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陶  魏湜 《作物杂志》2008,24(2):32-34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3个密度水平,3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对小黑麦东农96026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大小、不同氮素水平对子粒品质性状均产生较大影响,但不同品质性状的表现也不一致;东农96026在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施氮水平为150kg/hm2时产量结构比较协调,产量最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氮肥施用量和密度对高粱产量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区,以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别设置3个密度水平(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和5个氮肥水平(0、75、150、225和300kg/hm 2),对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粱的产量先随密度的增加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时,高粱的产量达到最高。在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高粱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异较大,千粒重变异较小。密度主要是通过单位面积穗数,氮肥主要是通过穗粒数来影响产量的构成。施氮量与高粱产量是非线性关系,氮肥在高密度条件下对产量的调控更加明显。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在高密度处理比低密度处理要高,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13.5万株/hm 2,施氮量为150kg/hm 2时,氮肥的农学利用率达到最大。本研究表明,增加密度、控制氮肥用量是增加高粱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建议晋杂23号在汾阳种植时宜采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取收获饲用小黑麦后复种青贮玉米的栽培方式,同时进行氮素调控,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氮肥类型对复种方式下饲用小黑麦和青贮玉米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氮用量100kg/hm2的缓释氮肥处理小黑麦产量和品质显著优于其他用量尿素处理;青贮玉米生育期较长,中期追肥效果更好,其中,在一定地力基础上,N3(前茬小黑麦纯氮用量150kg/hm2,后茬青贮玉米纯氮用量200kg/hm2)处理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4.
密度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及综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提高寒地半干旱地区糜子产量,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区,设4个水平,45万株/hm2,52.5万株/hm2,60万株/hm2,67.5万株/hm2;施氮量(纯氮)为亚区,设5个水平,0、45 kg/hm2、6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共20个处理,对糜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比较产量差异及叶绿素、叶面积、土壤碱基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在60万株/hm2,施氮量在60 kg/hm2策略下,既能获得较高产量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在低密度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施氮量,增加养分,促进分蘖,随着密度的增加,应适当减少施氮量,控制分蘖,使糜子收获时的密度达到或接近62万株/hm2~69万株/hm2这一范围内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3因素最优饱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氮肥、磷肥与种植密度3因素对不同收获时期粮饲兼用玉米粗纤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散粉至乳熟期,各器官粗纤维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器官间以茎鞘粗纤维含量最高,叶片和雌穗相差不大。随着密度、施氮量和施磷量增加,叶片、茎鞘中粗纤维分配量呈下降趋势,而雌穗中粗纤维分配量以中等密度和施氮、磷量水平下较低。从营养品质角度考虑,呼和浩特地区粮饲兼用型玉米适宜的收获期为乳熟末期,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5200~5700株/hm2,施氮量(纯氮)260~330 kg/hm2,施磷量(P2O5)110~150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白芝麻品种郑太芝1号为材料,设置纯氮0、60、100和140kg/hm2 4个施氮水平以及11.25、18.75和26.25万株/hm2 3个种植密度水平,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氮肥收获指数、单株蒴数及千粒重逐渐降低,而植株秸秆氮和总氮量逐渐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以18.75万株/hm2处理最高。100kg/hm2施氮量处理产量最高,2年中分别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9.70%和16.91%。同一密度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密度处理以18.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2年较11.2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15.30%和16.69%。不同处理组合中施氮量100kg/hm2、密度18.75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且氮肥吸收利用率为50%以上,氮肥农学利用率为4.27kg/kg以上,是白芝麻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泸糯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确定‘泸糯8号’高产高效栽培适应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运用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两因素四水平完全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低于11.25万株/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1.25万株/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施氮量低于纯氮187.5 kg/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7.5 kg/hm2时,杂交糯高粱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无显著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杂交糯高粱的穗粒数、千粒重、倒5叶叶面积、茎粗均显著减少(小),株高则显著变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杂交糯高粱的穗粒数、倒5叶叶面积、茎粗均随之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则是先增加后减小。当施氮量超过纯氮150 kg/hm2时,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得出,处理A3B3即种植密度为11.25万株/hm2,施肥量为纯氮187.5 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盐碱化土壤上不同因素对饲用小黑麦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盐碱化降低了小黑麦生物产量,研究轻度盐碱化土地上不同因素对饲用小黑麦产量的影响,为盐碱地上饲用小黑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B)、底肥量(C)、追肥量(D)对3个优良饲用小黑麦品种(品系)(A):‘哈师209’、‘哈师0442’、‘哈师0447’鲜草产量的影响,并对不同组合鲜草产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密度对小黑麦鲜草产量影响显著,且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极显著,其他3个因素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各因子对小黑麦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品种>底肥量>追肥量;在供试条件下,适宜的品种为‘哈师209’,播种量为300 kg/hm2,施用复合底肥300 kg/hm2,刈割后追尿素肥75 kg/hm2。  相似文献   

9.
