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魏菇是本所1997年育成的食用菌有性远缘杂交新品种。该菇由阿魏蘑( pleurotus ferulae)与本所1994年选育的香平菇(杂交亲本为香菇和平菇)杂交而成。菌柄洁白、质地脆嫩,菌盖浅灰至深灰色,兼有阿魏蘑的甜美风味和香平菇的较强抗逆性。经1998~1999年年初多批次栽培试验和菌株筛选,现已获得两个遗传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菌株,分别编号Lpk15和Lpk16。本文着重介绍香魏菇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菌种制作①母种制作: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  相似文献   

2.
白阿魏蘑肉质肥厚、色泽洁白 ,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白阿魏蘑产品的售价较高 ,再加上需求量不断增加 ,其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是许多菇农对白阿魏蘑栽培技术不太了解 ,只是受到影响而盲目栽培 ,缺乏相应的技术 ,生产管理不当 ,导致栽培失败 ,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 ,我们一直从事白阿魏蘑栽培技术研究 ,并通过推广实践 ,对白阿魏蘑栽培中的问题进行了观察研究 ,现将其总结成文 ,供广大生产者参考 ,以期促进我国白阿魏蘑产业的发展。1 菌种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 ,各地乱引乱繁 ,使白阿魏蘑菌种混乱 ;母种多次转管 ,一扩再扩 ,引起种性…  相似文献   

3.
尖鳞伞特性及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骥  何显 《食用菌》2000,22(6):13-14
尖鳞伞Pholiotasquarrosoides(Peck)Sacc是一种美味的木生食用菌,隶属伞菌目,球盖菇科,鳞伞属(也称环锈伞属)。在东北,野生尖鳞伞资源丰富,秋季大量发生,当地俗称刺蘑。为开发这一野生食用菌资源,笔者从1995年开始了驯化栽培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菌种制作 菌株是1995年8月上旬采于东北师大校园杨树上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的菌丝体。111 菌种保藏及测试用培养基 改良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维生素B15片,琼脂20g,加水定容至1000mL。112…  相似文献   

4.
翅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身茂  闫永先 《食用菌》2001,23(4):31-31
翅鲍菇中文名是刺芹侧耳白色变种,拉丁文学名为 pleurotus eryngii var.nebrodensis,也有称白阿魏蘑、白灵菇。与杏鲍菇(刺芹侧耳)、刺芹侧耳阿魏变种(阿魏蘑)亲缘关系很近,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商业性栽培的稀有食用菌品种之一。野生的翅鲍菇、腐生或寄生在我国新疆荒漠沙滩上生长的阿魏植物根茎上,子实体于春末夏初发生。人工栽培翅鲍菇,在国内仅有几年的历史。由于它洁白清靓、菌肉肥厚、质地细腻、脆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味如鲍鱼,因此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和高…  相似文献   

5.
鸡腿蘑 ,是一种早就被民间所认识的野生食药兼用菌 ,其肉质肥嫩鲜美可口 ,有益脾胃 ,清神宁智 ,助消化降血糖等功效 ,极有开发价值。在辽南地区野生鸡腿蘑资源极为丰富 ,而人工栽培却没有 ,市场空白 ,为此 ,我厂于 1999年秋试验性利用玉米芯发酵料栽培鸡腿蘑获得成功。其栽培要点如下。1 菌种 品种为本厂附近树林中采集的一丛特大鸡腿蘑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其母种配方为马铃薯2 0 0g、碎玉米 50g、葡萄糖 2 0g、琼脂 2 0g、磷酸二氢钾 1g、硫酸铵 1g、水 10 0 0mL ,按常规方法制备。 12 1℃灭菌 3 0min ,无菌接种 ,于 2 5℃培…  相似文献   

6.
我国白阿魏蘑的驯化与栽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综述了产于我国新疆著名的食用菌白阿魏蘑的分类地位、分布、驯化与栽培研究概况、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菌种选育、栽培技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双孢菇母种培养基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双孢菇栽培由母种培养基配方不合适延误栽培季节或造成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笔者进行了双孢菇母种培养基配方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培养基配方①PDA培养基;②玉米粉培养基:玉米粉24g,琼脂20g,葡萄糖20g,硫酸镁1g,磷酸二氢钾1g,蛋白胨1g。水1000mL;③马铃薯玉米粉培养基:马铃薯200g,玉米粉24g,硫酸镁1.5g,磷酸二氢钾2g,蛋白胨1g,琼脂20g,葡萄糖20g,水1000mL。④麸皮综合培养基:麸皮100g,琼脂20g,葡萄糖20g,蛋白胨2g,硫酸镁 1.sg,磷…  相似文献   

