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稻品种(组合)与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稻曲病又名青粉病 ,是由病原真菌Ustilaginoideavirens(Cke)Tak.引起的一种水稻后期谷粒病害 ,常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发生 ,农民认为是丰年征兆 ,故称它为“丰收果”[1]。稻曲病多发生在单季中稻 (北方 )和连作晚稻 (南方 )上 ,杂交稻制种田近年也有加重的趋势 ,双季早稻一般较少发生。一、稻曲病发生特点一般年份稻曲病的发生不会很严重 ,穗发病率多在1%以下 ,每穗病粒数1~2粒 ,如果以这种发病程度而论 ,稻曲病对水稻产量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水稻稻曲病在水稻上可说是一种“富贵病” ,凡是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高产的气候条件 ,如中…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大发生关键因子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稻曲病在水稻生产上危害日趋加重的现状,2002-2005年对引起该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及药剂防治技术进行了连续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组合)和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间5d以上降水天气是引起稻曲病大发生的二个关键因子‘同时,稻曲病为害程度还与水稻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及施药水平等因素有关。稻曲病药剂防治技术关键:一是选用有效药剂。二是抓住施药适期施药。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有效药剂有30%爱苗EC,43%好力克SC和62.25N仙生WP。稻曲病施药适期是水稻分蘖末期、破口前3~7d、始穗期3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水稻新品种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调查稻曲病病粒数对水稻秕谷率和产量损失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自然诱发方法测定62个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单穗稻曲球病粒数的增加能引起水稻秕谷率和产量损失率的增加;当单穗病粒数在5粒以上时,引起产量损失率可达36%以上;62个水稻品种中表现中抗稻曲病的品种有7个,占供试品种数量的11.29%,表现中感稻曲病的品种有22个,感稻曲病的品种有33个,分别占35.48%和53.23%。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一般产量损失约5%,重病田损失更大。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防治稻曲病重点是针对感病品种,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预防。“爱苗”可以有效防治水稻中后期的稻曲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等病害,且增产效果最佳,对水稻安全。是值得推广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曲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稻曲病已逐渐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其发病原因和抗病机理对指导稻曲病防治具有现实意义。主要阐述了近些年国内外水稻稻曲病病原菌致病机理、侵染过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选育抗病水稻品种等防治稻曲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且危害人畜健康安全。目前对稻曲病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抗性评价标准、抗性基因挖掘、病原菌侵染方式、致病机理以及防控预测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本文综述了稻曲病简史与发生概况、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特征、稻曲病抗性遗传规律与基因鉴定、抗性遗传机制、抗性鉴定技术以及病害发生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当前稻曲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基因挖掘、侵染机制、稻曲病菌与水稻互作以及病情监测预报和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了相关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稻曲病会引起水稻空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等危害症状,从颜色、形态上指出了稻曲病发生的特征,总结了该病的发生条件和发展规律,结合实践提出了从品种选择、施肥管理,水层控制等方面对稻曲病进行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洪梅 《北方水稻》2010,40(2):43-45,52
对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水稻胡麻斑病、二化螟、稻蝗、稻飞虱、稻水象甲、稻纵卷叶螟等近年来滨海稻区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找出了发生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是一种由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侵染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在中国广泛发生。被稻曲病侵染后,水稻产量与品质会受到严重影响。研究稻曲病菌侵染水稻的过程及其致病机制,将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介绍了稻曲病菌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及其相关基因以及稻曲病菌与水稻分子互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在湖南安仁以自然诱发结合人工接种鉴定了158个湖南省水稻区试新品种(组合、系)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显示,中籼组的稻曲病抗性较弱,只有1个组合抗病;一季晚籼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中抗的达65.2%;双季晚籼抗性弱,中感以上的达60%;优质稻抗性较弱,中感以上的占80.0%.因此,必须重视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