浏阳烟稻轮作区烤烟适宜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给浏阳烟区烤烟生产提供施肥技术指导,通过研究施氮量对烤烟经济性状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探讨了浏阳烟稻轮作区烤烟的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1)施氮120 kg/hm2不能满足烟株生长发育的需要,增大施氮量可显著改善烟株农艺性状,提高烟株物质积累量;(2)各处理经济性状差异显著,施氮150~210 kg/hm2处理产量与产值较施氮120 kg/hm2处理显著提高,其中施氮150 kg/hm2处理上中等烟比例与均价最高,产量与品质协调较好;(3)上部和下部烟叶以施氮150 kg/hm2处理的总氮和烟碱含 量较高,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而中部烟叶以施氮180 kg/hm2处理的总氮和烟碱含量相对较高。综合考虑烤烟生长发育、烟叶产量与品质,浏阳烟稻轮作区烤烟的适宜施氮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小黑麦在黑龙江省可再生并获得较高草产量的适宜刈割期和播种密度,选用饲用型小黑麦东农5305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处理下小黑麦株高、产量及再生营养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农5305早期刈割下,再生植株可达到正常植株的高度;在分蘖盛期刈割、密度600万株/hm2时获较高饲用产量;残茬和根内的可溶性糖和氮素含量从刈割当天开始迅速下降,随后逐渐升高,残茬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氮素含量变化速率大于根中.表明在黑龙江省小黑麦可以再生,早期刈割再生性良好;小黑麦残茬和根内的可利用氮素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对再生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在600万株/hm2、分蘖盛期刈割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增苗节氮技术高产群体的适宜群体指标,在大田裂区试验下比较了3个氮肥水平[N1:105 kg/hm2(节氮)、N2:135 kg/hm2(节氮)、N3:165 kg/hm2(常氮)]和3个抛秧密度[M1:27万穴/hm2(常苗)、M2:31.5万穴/hm2(增苗)、M3:36万穴/hm2(增苗)]对‘湘早籼45号’抛秧群体质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氮肥用量能比当前习惯施氮量减少18.2%,但进一步降低施氮量(减少36.4%)存在减产风险;氮肥、密度对作物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指数、叶面积衰减率、叶面积比率、表观转运率、光合势、粒叶比等群体指标均有一定影响,产量最高组合(N2M3)各项指标值位于中间范围内;N2M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也处于适中水平。综上所述:“增苗节氮”下早稻抛秧高产群体各项群体指标应该在适中范围内,实行合理搭配,以构建适宜群体来实现高产,而不是为了追求高产而盲目地增加氮肥用量,从而减少过度施用氮肥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京福1优527的单产水平,挖掘其产量潜力,2007年在福建省三明地区进行种植密度、纯氮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基本苗21.74万株、施用纯氮150kg、施用磷肥90kg、施用钾肥150kg可实现较高的产量水平,与其它处理差异达显著。京福1优527高产栽培策略是合理密植,控制好基本苗数。一般中等肥力田基本苗以21.74万/hm2左右为宜,例如安排密植规格为20 cm×23 cm,每丛插1~2苗左右。同时通过合理施用氮、磷肥促使大穗,以达到高产目的。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公顷施用纯氮150kg、磷肥150kg可达到7.72t/hm2左右的产量水平。与此同时,配合施用钾肥和有机肥也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探索合适的种植密度,以达到高产、高效是小麦栽培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小麦单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项目组依据N肥料使用量及施用方式和4种植密度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几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对小麦新品种-“津强7号”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津强7号”的产量、穗长、小穗数性状稳定,在多种密度和N肥施用方式上均未出现显著变化;其株高、穗数受到了种植密度的影响,而千粒重、穗粒数受到了种植密度和N肥使用方式的影响。【结论】密度低千粒重和穗粒数显著增加,拔节期施用N肥5 kg/666.7m2,抽穗期施用10 kg/666.7m2,植株较矮。田间采用30 万苗/666.7m2的种植密度,拔节期一次性施N肥10 kg/666.7m2的栽培模式,技能节约生产成本,又可获得较高产量,成为“津强7号”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杂交棉稀植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2.4万株/hm2的稀植栽培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氮磷钾配比,四个不同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组合处理,对杂交棉予杂35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增加单株铃数和群体总铃数,显著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但是,当氮磷钾施肥量达到每公顷施N:195kg、P2O5 : 97.5kg、K2O:136.5kg后,再增加施肥量则增产不显著,肥效降低,而且霜前花率和子棉经济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5.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优化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秧龄、密度、施氮量等三因素三水平对两优培九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建立高产的水稻强化栽培农艺措施的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秧龄三因素对产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农艺优化措施是:15d秧龄移栽,密度为每公顷栽150000丛、施氮量为每公顷在30000kg绿肥作基肥的基础上,加化肥纯氮150kg。  相似文献   

16.
