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土设备制作的平菇、榆黄蘑栽培种,发菌快、易操作、感染杂菌率低、菌种质量高。具体做法如下:1装袋菌袋可选用0.04cm厚、15cm宽、30cm长的聚乙烯菌筒。每袋装300g干料。培养料配方:豆秸(粉碎)83%,麦麸10%,玉米面5%,石膏1%,石灰1%,含水量60%。装好料后,用线以活扣结扎封口。2灭菌可用敞口柴油桶作灭菌锅,内装水30kg左右,以煤火加热。灭菌桶围上棉被保温,每桶竖装150袋,加热至冒大汽后,覆薄膜并用绳扎住,而后以文火维持10小时,保持桶温100℃,灭菌过程中要防漏气,中间不…  相似文献   

2.
笔者栽培平菇多年,摸索出一种具有多种优点的简易栽培法。 具体做法:将28cm的塑料筒膜裁成70cm长,制成栽培袋,把发酵好的栽培料装入呈长约49cm(两块红砖总长)菌袋,压实料,待发好菌,用泥土把菌筒码成菌墙(似砖厂畦床上码好的砖坯),菌墙层与层,袋与袋间砌2~3cm厚的泥。菌墙两头事先砌两个宽50cm、厚24cm的码头,中间稍高于两码头,以利以后分排雨水。菌墙码好后再在每相邻的两菌墙上插上竹片,覆好薄膜,即成一条条适于平菇生长出菇的单棚。靠边的菌墙可在其外侧埋一排木桩,架上横木,再架上竹片,把…  相似文献   

3.
灰树花室外仿野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金山 《食用菌》2001,23(1):33-34
近年来,灰树花由单一的室内袋栽发展到室外仿野生栽培,从而提高了产量。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制种时间 灰树花适宜出菇期为5月中旬~10月上旬,菌袋覆土时间掌握在3月下旬至下月底,所以制菌袋应安排在2月上旬,原种应在10月底到元月初开始制种。2 菌袋制作 一般以板栗树为主的壳斗树材最为理想。其配方:棉子壳42%,栗木屑40%,麸皮16%,红糖、石膏、微肥各1%。pH5。5~6.5,含水量60%。装袋(17cm×30cm×0.045cm聚丙烯),中间打直径 1.5~2cm的孔,深为2/3袋。套上套环和塞棉…  相似文献   

4.
在室(棚)内,先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铺30cm厚无霉干麦秸。把菌袋以“井”宇形分3层分行排列在麦秸上,行距、墙距30cm。然后用干麦秸将行、墙间填满后,上面再盖上30cm厚干麦秸,再用塑料薄膜封盖严密。如在室(棚)外,塑料膜上再加盖1~2层玉米秸捆,以保堆温。白天阳光充足时,再撤下玉米秸捆,以光增温,夜间再盖好;封盖5~15天时,翻袋以保袋温均匀。 此法可免去用炉火或暖气加温的麻烦,30天左右,菌丝可发满袋,40天左右即可出菇。冬季麦秸保温发菌法@王冬梅!河北泊头市洼里王镇季家八里庄村  相似文献   

5.
廖秀娥  张儒发 《食用菌》2001,23(5):29-29
柱状田头菇不脱袋墙栽,菌柄弯曲,商品性差;不脱袋竖栽,虽克服菌柄弯曲,但占地面积较大。这两种栽培方法均需经常补水,又易受霉菌、菌蚊的困扰,7、8月高温、低湿只有少牧菌袋出菇;脱袋全埋土栽培,从5月上旬开始,11月上旬尚可出菇,但菌柄长 4~5cm时,菌盖即开伞,菌柄未能增粗、伸长,生物转化率较埋土露头栽培低15%左右,现将柱状田头菇埋土露头裁培要领介绍如下。1 栽培时间 栽培柱状田头茹地点海拔为254m,1996~2000年,气温最高 35~39C,最低-0.2~-3 C(1997年最低温度-10.…  相似文献   

6.
酵素菌是一种生物秸秆腐熟新技术。本站长期从事纯秸秆栽培平菇,为了探讨酵素菌发酵秸秆栽培平菇技术。笔者通过学习、实践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菌种 引进当家品种秸秆型GN9108,运用秸秆栽培,用麦粒种较好。2秸秆处理 将秸秆(稻草)切成3~4cm,加入适量的水,含水量达65%左右,然后加入经扩繁的酵素菌菌种(每100kg加2.5kg)拌合,遮阳发酵7~12天,中间翻料一次,闻有酒香味即可。3播种栽培 选排水较好处挖宽70~100cm、深20cm的畦床,并开排水沟,畦床内撒石灰粉消毒,将发酵好的秸秆…  相似文献   

