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甘薯对根疣线虫病的抗性,通常与扩展的根部坏死有关(Dean等,1953)。但Giamalva等(1963)认为,品种哈特戈德(Heartgold)属另外一种抗病类型,它对根疣线虫的抗性与坏死无关。Riggs等(1956)曾指出,侵入抗病株和感病株块根中的幼虫数目相等,不过抗病株中的幼虫很少能达到性成熟。综合前人的试验结  相似文献   

2.
6.病虫害 1)甘薯根疣线虫喷撒DD(2,3-二氯丙烷)、EDB(二溴乙烷)等杀线虫药剂后危害仍不减轻,这可能是把这种受害误认为其它原因的障害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对大豆胞囊线虫病具有不同抗性的小黑豆品种的抗性机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线虫侵染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系的组织病理学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侵染初期,抗感品种侵入根内的线虫数量没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形成合胞体的时间要早于感病品种辽豆15,哈尔滨小黑豆较早地在中柱内形成了合胞体,抗侵入能力较弱。随着线虫的侵染,抗病品种逐渐形成过敏性坏死反应,阻止线虫发育使根内形成非常少量的雌虫,其中灰皮支黑豆根内几乎没有雌虫形成,抗发育能力最强。感病品种辽豆15根内没有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形成了大量雌虫。在寄主维管束中,侵染后期中柱内形成的合胞体会使感病品种辽豆15木质部外移,根内导管数量减少,不利于水分运输的安全性。而3个抗病品种小黑豆的木质部组织结构没有发生病变,利于大豆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灰皮支黑豆(ZDD2315)和辽豆15为材料,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接种后5、10、15、20、25、30 d取样,测定抗感品种接种与未接种根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明确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根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感病品种辽豆15,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感病品种辽豆15.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品种灰皮支黑豆(ZDD2315)和感病品种辽豆15为材料,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检测抗、感品种侵染后二龄幼虫数量变化及根内活性氧变化,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分析了在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互作下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抗感大豆品种根内的相对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后第5天,抗感品种根内幼虫的数量大致相同;第15天,在灰皮支黑豆中,根内线虫幼虫数量减少;辽豆15根内H2O2含量始终略高于灰皮支黑豆;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谷氨酰胺半胱氨酸连接酶基因接种后3个时期的表达均上调;而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在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中处理组呈现了不同的表达趋势,尤其在接种15 d,在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中表达下调,而在感病对照中表达上调;H型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在抗性品种灰皮支黑豆中下调,说明谷胱甘肽相关基因的减少和下调在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呈正相关,导致大豆根系的氧化性增强,从而不利于大豆胞囊线虫的定殖和发育。  相似文献   

6.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nohe,简称SCN)病是一种大豆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和轮作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相继育成了一些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品种,为了探讨不同抗性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动态关系和抗性品种的抗性机制,在黑土区的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区,取我国大豆主产区常见的小麦--玉米--大豆轮作、玉米--大豆--玉米--大豆迎茬、小麦--大豆--小麦--大豆迎茬和大豆连作13年4种轮作方式,以在我国大豆主产区育成的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线4号和非抗病品种黑农3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抗性品种大豆在不同轮作系统中根内不同龄期线虫和根面雌虫发育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根内二龄幼虫(J2)数量存在着差异,在大豆连作13年、豆米豆和豆麦豆茬口上种植的抗线4号根内J2数量高于黑农35;在大豆连作13年、轮作、米豆米豆迎茬和麦豆麦豆迎茬4个茬口中抗线4号根内三龄幼虫(J3)、四龄幼虫(J4)数量和根面雌虫数量明显低于黑农35.由此推断抗线4号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机制可能是抗线虫发育,而不是抗线虫侵入.  相似文献   

7.
