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肉质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基因技术应用于肉质改良成为可能。因此,概述了肉质性状的评价指标、调控肉质的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为加快猪肉质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河乌猪与大河猪(乌金猪)肉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同步选留大河猪(乌金猪)(腌公猪20头)、大河乌猪(腌公猪40头)进行育肥试验,大河猪达85±5kg、大河乌猪达90±5kg时各试验群体随机选出10头共20头进行屠宰,主要测定肌肉pH值、肉色、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滴水损失、等级肉比例、粗脂肪、干物质、氨基酸、脂肪酸、肌肉组织学特性、A-FAB基因和RYRI基因等肉质指标.其它胴体品质及产肉性能指标则按<胴体分割记录表>项目内容测定记录.结果表明,大河乌猪较大河猪胴体品质和产肉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改善,生产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有效地保持了大河猪在肉质性状上的优势,并在滴水损失、失水率、大理石纹等评分都优于大河猪,而大河猪具有极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大河猪肌内脂肪超过6%,大河乌猪略有下降,仍保持较高水平.此外,两品种在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上差异不显著,也说明大河乌猪的选育过程中保持了大河猪在脂肪和蛋白质组成与结构上的优良性.两品种检测结果,所有个体RYRI基因均为CC型纯合个体,表明大河猪及大河乌猪种群属于应激抵抗群体.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肉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肉质的生化遗传以及影响肉质的主效基因和与肉质性状连锁的QTL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猪MyoD1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yoD基因家族能促使肌肉转化,影响着肉质品质.为了研究MyoD1与肉质性状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杜长大三元杂交猪MyoD1基因第1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为了将第1外显子(长630 bp)全部扩出,故将第1对引物设在MyoD1基因的5'UTR上.结果显示:MyoD1基因5'UTR的119 bp处发现G>A的突变,第1外显子387 bp处发现C>T突变,经检测这2个突变均为AA和AB基因型,2个变异位点在群体中都是AA型为优势基因型,且都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在5'UTR上的突变对猪肌肉的肌内脂肪和pH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而在第1外显子上突变对本试验所研究的肉质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肉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肉质的生化遗传以及影响肉质的主效基因和与肉质性状连锁的QTL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猪肉质性状的评定指标以及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几个基因.即氟烷基因、RN基因、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钙蛋白酶家族的相关基因、MyoD基因家族和黑素皮质素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取长白、约克、荣昌猪和约长猪等 4个代表性品种和组合的猪只 6 7头 ,收集其屠宰后的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测定结果。分析肉质性状间、胴体性状间及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肉质性状间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相关 ,尤其以失水率和贮藏损失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r=0 6 4 4 2 ;Pr =0 0 0 0 1)。胴体性状间也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 ,以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r =0 8810 ;Pr =0 0 0 0 1)。而且 ,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在总体上存在中等偏低的颉颃关系  相似文献   

8.
猪肉质性状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猪肉质性状分子遗传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猪肉质性状分子遗传研究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共两批,每批供试猪8头。宰后分离血清,测定肌酸磷酸激酶(CPK),并取股二头肌作糖元、乳酸、pH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运输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并得出集装运输优于散装运输。  相似文献   

11.
12.
猪肉性状为综合性状,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因素很多.分别探讨了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猪肉质性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质性状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对肉质性状的改良是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概述了猪肉质性状的定义与测定方法;评述了肉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和已确定的主效基因及候选基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猪肉质性状改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设计 ,对可能影响猪肉品质的品种及氟烷基因型效应进行研究。选取长白猪、约克猪、荣昌猪和约克×长白F1代约长猪 4个品种和组合的猪只进行试验 ,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较大。各品种和组合按肉质优劣排序为 :荣昌猪 >约长猪 >约克猪 >长白猪。约长猪在肉质方面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氟烷阳性纯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显著差于阴性纯合子个体 (NN)和杂合子个体 (Nn) ;杂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居于两纯合子个体 (NN和nn)之间 ,与NN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但显著优于nn个体 (达5 %显著水平 )。  相似文献   