8.
激素对白阿魏蘑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激素及其组合对白阿魏蘑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激素通过提高白阿魏蘑菌丝胞外酶的活力 ,促进其生长发育。激素处理能明显缩短白阿魏蘑的发菌时间 ,使出菇时间提前 ,使其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长喜  陈耀武  李巨 《食用菌》2001,23(5):16-17
豫南山区是我国野生竹荪自然分布地区之一,其种类以长裙竹荪为多。该区长裙竹荪菌裙网纹租,苏体肥大,香气浓郁,属优质浓香型长裙竹荪(Dictyphoraindusiata),经采集产品投放市场,颇受消费者青睐。为满足市场需求,笔者进行了驯化栽培研究。1 菌种分离和制种1.1 纯菌种分离及母种制种 采用斜面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g,葡萄糟1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5g,琼脂20g。水1000ml。将马铃薯切片加水1000ml煮沸20分钟过滤,将滤菠加水至1000ml,再加入其它成分…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对阿魏蘑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 6种供试配方而言 ,纯玉米秸栽培阿魏蘑个数多 ,大 ,产量最低 ;不添加玉米秸 ,纯棉子壳栽培阿魏蘑个数少 ,大 ,产量最高 ;使用配比 60份、40份、2 0份玉米秸栽培阿魏蘑个数多 ,略小 ,产量没有明显差异。综合评价结果 ,使用玉米秸栽培阿魏蘑优化配方为 :玉米秸 60份 ,棉子壳 40份 ,麸皮 15份 ,棉饼 5份 ,糖 1份 ,过磷酸钙 1份 ,石膏 1份 ,石灰 1份 ,水 180份。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产销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白灵菇又称白灵侧耳、白阿魏蘑、白阿魏菇、白阿魏侧耳、刺芹侧耳白色变种等,是近年来大面积进行商业性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大、颜色洁白、菌肉细腻、质地脆嫩、久炖不绵、清爽滑润、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投放市场后深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白阿魏蘑栽培时间较短,生产中还存在着出菇困难、生物学效率低等问题。对此,我们对白阿魏蘑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发现双排菌墙出菇具有易于管理、生物学效率高等特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阿魏蘑是干旱草原上的一种菇菌,它因寄生在一种药用植物阿魏上而得名,阿魏蘑肉质细嫩,味美可口,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较高。阿魏蘑还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我厂从1996年开始引进栽培,生物学效率达60%~85%。现将袋栽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 阿魏蘑出菇适宜温度在8~25℃,以15~20℃生长较快,品质亦较好。本厂安排在7~8月繁殖母种、原种,9~10月做生产菌包,11~翌年4月可进行出菇栽培。 2原料与配方 阿魏蘑是一种腐生或寄生兼有的菌类,常生长在大型草本植物阿魏的根茎上,人工栽培常  相似文献   

14.
四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俊霞  王立安  齐志广 《食用菌》2003,25(2):18-18,20
本文对四种食用菌包括圆芝6号,杏鲍菇、长根菇、阿魏蘑的母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选出的最佳母种培养基为圆芝6号:小麦粒、土豆培养基;杏鲍菇、稻草,棉子皮培养基、长根菇;小麦粒、发酵料培养基;阿魏蘑、麦秸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稻草栽培白阿魏蘑的高产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婉娟  刘招龙 《食用菌》2002,24(1):21-22
白阿魏蘑 (Pleurotus nebrodensis)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商业性栽培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白阿魏蘑洁白清靓 ,菌肉肥厚 ,质地细腻 ,脆嫩可口 ,味如鲍鱼。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尤其是多糖含量高达每克 190 m g,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质元素 ,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 ,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含量高 ,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有很高价值的保健品和高品位的食用菌。人工较大面积栽培白阿魏蘑 ,在我国仅有几年的历史 ,新疆、北京、天津、河南、福建等地已有一些规模较大的栽培基地。现在多数地方是采用棉子壳作为白阿魏蘑的栽培材料…  相似文献   

16.
阿魏蘑多因子优化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军 《食用菌》2004,26(3):28-29
阿魏蘑是一种珍稀食用菌,近年来我市部分区县开始引种栽培,栽培面积越来越大,为了筛选阿魏蘑最优的栽培方式及配套的栽培技术,笔者于2002~2003年进行了阿魏蘑多因子正交优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麒麟菇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丽平  彭冬祥 《食用菌》2005,27(4):22-22
麒麟菇是由香菇和阿魏蘑杂交而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开伞后有极浓的海鲜味道、口感不亚于阿魏蘑;出菇时间比香菇和阿魏蘑早,接种至开始出菇45d;产量高于阿魏蘑。生物效率达80%;属于中温品种,在自然条件下,杏鲍菇无法生产的中温季节,可以向市场供应麒麟菇鲜品,调节了市场鲜菇供应的短缺,同时也增加了菇农的经济收入。我县于2003年10月从福建农林大学引种试验,现栽培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大球盖菇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辰立 《食用菌》2000,22(6):27-28
在我国大球盖菇人工种植起步较晚,经近年的试验和推广,经济效益较好。然而因母种培养不好,而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甚至错过栽培季节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进行了大球盖菇母种培养基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培养基配方 ①PDA培养基。②马铃薯100g,干木屑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③棉子皮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水1000ml;④棉子皮100g,木屑100g,琼脂20g,葡萄糖20g,水1000ml;⑤玉米芯(干)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水1000ml;⑥玉米芯(干)100g,木屑100g…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棕蘑ZM-1和白蘑333菌丝做了相关环境条件适应性的对比试验,结果:适宜棕蘑ZM-1菌丝生长的棉壳培养料中尿素用量为2%左右;培养料含水量55%-60%;菌丝培养最适温度21-28℃,菌种缺氧冷藏(4℃)1年对菌丝无明显影响,这为棕蘑菌种生产、培养、保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杨辉德 《食用菌》2001,23(4):15-15
食用菌菌种分母种、原种、栽培种,传统制作工艺包括;配制培养基→装管(瓶)→封口→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新产品不断问世,菌种制工艺日新月异,其更能适应城乡不同专业层面的需求。1 母种制作改革1.1 改PDA、SPDA为木粒-SPDA培养墓 传统PDA、SPDA培养基,营养不丰富、复杂,生产母种极易干缩老化,保藏期短。木粒-S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_2PO_42g.MgSO_4·H_2O_2g琼脂20g.木粒(5mm±)一定量.水 1000ml。由于营养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