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豆短叶柄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光合冠层的充分繁茂但又不过分郁蔽是截获更多光能,取得高产的基础。据研究,由于品种特性的不同,最适宜的叶面积系数也不相同。比如早期研究结果认为大豆、水稻、小麦等最适宜叶面积指数为4。但近年研究结果认为应超过4。 提高群体最适叶面积指数,主要应从育成适于密植的品种来解决。据研究,分枝多少、叶柄角度及叶柄长度均影响大豆品种对密度的反应。分枝多少又很易受密度及环境的影响,叶柄角度虽然有某些差异但并未能明显改变株冠结构。从表现上看,缩短叶柄能明显地改变株形。因此,选育短叶柄品种,对于提高群体密度,提高最适叶面积指  相似文献   

2.
大豆不同叶位叶柄维管组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典  苗以农 《大豆科学》1993,12(2):100-106
大豆叶柄维管束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植株主茎第三复叶以下叶位叶柄中有五个大型和五个中型维管束并交错排列,第四——十四复叶叶位叶柄则有大、中、小型维管束并交互排列。不同叶位叶柄的大型维管束数目皆为五个,中部叶位叶柄具有较多的中小型维管束。中部叶位叶柄大中型维管束面积大于其他叶位叶柄。新品种比老品种具有较多的维管束数目和较大的维管束面积。维管束组织性状与饱和CO_2同化率具有较大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叶柄电导法鉴定橡胶无性系抗寒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橡胶叶柄切段比叶圆片更适于作电导法材料。0℃/45h低温强度能鉴定出品系抗寒力差异。电解质渗出率、伤害率及相对抗性指标适用于橡胶无性系抗寒性测定。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大豆脂酶同工酶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豆幼苗脂酶同工酶谱比较稳定,酶带明确,具有较为明显的种的专一性,可作为大豆分类和进化等研究工作的指标。对栽培大豆G.max和野生大豆G.soja的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与形态分类学的研究相互映证,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大豆花叶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探索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遗传的性质及遗传方式,本文研究了由4个感病丰产品种和4个抗病品种配置的12个杂交组合的F_1和F_2代以及其中两个组合的F_3代。为了保证正确鉴定F_2代的分离比例,采用两次汁液摩擦接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0个组合的抗病性是由一个单一显性基因控制的,F_2代抗病与感病的分离比例是3:1。另有两个组合的抗病与感病的分离与3:1的理论值不一致。通过F_3代株系鉴定结果,进一步证实其中两个品种的抗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支配的推断。  相似文献   

8.
一、安徽省大豆生产简况 安徽省是我国黄淮流域大豆的重要产区,栽培历史悠久,距今二千五百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大豆成文的记裁,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诗经》中写道:“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说明当时淮北人民已经把大豆当作主食之一。目前安徽省大约有大豆面积一千万亩左右,位居全国第四位,在农作物生产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对大豆幼苗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韩庆新  辛惠普 《大豆科学》1990,9(2):157-162
大豆根腐病系由多种土传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本试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Fusarium oxysporum以及Rhizoctonia. solani对大豆幼苗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其中又以Fusarium oxysporum占明显优势,是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发生的主要致病病原菌,温暖和土壤稍干燥的条件下有利于该病原菌的使染和危害。  相似文献   

10.
利用Van Soest方法测定了甜菜叶柄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3种起支持作用的大分子多糖的百分含量,并初步分析了多糖含量与叶柄机械强度间的关系。测定结果表明,用Van Soest测定甜菜繁茂期功能叶片的叶柄中3种多糖含量方法可行;初步推断叶柄硬度与纤维素含量、叶柄韧性与木质素含量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大豆根腐病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大豆根腐病在黑龙江省各农场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左右,是一个新的严重威胁大豆生产的病害。此病系由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腐霉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从种子萌发后7—10天即可侵染幼根,以后随着生育期加长,病情逐渐加重,花荚期达到高峰。发病与土壤温度、湿度关系密切,同时,受茬口、栽培方式、肥料种类及根部害虫危害影响。大豆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但尚未发现高抗品种。在药剂防治方面,多菌灵与福美双或克菌丹混合拌种,对提高保苗率、减轻病情作用较大。被认为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沈文飚  冯晴 《大豆科学》1999,18(1):22-26
以对SMV-a株系抗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染SMV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科丰1号接种SMV的早期,PAL和POD活性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明显下降,相反感病品种1138-2和徐豆1号的SOD和CAT活性明显上升,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则小于抗病品种,而1138-2的PAL活性则低于相应对照。  相似文献   

13.
聚氨基葡萄糖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宝英  张举梅 《大豆科学》1997,16(3):269-273
采用室内平板测定,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聚氨基葡萄糖对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Pythium,Rhizoctonia,Phytophthora的抑菌作用;评价了Cn对大豆根腐的的生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Cn对根腐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Cn处理大豆种子,大豆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下降,防效达42.6-46.9%,同时Cn可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植株生  相似文献   

14.
大豆锈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锈病病菌(Phakopsora Rachyrhizi Syd.)的7个菌系接种在8个鉴别寄主上,按照病原的致病力强弱(病斑反应型)初步分为A、B、C、D4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A的致病力最强,对各个鉴别寄主都为感病,生理小种B、C、D的致病力比较差,可通过各鉴别寄主区分开。  相似文献   

15.
砂姜黑土是淮北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多为麦豆两熟制,其中大豆单产较低,长期徘徊在100多斤。为了迅速提高大豆产量,改进品质,我们于1981—1982年初步研究了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土壤供肥及植株养分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大豆产量空间分布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南方地区现有品种(系)间产量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产量在群体冠层中主要分布于上层、中层和主茎,但品种(系)间有相当大的变异。根据上、中层和主茎产量百分率可把品种(系)的产量空间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上层型、均匀型和中层型,在水平方向上分为主茎型、并重型和分枝型,共组合成9种空间分布类型。垂直分布的均匀型和水平分布的主茎型和并重型是高产的空间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9.
大豆不同来源短叶柄性状的遗传和有关农艺性状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吉林引入的短叶柄材料公交7622—4—1—4 在南京与2 个长叶柄亲本南农94—524、洪引1 号杂交,表现一对基因分离结果,其与南京发现的短叶柄材料NJ90L—1SP杂交,F1 和F2 均表现为短叶柄,表明二者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因NJ90L—1SP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故推论公交7622—4—1—4 可能亦受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从南农86—4×D76—1609 组合BC2F2 群体初步结果表明,D76—1609 短叶柄性状与豆荚伏茸毛间存在连锁现象,重组率r= 3.01±1.21% 。源于NJ90L—1SP和公交7622—4—1—4 的短叶柄叶枕不正常,农艺性状较差,尚难直接利用;源于D76—1609 的短叶柄与长叶柄后代相比表现晚熟、较易倒伏,但有可能获得高产、抗倒重组类型。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PEG—高pH—高钙的方法对大豆和豌豆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获得了10—36%的融合率。大豆原生质体游离的混合酶液为2% Cellulase ONOZUKA R-10,2% Hemicellulase-Rhozyme, 1% Pectinase Sigma;豌豆原生质体游离的混合酶液为2%Cellulase ONOZUKA R-10,2% Hemicellulase sigma,1% Pectinase Sigma。原生质体的密度对融合的影响很大,以10~4—10~(?)/毫升的密度适合原生质体融合及有利细胞分裂。品种间融合率有差异。融合体用高国楠的KM8P培养基培养,经过多次分裂,获得了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