植物寄生线虫极大地影响着世界的菠萝生产。由于菠萝根系的不再生性,因此根的损害尤为严重,当根系受损后,作物产量明显地减少;宿根作也会受毁,造成了严重的减产。同时,母株所长出的初生根系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吸芽的数量、大小与长势。 世界范围为害的重要的线虫种类有:短尾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爪哇根结线虫(Meioidogyne javanica)和肾脏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在巴西和象牙海岸共和国,短尾根腐线虫是最重要的种类。在南非,短尾根腐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是优势种。爪哇根结线虫在澳大利亚是一个重要的种类,而在夏威夷则以爪哇根结线虫和肾脏线虫为主要。当然,人们还发现与菠萝根有联系的其他种类的线虫,但这些线虫的致病性还未被证实,且危害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观叶植物根际3种短体线虫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9年,在对深圳市的观赏植物线虫进行调查监测中,采集长势不良的观叶植物的根和根际土壤样品,用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植物寄生性线虫。其中,分别从绿宝石(Philodendron erubescens cv.Green Emerald)、袖珍椰子(Chamaedorea elegans)和夏威夷椰子(Pritchardia gaudichaudii)的根际分离到3种短体线虫,经形态鉴定确认分别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 Filipjev&Schuurmans Stekhonven,1941)、卢斯短体线虫(P.loosi Loof,1960)和落选短体线虫[P.neglectus(Rensch,1924)Filipjev&Schuurmans Stekhoven,1941]。并对这3个种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隔离盆栽试种的香蕉,来自78个不同栽培品种,25种对穿孔线虫具有抗性,9种对根结线虫有抗性.被隔离栽培的品种对线虫传染病的反应,绝大多数不是易感染的,就是中等程度的感染.虫口研究动态表明,作为商品生产的高把香牙蕉栽培品种遭受两种线虫(特别在高虫口密度下)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
(上接续二) 也有研究认为大豆胞囊线虫侵入大豆8h后,抗病品种Centennial根内有大豆素Ⅰ在线虫头部周围积累,而感病品种Ransom则没有大豆素积累,认为大豆素可能是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一种机制(吴海燕等,2001).乔燕祥等(1999)认为防御酶活性与病原物侵染植物有关.乔燕祥等研究了大豆抗源抗大豆胞囊线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酶谱变化认为,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高峰期(30~35d)高抗抗源体内POD酶活性最强,酶谱着色较深,而感病品种在侵染高峰期POD酶活性降至最低值,并且有一些酶带受损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1.
以3种对根腐线虫具有不同抗性的苎麻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根腐线虫侵染后苎麻产量性状及根系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腐线虫胁迫下,3个不同抗性苎麻品种根系鲜重均下降,其中华苎4号下降率最低,为23.77%;不同抗性苎麻品种根冠比为抗病品种增加,感病品种下降;抗病品种根系抗氧化酶POD活性、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MDA含量则低于感病品种;根腐线虫病胁迫下抗病、感病品种总酚含量、绿原酸含量均增加,木质素含量则表现为抗病品种增加,感病品种降低。在供试材料苎麻根系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根据氨基酸增幅及变化规律,将其分为六类,其中苯丙氨酸与其他氨基酸表现都不同,抗病品种增幅大于感病品种,与抗性呈正相关。接种后,抗病、感病品种根系氨基酸总量都表现为增加,感病品种氨基酸总量为抗病品种的3~4倍。该研究明确根腐线虫胁迫下苎麻产量性状及根系生理指标等变化特点,为揭示苎麻与根腐线虫互作的根系生理机制及抗性指标的筛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小麦有芒品种鲁麦21和无芒品种济南17对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Ha)平度群体侵染的反应差异,于2014-2015年小麦生长季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小区定期取样、土壤中线虫分离和根组织中线虫染色后镜检,测定2个小麦品种上Ha不同虫态群体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鲁麦21与济南17的Ha 2龄幼虫的土壤孵出量和根系侵入量基本无差异。济南17上Ha 3龄幼虫和4龄幼虫的发生量较多,分别是鲁麦21的1.6倍和1.5倍。济南17上Ha的白色雌虫发生量明显较少,低于鲁麦21的1/3。济南17上Ha的繁殖系数(P_f/P_i)为0.6,仅为鲁麦21的1/3。依据繁殖系数评价,济南17抗病,鲁麦21感病。推测济南17既不抑制孵化,也不抑制发育,其抗性属抗繁殖(抗雌虫形成)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类型和纬度大豆田植物线虫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根嗣有多种植物线虫,有些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可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贝漫浅盘法收集我国9个省86块大豆田土壤线虫,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和纬度大豆根围植物线虫群体分布特征,以明确大豆田植物线虫群体结构和分布,为从线虫生态角度评价土壤健康状况、控制大豆根部病害和大豆根际微牛态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豆根围植物线虫的群体分布与土壤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有机质丰富型土壤中植物线虫群体结构相对较丰富;贫瘠型土壤中植物线虫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纬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共鉴定出植物线虫13个属,丝尾垫刃属(Filenchus)、短体属(Pratylenchous)、垫刃属(Tylench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平滑垫刃属(Psilenchus)和茎线虫属(Ditylenchus)在黑龙江省大豆田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1986~1990年期间,在大豆孢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严重发生的地块(辽宁省康平县),对来自黄、淮、海大豆产区的7,772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现免疫的品种(根上无孢囊)8份,抗病的69份,这些品种多是黑色种皮。  相似文献   

15.
