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兽医导刊》2008,(3):20-20
小反刍兽疫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我国对小反刍兽疫消毒技术专门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2.
《动物保健》2008,(3):20-20
小反刍兽疫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我国对小反刍兽疫消毒技术专门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3.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WOAH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对全球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FAO和WOAH联合制定了小反刍兽疫全球控制与根除战略。本文对小反刍兽疫全球控制与根除战略的内容和可行性进行了解读,并对我国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小反刍兽疫的控制与根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是我果一类动物疫病。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反刍兽疫传染性、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为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小反刍兽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全球计划根除的动物疫病,我国拟在2016—2020年间根除该疫病。通过对危害的识别、风险框架的确定、路径风险的分层分析,对某县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开展了定性风险评估。初步确定该县取消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后,2017年再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为中级。在风险管理上,提出了该县应继续加强小反刍兽疫免疫、强化检疫监管、加强宣传、提高养殖户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改善疫病扑杀补偿机制、激励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参与疫病防控的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小反刍兽疫的传播路径较广,经过胎盘、消化道、呼吸道、精液等均有可能感染。目前小反刍兽疫已被联合国确定为必须通报的疫病,我国将其暂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本文介绍了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和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烈性、接触性重大跨国动物疫病.目前,该病在我国已经发生,给我国畜牧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同多数病毒性疾病的防制相同,对小反刍兽疫PPRS的防制仍以疫苗免疫预防为主.文章对小反刍兽疫的各类疫苗进行综述,以期为疫苗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8.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相似文献   

9.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相似文献   

10.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因其临床症状与牛瘟相似,故又称为伪牛瘟。该病发生后病情急剧、高热稽留、眼睛和鼻腔分泌物增多、口腔糜烂,并伴有腹泻和肺炎,病死率高,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其蔓延和流行可严重阻碍羊生产的发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疫病,当诊断疑似小反刍兽疫病例时应尽快上报。现介绍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策略,为广大养羊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文章介绍了小反刍兽疫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7—2014年国内外小反刍兽疫流行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4):687-693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山羊、绵羊、野生反刍动物及骆驼的一种急性、亚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2007年小反刍兽疫作为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以来,在国务院、农业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使疫情的流行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到了2013年年底,小反刍兽疫风波再次掀起,而且波及面积也逐步扩大,截至2014年6月,疫情已蔓延近20多个省份,严重影响我国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本文就近几年以及目前国内外小反刍兽疫流行现状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以期为我国小反刍兽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小反刍兽疫病毒不感染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羊只高度易感,感染后,发病率100%,严重暴发时死亡率达100%,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属一类动物疫病。近期,在宁夏、甘肃、内蒙等部分地区连续发生多起小反刍兽疫疫情,造成大批羊只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县养羊产业发展迅速,羊只调运非常频繁,小反刍兽疫通过畜产品流通而远距离传人的风险很大。本文对小反刍兽疫病作了简单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小反刍兽疫(PPR)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外来动物疫病,又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其中山羊比绵羊的易感性更强,牛可感染带毒,野生动物也偶然发生.本文主要对小反刍兽疫的危害进行简要的介绍,旨在为做好该疫病的预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现将一起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处置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反刍兽疫是山羊、绵羊以及一些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自从首次发生以来一直呈扩大趋势,成为了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跨国动物疫病之一。诊断技术和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小反刍兽疫的重要手段,根据小反刍兽疫典型的临床症状可初步做出假设性诊断,但确诊需要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支持。论文从小反刍兽疫目前的世界分布情况、小反刍兽疫病毒的起源以及易感动物等方面阐述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介绍了小反刍兽疫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几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小反刍兽疫疫苗,为该病的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4年3月11日,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毓兰镇金竹村部分养殖户饲养的羊出现疑似小反刍兽疫症状,发病羊360只,其中死亡234只。24日,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25日,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小反刍兽疫疫情。经调查,此次发生的小反刍兽疫疫情是由外地活羊调运传入。  相似文献   

18.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反刍动物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本病毒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特做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易感动物以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为主。目前,小反刍兽疫主要流行于西非、中非、中东、阿拉伯半岛及南亚等地区。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和高效的预防性疫苗将为该病的防控奠定良好的基础。论文对小反刍兽疫全球流行现状、诊断技术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俗称羊瘟,又名伪牛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高热稽留、眼鼻流涕、出现口腔溃疡、胃肠炎、腹泻以及支气管肺炎.该病是我国规定的一类疫病之一,被OIE规定为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检测以及防控等方面对小反刍兽疫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