7.
污染料栽培鸡腿菇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底我们将平菇、鸡腿菇、金针菇等的污染菌袋和劣质菌袋发酵后栽培鸡腿菇的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污染料的堆制发酵 将污染杂菌的菌袋和劣质的菌袋剖开取料,按5%和0.1%的比例分别加入生石灰和克霉净,调节含水量65%左右,拌匀进行常规堆制发酵。每次投料1500kg,共堆制3次,约4500kg。2 装袋播种及培养 采用 28cm × 50cm的聚乙烯塑料袋,按5层菌种4层料层播法将发酵好的料装袋接种(瑞七菌株),接种量为15%。料袋要求两头紧中间松,四周紧中央松,并在装好…  相似文献   

8.
一、早期密植摘心 畦宽1.2m,每畦栽3行,行距30cm,边行株距25cm,中间行株距15cm。当黄瓜长到12片真叶时(长春密刺)将中间行留2~3个瓜掐尖(摘心),当中间行黄瓜采收后将瓜秧拔掉,两行间距恢复到60cm,进行正常的上架管理。这样使前期苗数比原有增加近一倍(83%),前期产量明显增加,产值较高,可增加经济效益30%左右,每亩增收约1000元。 二、中后期“坐秧” 当第一茬早瓜采收基本结束时,把植株上部5~7片新叶或病害较轻的展开叶留下,其它下部的枝、叶、瓜一律打掉,但不要伤主茎。解开原…  相似文献   

9.
徐晖  梁瑞玲 《食用菌》2000,22(4):16-17
平菇CCEF99菌株是我所1996年驯化选育的一个优良菌株。现已在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等地推广种植。该品种在转潮、出菇量、商品特性等方面均被广大菇农接受、认可。其推广种植量有超越我所CCEF89菌株的趋势,现将该菌株特性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 平菇CCEF99 菌株菌丝体洁白、粗壮、浓密,子实体丛生,丛个体数9~18个,菌柄侧生或偏生,菌盖扇形,边缘圆正,菌盖直径 5~9cm,厚 1.0~1.5cm,柄长1~4cm,直径1.5~2.2cm。子实体颜色与生长温度有关,8~15℃子实体灰色,15…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简易菌袋封口新方法,而且效果极佳,现介绍如下:把装好袋的培养料上面压实、压平,然后用直径15cm的圆木棒在袋料中间扎一个深眼,深度以离袋底2cm为宜。料袋扎完眼后,把扎眼时带出的散料倒出来,防止散料堵住扎眼口。之后把料...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知道,所有食用菌在发菌的过程中是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尤其是在菌丝生长特别旺盛的中后期,食用菌的这种呼吸作用就愈加强烈,如不及时给予足够的氧气,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将会受到强烈的抑制,严重的会停止生长。为此,当食用菌发菌到一定时期就必须对菌袋扎微孔通气(即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然而,长期以来广大菇农都是用缝衣针或细铁钉来给菌袋扎微孔通气,这样操作起来速度慢,且很繁锁。笔者在长期基层下乡技术指导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剪一块长×宽为10 × 15cm、网孔为…  相似文献   

12.
平菇新品种庆丰518介绍庆丰518平菇是玉门市科普菌种站从110个平菇品种中选育的一株高产平菇新品种。其菌丝体洁白,粗壮,浓密,吃料快,原基密,出菇整齐,朵大肉厚叶片多。子实体黄褐色复瓦状丛生,菌盖直径10~15cm,肉厚2~3cm,柄长3~4cm,...  相似文献   

13.
国平2号是我菌协专家小组从国平1号平菇的一变异菌株中经组织分离选育出的一个黑色优良新菌株。经2年的多点栽培实践表明,其生物性状稳定,抗杂力强,发菌快,转潮快,出菇早,菇形美观,口感风味好,耐高温,韧性好,耐运输,菌盖色黑亮丽,产量高,市场俏销,是春、秋季平菇栽培的一个优良品种。一、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接种后5~7天菌丝长满管。早秋发酵料袋栽,菌丝15~17天满袋,18~20天现蕾,转潮4~6天。菇体蓝黑色,袋栽子实体丛生大朵、肉厚,菇盖直径8~24cm,柄长2~3cm…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利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平菇已很广泛,并逐步实现高产创收,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就栽培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办法介绍如下:1高温烧料早秋或晚春季节栽培平菇,如播种分层畦栽,料超过20cm厚或袋栽扎紧两头3~7天,料温极易超过30℃,造成烧料。预防办法:播种后经常喷水,15天内,早晚夜间通风降温保湿最关键。2发菌正常但不出菇料表层发菌,因料内温度过高而烧死菌种不能发菌,光照、温度和缺氧等掌握不当。预防办法:在菌丝体营养发育阶段,大棚覆膜后盖稻草等遮阳,保持棚内黑暗,…  相似文献   