16.
槐猪FTO 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杭槐猪为试验材料,对FTO基因5′上游区域SNPg.-167TG、第一内含子SNPc.46-139AT和第三外显子同义突变SNPc.594CG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等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3个突变分别产生Eco RⅠ、XapⅠ和Bsh1236I等3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结果表明:被测猪群在3个位点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态性,PIC值分别为0.276、0.343和0.235,各位点等位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g.-167TG位点,等位基因G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791,然而,TT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c.46-139AT位点,等位基因T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674,相对于AA基因型,TT基因型显著降低了背膘厚度;c.594CG位点,等位基因G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837,各基因型个体之间在3个被测性状中差异均不显著。因此,FTO基因g.-167TG和c.46-139AT可作为槐猪肉质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7.
乐平猪和萍乡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方猪种萍乡猪和乐平猪及作对照的丹麦长白猪胴体品质、后腿肌肉发育、肌肉理化及组织学特性的研究表明:两个地方品种产肉力均较低.乐平猪则更易肥、瘦肉率低;后腿肌肉占半胴肌肉比例,3品种接近,但部分肌肉块占半胴及后腿肌肉的比例有显著的品种间差异.肉质以乐平猪最好,萍乡猪次之,长白猪最差.因乐平猪表现为大理石纹好.pH_2和肌内脂含量高及失水率低;肌肉的微观及超微结构,除线粒体面积两个地方猪小于白猪外,3品种均无显著差异.另外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产肉力与肉质有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消化能(DE)水平日粮对圩猪生长性能、肉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圩猪适宜的DE水平.[方法]选用24头体重为(38.7±4.91) kg的健康圩猪,随机分为高能组、中能组和低能组3个处理组,饲养于采食量和体重可实时自动记录的自动饲喂系统内,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公母比例3∶1.试验期分为生长期(35 ~ 60 kg)和育肥期(60 ~ 80 kg)2个阶段.生长期日粮粗蛋白(CP)为16%,高能组、中能组和低能组的DE水平分别为13.54、12.93和12.32MJ/kg,肥育期日粮CP为14%,3组的DE水平分别为13.66、13.04和12.43MJ/kg.试验期耗料和体重实时自动记录,试验结束时,每组选取6头(4♂2♀)体重相近猪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质,同时全部试猪实行前腔静脉采血以进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在生长期,高能组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中能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但二者的F/G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成本差异不显著(P>0.05);肥育期日粮不同水平DE对ADG和F/G的影响与生长期相同,2个时期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和增重成本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能组背膘厚显著低于中能组(P<0.05),虽然也低于低能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屠宰率、pH1h、PH24h和剪切力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日粮DE水平对9,12-十八碳二烯酸含量的影响与对背膘厚的影响相同,显著低于中能组(P<0.05),虽然也低于低能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能组的十六碳-顺-9-烯酸含量显著低于低能组(P<0.05),高能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中能和低能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中能组(P<0.05);日粮DE水平对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中肌苷酸和氨基酸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当CP为16%时,圩猪生长期日粮DE水平以13.54 MJ/kg为宜;当CP为14%时,圩猪育肥期日粮DE水平以13.66 MJ/kg为宜.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探究苏姜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质(H-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2种内切酶HinfⅠ和HaeⅢ的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40头苏姜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猪群5'-上游区Hinf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酶切得到HH、Hh、hh 3种基因型,H等位基因频率为0.6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1 5),第2内含子区HaeⅢ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酶切得到DD、Dd、dd 3种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0.70,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31 8);苏姜猪群的HinfⅠ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H-FABP基因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表现为HH基因型﹥Hh基因型﹥hh基因型及dd基因型﹥Dd基因型﹥DD基因型(P0.05),对大理石纹的影响表现为HH基因型﹥Hh基因型﹥hh基因型及Dd基因型﹥dd基因型﹥DD基因型(P0.05)。表明苏姜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多态性对其肉质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圩猪生长性能、肉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圩猪适宜的蛋白质营养水平。【方法】选用平均体质量约为35kg的健康圩猪24头,按照公母比例1∶1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采用种猪自动饲喂系统饲喂,耗料和体质量实时自动记录。试验期共分为2个阶段(生长期:35~60kg;肥育期:60~80kg)饲养,1,2,3组生长期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80,160和140g/kg,肥育期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60,140和120g/kg。3个处理组除粗蛋白水平不同外,其他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试验结束时,对全部试猪前腔静脉采血以进行血液生化指标与部分内分泌激素浓度的测定,同时每组选取4头体质量相近的公猪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质。【结果】在育肥阶段,日粮中粗蛋白含量最少的试验3组料体质量比极显著高于1组和2组(P<0.01)。除屠宰后24h肉样的pH值和亮度(L)值外,各组间肉质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1组屠宰后24h的pH值显著低于2组(P<0.05),而L值显著高于2组(P<0.05);1组的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2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3组(P<0.01),但均与2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血清尿素氮浓度下降,3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试验1组和2组(P<0.05),血清甲状腺素T3浓度显著高于2组(P<0.05)。【结论】在日粮消化能水平为12.77MJ/kg时,圩猪生长期和肥育期日粮粗蛋白水平均以140g/kg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