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松乳菇试管母种,菌褶分离成功率25%,柄基分离成功率80%,柄与盖交界处分离成功率33%,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松乳菇为野生菌,其肉质鲜美、鲜食可口,营养丰富,食药两用,市场潜力大.简述了野生松乳菇的资源分布、营养价值、基因组序列研究以及人工栽培情况,以期进一步为松乳菇的驯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松乳菇深层发酵试验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sus)深层发酵是可行的,并且筛选出以马铃薯为主料的培养液,其松乳菇菌球(或菌体)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陈昌元  曾庆雄 《蔬菜》2001,(6):17-17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等,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由于松乳菇常与松树形成菌根,人工栽培难度大,人工驯化栽培很少报导。现将本人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松乳菇菌盖宽4~10cm,早期扁半球形,中部四下显脐肚状,伸展后上翘,边缘内卷后平展;湿润时粘,有颜色明显的同心环带,虾仁色、胡萝卜黄色。菇体受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期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至肉色,乳汁桔红至酱红色,后变绿色味道稍辛辣。菌褶与菌盖同…  相似文献   

5.
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蛋白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合适的溶剂、方法、条件从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中提取蛋白多糖。粗多糖经Sevage法脱游离蛋白、DEAE - 纤维素柱、Sephadex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 纯化的蛋白多糖进行紫外及红外光谱分析并测定蛋白质、多糖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 松乳菇蛋白多糖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4.53%和68.83%; 红汁乳菇中分别为15.53%和66.52% , 两蛋白多糖均具有体外抗氧化的能力。经鉴定松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 红汁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6.
松乳菇的简易组织分离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质脆昧美,香甜可口。为了探讨驯化松乳菇,笔者进行了松乳菇的简易组织分离法试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松乳菇子实体;2.75%酒精和脱脂棉;3.250ml 有塞磨口广口瓶(内盛75%酒精和棉球);4.小塑料桶一个;5.蛋白胨——葡萄糖——无机盐培养基;蛋白胨3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0.5克,琼脂18克,水1000ml,pH 值自然。6.卫生纸(经高压蒸气灭菌)。(二)方法:1.种菇的采集及初步消毒。采集生长健壮、菌盖约3—4cm 大小的无病虫害的子实体,小心去掉菌盖上的杂  相似文献   

7.
野生大肥菇驯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里坤县位于新疆的东疆北部、天山北坡,以高山、盆地、湖泊、森林、草原、荒漠为主要地形地貌。在这特殊的生态环境中,长期以来生长着多种野生食用菌。2001年7月至2003年,我们在巴里坤县山前草原带相继采集到多个品种的野生菌,其中之一野生菇经鉴定为大肥菇(Agaricus bitorquis)。经组织分离、筛选,并进行栽培试验和生物学特性观测,目前已推广扩大栽培面积,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驯化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松乳菇深层培养所需的碳、氮源及其交互作用。在供试的多种碳、氮源中,最适合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最适合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氮源是黄豆粉,松乳菇不能利用尿素和亚硝酸盐。碳、氮源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优良培养基为培养基1:蔗糖1.5%、可溶性淀粉1.5%、牛肉膏0.25%、黄豆粉1%、硝酸钠0.1%;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0生物量分别为0.923;g/100mL和80.1mg/100mL;培养基2:蔗糖1.5%、可溶性淀粉2%、牛肉膏0.1%、黄豆粉0.75%、硝酸钠0.3%;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生物量分别为0.927g/100mL和83.2mg/100mL。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材料,分别取不同组织进行菌种分离.用PDA培养基培养纯化,筛选出8株菌株,取生长快的菌丝体用不同固体平板培养研究其人工培养特性.结果表明:菌盖与菌柄联接处间分离到的菌丝生长最快;葡萄糖为最佳碳源;乙酸铵为最佳氮源,其次是玉米浆和蛋白胨;不同培养基的最适pH分别是:配方①pH.5.0~5.5,配方②pH 5.5~6.0,配方③pH 6.0~6.5.  相似文献   

10.
松乳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克俭 《食用菌》1998,20(1):14-16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雁来菌,寒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对松乳菇的引种驯化已有人尝试过,如方平夷的“松乳菇的纯种分离和驯化栽培”中报道培育出子实体(《食用菌》994年第3期),但周期长,产量极低。笔者对松乳菇的形态结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生态环境 春末夏初和秋季,单生或散生、群生于林下,主要以松属植物为主,林下还有栎属、梣属、杜鹃花科等小灌木及白茅、狗尾草、五节芒等禾本科杂草,密集的蕨类植物,以及落叶、苔藓、地衣为主,厚3~5cm的地表覆盖层。土壤有黄、褐土,质地以砾石和沙壤土为主。一般30年生的松林才能发生松乳菇,40~45年的松林发生最多,60年的很少发生。松乳菇在亚、欧、北美洲均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台湾等地。 2 形态特征 菌盖宽3~11cm,初期半球形,中部脐状,渐平展,表面湿时稍粘,无毛光滑,虾仁色至砖红或橘红色,有或无砖红色同心环纹,也有呈灰绿色的,有或无蓝绿色同心环纹。从颜色看差别较大,是否有两个  相似文献   

11.
黄山地区松乳菇的生态分布和生态环境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黄山地区松乳菇的生态分布、发生期、生态环境、松乳菇的发生与共生林木的关系、以及松乳菇发生地的区域性,并提出了松乳菇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松乳菇是1种外生菌根真菌,目前还难以完全实现人工代料栽培,本试验设计研究4种不同的生长调节物质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添加浓度为40mg·L^-1的维生素B。、5mg·L^-1的赤霉素、1.0mg·L^-1的三十烷醇和40mg·L^-1的肌醇时,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其中,添加浓度为5mg·L^-1的赤霉素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松乳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及其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对松乳菇子实体预处理方式、乙醇沉淀浓度和提取次数进行比较,并选择对松乳菇多糖提取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时间、料水比、温度)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多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松乳菇子实体粗多糖提取较好的条件是:干燥子实体粉碎后过40目筛,乙醇沉淀浓度为80%;提取2次可得到7.42%的粗多糖;正交试验表明,提取时间2.5h,料水比1∶25(w/v),温度85℃为松乳菇多糖提取的最佳组合。用纸层析法分析松乳菇多糖,表明其含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等单糖。  相似文献   

14.
在PDA培养基中分别采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为碳源,研究其对紫铜色松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紫铜色松乳菇在麦芽糖培养基上长势最好;而在淀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得最快,在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差别很小;在麦芽糖培养基上生长,菌丝干重最重,依次为葡萄糖、蔗糖、淀粉;综合分析麦芽糖培养基不仅使菌丝生长快,而且菌丝生长浓密,干重最重,所以最适宜紫铜色松乳菇的生长,浓度在1%~2%的麦芽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湘西北松乳菇的分布及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详细地报道了湘西北松乳菇的分布、发生期及生态环境及其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纯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和pH值对于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培养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的最佳培养基是粪草培养基 ,蔗糖和玉米粉是最好的碳源 ,蛋白胨和尿素是最好的氮源 ,最适温度为 2 6~ 30℃ ,最适pH值为 7 0~ 9 0。  相似文献   

17.
红汁乳菇液体发酵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探讨了红汁乳菇液体发酵是可行的 ,并筛选出以马铃薯为主料的培养液 ,其红汁乳菇菌球 (或菌体 )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