15.
本栽培技术是在台前县实施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平菇袋栽高产新技术,以棉子壳为主料,生物效率达 200%以上;以黄豆秸为主料,生物效率达150%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在河南9月~12月10日,利用自然温度栽培平菇,把菌袋摆放在室外树荫和荫棚下或露天场地进行发菌。2 选择优良菌妹 菌株应选择发菌快,出菇早,转潮快,产量高,品质好,例如CCEF89,新831,丰抗90等。3 培养料配方 ①棉子壳500kg,石灰10kg,石膏粉5kg,磷酸二氢钾1kg,食盐1~…  相似文献   

16.
一、大白菜 大白菜收获后,在不受冻的条件下,应尽量晚入窖。入窖前将晾晒1~2天的白菜送到菜窖附近码在背风向阳处,菜根向下,一棵挨一棵地排放在一起,四周用草或稻秸覆盖,以防低温受冻。一般预贮20天左右方可入窖。入窖前要修整菜体,去掉根部土壤及腐烂的菜叶。窖底应铺6cm厚的干净河沙.再铺上一层稻秸。底层也可用木棍支垫。窖的中间留50~70cm宽的通道,两侧码菜。码菜的规格多为宽90cm、高2.3~2.7m,码菜距窖壁留10~20cm宽的间隙。较大的菜窖每隔10码留1码空位,以便倒菜。 管理:大白菜贮藏…  相似文献   

17.
夏季利用菌糠棚栽草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年6~8月份.气候闷热、蔬菜大棚、菇棚基本处于闲置期,利用闲置棚生产草菇.不仅可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又可实现周年化生产食用菌。1配料堆制 配方为平菇或金针菇菌糠80kg,麦秸粉23kg、石灰粉 9kg左右.多菌灵 0.1kg。水 170kg左右。将未霉变的菌糠打碎暴晒2~3天,按配方将料拌匀,堆积发酵,料堆高约1m,宽1~1.5m.长度不限.料堆压实(勿过紧),用粗约10cm的木棒,每隔1m左右打一个到堆底的洞、盖膜发酵,待温度升到65℃时.保持12小时左右翻堆、如此翻堆3次,当料有白…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作者在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果园,对10株1990年定植的山楂树的某些开花结果习性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介如下。按调查山楂幼树的结果母枝分为长旺的(>30cm)、长的(15~30cm)、中长的(5~15cm)和短的(<5cm),以中结果...  相似文献   

19.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 ,在姬菇菌袋播种后 8~10d ,发现大批菌袋有明显污染 ,严重抑制了正常菌丝生长。于是及时用 0 5~ 0 7cm的木棍或铁棍 ,在污染的菌袋四周扎 5~ 7cm深的孔 ,然后把菌袋按原来形式排起 ,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合时 ,经3~ 5d的培养 ,正常菌丝才开始向前吃料 ,生长速度加快 ,再过 10~ 15d ,姬菇菌丝逐渐淹没袋内霉菌落 ,最后菌袋发满变成洁白。以上处理措施 ,打破了常规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治疗的方法 ,既节省了药品投资 ,又避免了菌袋报废的经济损失。在我们当地栽培姬菇多用袋栽 ,它属保护性栽培 ,因两端封闭严密发菌…  相似文献   

20.
西葫芦套种香椿、荷兰豆进行秋冬温室栽培,收获时正值元旦前后,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较好的栽培模式。 西葫芦的栽培选用丰产抗病、株形矮小紧凑、雌花节位低的早青一代良种。10月10日,采用营养钵育苗,11月15日幼苗三叶一心时大小行定植,大行行距180cm,小行行距50cm,株距45cm。定植前施足优质基肥,整地做畦。667m2施腐熟有机肥4000~5 000kg,复合肥40~50kg,并施入0. 5~0.75kg的矮丰灵防止徒长化瓜。定植后室内温度白天18~25℃,夜间8~15℃,白天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