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较高。调查认为:疫情由迁徙候鸟感染禽流感病毒传入引起,发病局限于野禽;因红碱淖水质碱性较强,病毒存活时间较短,疫情经湖水传播的风险性较小。疫情确诊前,保护区已采取了无害化处理病死禽、消毒、人车管控等措施,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对周边家禽开展了禽流感紧急疫情排查和强化免疫。因此,结合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推断疫情由野禽向家禽扩散风险很低。本次疫情提示,应多部门密切协作,持续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监测工作,做到疫情早发现,果断处置,以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4.
2016年5月2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双猫头湖发现了遗鸥。2016年和2017年,利用无人机监测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遗鸥新的繁殖群、繁殖地进行了考察。计数遗鸥810只,约410个繁殖对。繁殖地为湖上2个岛,植被稀疏。另观察到其他鸟类48种。遗鸥食物来源为数量巨大的摇蚊类和豆娘。此次发现为遗鸥在我国繁殖地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6日,陕西神木县陕北白绒山羊大赛在红碱淖边上的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举行。来自全县19个乡镇和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选送的86只白绒山羊参加了比赛。经激烈角逐,中鸡镇刘振华和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饲养的白绒山羊分别夺得了本次大赛公、母羊冠军,同时分别获得了大赛组委会颁发的3000元奖金,另有15只羊分别夺得亚军和季军。  相似文献   

6.
1991年6月—9月对世界濒危物种──遗鸥进行人工饲养。本文对遗鸥雏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食性、食量、生长发育和羽色变化等做了记述。  相似文献   

7.
白屈菜是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其药理活性多样。白屈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分为苯并菲列啶型、阿朴菲型、原托品型和原小檗碱型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白屈菜碱、二氢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白屈菜的传统功效为利尿、镇痛、解毒和止咳,现代研究表明其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肿瘤、抑菌、保肝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文对白屈菜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从质量传递与溯源、化学成分可测性、化学成分特有性及化学成分有效性等方面对白屈菜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发现苯并菲列啶型生物碱中的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可作为白屈菜的主要Q-Marker,用于评价白屈菜的质量水平,该结果可为白屈菜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遗鸥在陕发现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振武 《野生动物》2001,22(4):39-39
遗鸥(Larus relictus)中型水鸟,体长约440毫米。头、上颈黑色;眼和嘴之间苍褐色,眼后有白斑,上体灰色下体纯白,腰和尾羽白色,嘴和跗跖红色。见于大型水域。 遗鸥是世界濒危物种,被列入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物种。多年来遗鸥濒临绝种;而且所知情况很少,根据文献记载,遗鸥在国外仅分布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斯克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湖。国内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新疆、江苏等地。据我国科学家近几年研究表明;遗鸥主要在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有较大的繁殖群,为世界已…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鉴定,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以白屈菜红碱包合率为指标,考察β-环糊精包合过程中包合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3个因素,确定最佳包合条件;对β-环糊精甲醇溶液、白屈菜红碱甲醇溶液、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甲醇溶液及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混合物甲醇溶液进行紫外扫描,鉴定。结果表明: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包合比6∶1,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30 min;经该工艺制备的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不同于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及其混合物。说明可用该工艺制备白屈菜红碱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0.
小檗红碱作为小檗碱的主要代谢物之一,属于原小檗碱类化合物,是一类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微生物、抗炎、降糖降脂等药理作用。论文就小檗红碱的性质、药物代谢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小檗红碱的相关药理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遗鸥(Larus relictus)是列入《红皮书》中的世界濒危鸟类。中国将其划为一级保护动物,加以重点保护。但是,这种非常罕见的遗鸥,人类对其了解甚少,研究工作几乎是空白。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遗鸥的确切分布范围,对它们的生态习性更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2.
水淹干扰对松嫩草原三种禾草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明1998年水灾对松嫩草原禾本科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对不同水淹干扰梯度上的羊草、碱茅和野稗种群进行了格局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禾草主要表现为集聚型分布,水淹干扰对同一物种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影响不显著;水淹干扰通过促进土壤物质的水平交流,降低了土壤异质性,从而减小了靠种子繁殖的禾草(如碱茅、野稗)种群的分布格局强度;水淹干扰对靠地下根茎扩繁种群的羊草的分布格局规模影响甚微,对靠种子繁殖种群的禾草的分布格局规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洪水对种子等繁殖体的二次散布作用对种子的分布产生影响,使得后续生长的种群更加趋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放牧试验设计,结合对比分析、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荒漠草原主要种群与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关系及在放牧条件下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大,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主导种群地上现存量占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比例下降,且主导种群与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线性关系减弱;不同年度间主导种群占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比例以及线性关系会产生变动;短花针茅种群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强于无芒隐子草种群和碱韭种群,但无芒隐子草种群在降雨较好年份具有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聊红槐是由聊城大学农学院专家从国槐自然种群中发现并选育的槐树新品种。该品种于2007年7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组织的植物新品种DUS实质审查,10月份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V∶V),流动相用磷酸调pH为3.0,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结果显示,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含量为12.36%,白屈菜红碱含量为5.29%,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99.14%,变异系数分别为1.28%、1.11%.  相似文献   

16.
研究红茂草异紫堇碱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红茂草异紫堇碱灌胃10 h,后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病理模型,16 h后测定小鼠肝指数、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变化。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病理模型,用不同浓度的异紫堇碱灌服10 h,测定小鼠肝指数、血清中IL-1β、IL-2、INF-γ和TNF-α含量变化,同时进行肝脏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观察。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异紫堇碱给药组血清中AST、ALT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匀浆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抗氧化酶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2和INF-γ含量显著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红茂草异紫堇碱作用后肝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地减轻,高剂量的异紫堇碱(330.96 mg/kg)对肝组织的保护程度最为明显。说明红茂草异紫堇碱对实验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DLF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抑制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红茂草生物碱提取方法及指纹检测技术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茂草[Dicranostigma leptopodum(Maxim.)Fedde]又名秃疮花、秃子花、勒马回,系罂粟科红茂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和山西等省(区)低山平川地带。红茂草中含有异紫堇碱(laooorv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紫堇碱(Corvdine)、异紫堇啡碱及木兰碱(Magnoflorine)等生物碱,其中异紫堇碱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已经制定了中药材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8.
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对不同轮牧时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放牧时间各轮牧小区主要植物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群种短花针茅的高度在晚放牧的小区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碱韭的盖度和密度表现最佳。与早放牧小区相比,晚放牧小区短花针茅、碱韭、无芒隐子草以及栉叶蒿地上现存量较高。各主要植物种群尽管在高度、盖度和密度对不同放牧时间的响应不一致,但晚放牧能够有效地提高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博落回生物中4种主要生物碱[血根碱(SAN)、白屈菜红碱(CHE)、别隐品碱(ALL)、原阿片碱(PRO)]及2种代谢物[二氢血根碱(DHSA)、二氢白屈菜红碱(DHCHE)]的药理、毒理及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残留研究,以期全面了解6种生物碱的药理学特征,为深入挖掘博落回活性物质在养殖生产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常山碱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采用中性红试验和MTT法分别测定常山碱对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作用及其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常山碱浓度在0.01-5.00μg/mL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P0.05),对巨噬细胞代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结果提示,常山碱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