隆阳区杂交油菜BB控释肥肥效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分析杂交油菜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丰产性,筛选出最理想施肥基数,为高产攻关创造有利条件,为大面积油菜生产获取高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011—2012年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进行杂交油菜BB控释肥栽培试验,对其参试的‘云油杂10号’进行5个处理的肥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5个不同施肥水平处理小区实收产量在606.66~3222.5 kg/hm2之间,其中,以全生育期施肥总量尿素675 kg/hm2,普钙7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硼肥22.5 kg/hm(2底肥:提苗肥:壮苗肥:蕾苔肥=18.5:30:34.3:17.2)的处理产量最高,可作为类似云南隆阳区生态气候油菜高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BB控释肥释放时期提早释放20~25天,增加控释肥用量150 kg/hm2,就能达到预期的节本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农香优676高产栽培的最适氮肥施用水平,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按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N:P2O5:K2O=1:0.5:0.8,基肥比例为60%、100%和40%,设置每667 m2施纯氮8 kg、10 kg和12 kg 三种不同施用水平,对农香优676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667㎡施纯氮10㎏时,分蘖盛期和乳熟期倒3叶的SPAD值和叶面积最大,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此时农香优676的产量最高。因此,农香优676的最适氮肥施用水平为1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密度与施肥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普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以云瑞47、云优105两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在相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上云优105高于云瑞47;云优105栽培密度在82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 kg/hm2、P2O5 225kg/hm2、K2O270 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云瑞47栽培密度82 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5 kg/hm2、P2 O5 225 kg/hm2、K2O270 kg/hm处理下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在超高产条件下椒样薄荷高产优质的农艺模型以及对其精油品质的影响,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影响较大的密度X1、氮肥用量X2、磷肥用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公顷精油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椒样薄荷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椒样薄荷精油产量的各因素权重依次为氮肥用量X2>密度X1>磷肥用量X3,依据建立的模型,目标精油产量≥100.5 kg•hm-2时优质高产最佳农艺方案为:密度X117.55~22.05万苗﹒hm-2,氮肥用量X2纯N172.5~217.5kg﹒hm-2,磷肥用量X3纯P2O5 118.5~150kg﹒hm-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精油品质有显著影响,氮肥用量对精油品质的影响与密度密切相关,在密度较低时影响不明显,而在密度较高时有一定的影响,适量控氮可以提高精油品质,过量施氮会降低精油品质,磷肥用量对精油品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滴灌条件下不同N、K肥施用量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适合春小麦生长和高产的N、K肥施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的施N水平(0、80、160、240 kg/hm2)和施K水平(0、88、176、264 kg/hm2)对甘肃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平下,增施N、K肥对春小麦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用过量则会抑制其生长。在磷肥(P2O5)和钾肥(K2O)用量分别为60 kg/hm2、176 kg/hm2情况下,N0水平下春小麦平均产量为5813 kg/hm2,N1水平下产量为6563 kg/hm2,比N0增产10.6%~ 15.3%,N2水平下产量为7025 kg/hm2,比N0增产19.1%~22.5%。不同K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同一N、P水平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春小麦产量出现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通过试验初步确定,滴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达到高产的适宜氮肥(N)用量为150~160 kg/hm2,钾肥(K2O)用量为88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