对接种后水培15天的大豆幼苗的根段染色,光镜下可以观察到抗病品种根内大豆孢囊线虫头部有明显的坏死,感病品种较少观察到这一现象。接种后4天对大豆根部的半薄切片研究发现感病品种中柱内有较大的合胞体形成,抗病品种在鞘细胞处形成较小的合胞体,且染色较深,呈坏死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苎麻又叫"中国草",是我国特有的纤维兼饲用的经济作物。根腐线虫是苎麻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纤维产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以中苎一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根腐线虫胁迫后苎麻产量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腐线虫胁迫对苎麻产量影响很大,接种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根腐线虫胁迫的时间越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越高,但一定的时间之后增幅差异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趋势与多酚氧化酶的变化相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胁迫时间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有所下降的变化趋势;苎麻在遭受根腐线虫胁迫后,在次生代谢物最明显的变化是单宁和总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增加。本研究明确了苎麻根腐线虫胁迫下产量及生理活性等变化特点,为苎麻根腐线虫的防治及抗性指标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接种后水培15天的大豆幼苗的根段染色,光镜下可以观察到抗病品种根内大豆孢囊线虫头部有明显的坏死,感病品种较少观察到这一现象。接种后4天对大豆根部的半薄切片研究发现感病品种中柱内有较在的全胞体形成,抗病品种在鞘细胞处形成较小的合胞体,且染色较深,呈坏死反应特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2个抗胞囊线虫大豆品种(灰皮支黑豆和五寨黑豆)和2个感胞囊线虫大豆品种(中黄13和中黄35)接种胞囊线虫4号小种(SCN4)后的异黄酮含量变化分析,初步探索异黄酮在大豆对胞囊线虫抗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个抗感大豆品种接种SCN4后根部异黄酮含量均诱导增加,但诱导增加程度不同,除灰皮支黑豆外,其他3个品种的异黄酮含量相比对照均显著升高。两个抗病品种的异黄酮诱导模式也不同,表明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可能存在多种机制,异黄酮可能参与其中的部分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10-2011年,我们在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苎麻主产区进行根腐线虫病调查;采集苎麻根腐病病蔸和病土,并分别利用改良贝曼漏斗法和蔗糖离心浮选法从病根和土壤中分离植物病原线虫,根据形态特征对分离到的植物病原线虫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1)苎麻根腐病病根及根际土壤中主要发现4种植物寄生线虫,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coffeae)、穿刺短体线虫(P.penetran)、长针属线虫(Paratylenchussp.)和丝尾属线虫(Filenchussp.);其中,后2种线虫均在苎麻园中首次报道;2)四种线虫中,咖啡短体线虫发生最为普遍,存在于大多数样品中(约91%);丝尾属线虫次之,存在于54.5%的样品中;穿刺短体线虫较少,存在于少数样品(18.2%)中;长针属线虫最少,仅在13.6%的样品中检测到.3)根际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的数量,随麻园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多;同时,土壤类型也对线虫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类高度专化性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目前,世界上已报道的根结线虫种类有98种,我国危害农作物最为严重的根结线虫有6种,包括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拟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