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我县下在公社高峰茶场科技组,积极开展茶树害虫的生物防治试验,自一九七八年春茶后,在省茶科所植保室同志的指导下,配合县茶叶果树指导站在高峰茶场的采摘茶园进行茶毛虫致死尸病毒杀除茶毛虫的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7.
茶毛虫是茶叶生产的大敌,1958年我县受茶毛虫危害减产达25%。几年来,坚持了采取“以土带洋、土洋结合”的防治方法,现把我县各地群众防治茶毛虫的一些经验,介绍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通过研究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为肥料登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喷施2个农用微生物菌剂的淮麦33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喷施2种微生物菌剂均能增加小麦每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增加小麦产量,较常规对照(CK_0)分别增产28.89、22.23 kg/667 m~2,增产率分别为8.12%、6.25%,且分别达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小麦喷施农用微生物菌剂1较清水对照(CK_1)增产22.22 kg/667 m~2,增6.13%,达显著水平(P0.05);小麦喷施农用微生物菌剂2较清水对照(CK_2)增产20.0 kg/667 m~2,增5.59%,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该文总结测定茶毛虫(Euproctivpseu-docousStrand)的幼虫平均每头取食鲜叶量为1468.9mg,3龄后幼虫开始大量取食,1-2龄占总取食量1.15%,3龄占4.66%,4-6龄占94.19%,5-6龄是暴食期占82.19%,而且茶毛虫幼虫3龄后开始分群,说明茶毛虫的防治违期定为1-2龄幼虫是合理的。根据防治费用、茶叶产量、茶叶价格、幼虫存活率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公顷产干茶225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91400、320700、163900头·hm-2。本指标针对福州地区的鲜叶价格和劳务价格而制定,并考虑了本地区的气候和天敌因素,在具体… 相似文献
17.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EpNPV)的室内外增殖、分离粗提,以及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治效果和病毒电镜检测。采用室内离体茶树嫩枝水培,106βPIB/ml EpNPV喷雾接种2~3龄茶毛虫,或大田直接喷雾处理2~3龄茶毛虫,在罹病幼虫液化前及时收集虫尸,完成病毒增殖。106βPIB/ml、107βPIB/ml、108βPIB/ml EpNPV室内处理第12天致病率分别为43.60%、76.13%和64.68%;第14天致病率分别为59.17%、95.71%和95.70%。大田试验107βPIB/ml喷雾处理第15天防治效果达78.11%。经透射电镜观察田间防治大量感病茶毛虫虫尸,证实为EpNPV致病死亡。 相似文献
18.
19.
作者根据研究试验结果,对茶毛虫病毒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分四个问题作了介绍:一、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什么病毒;二、昆虫病毒是怎样使昆虫致病死亡的;三、茶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