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有效途经。目前,漳县农业正处在“爬坡”阶段,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迫切需要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市场约束、质量瓶颈、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随着年初 1号文件的公布 ,中央对农民增收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在于现有制度约束造成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因此 ,如何突破现有制度约束进行制度创新 ,对于农民增收来说至关重要。笔者认为 ,目前我国应该重点推进户籍制度等七大方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制度创新与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收入。但是,近几年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农村经济制度不完善,是其中最重要、关键的因素,直接影响农民收入。以制度创新,克服、消除制度性因素的约束,确保农民收入增长。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制度约束我国农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许多制度进行了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制度环境的变化,市场体制的逐步深化和完善,一些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如果不进行创新,就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下仅就农村的几个基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民收入状况的综合分析得出: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生活水平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农民和自治区的城镇居民相比.收入差距仍然很大。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笔者认为对自治区农民的收入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农产品数量与价格:人口与资源矛盾;劳动力素质低、就业出路少;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少;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效果有限;农民的税费负担较重;对农村和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推进滞后等。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步履蹒跚,不能单纯归咎于农业、农村经济内部和农民自身,还有许多“三农”之外的深层原因。比如,工农业产品附加值剪刀差越来越大;科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传统农民在市场优胜劣汰面前越来越脆弱;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带来人地之间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显现,等等。都很难靠农业、农民自身来解决。在这种背景下,要确保农民在“十五”期间按5%的速度大幅增收,关键还得把功夫用在“题外”。  相似文献   

6.
芦溪县总人口2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6万人。2000年粮食总产量为13.16万吨,比上年减产1.8%;农业总产值43262万元,比上年增长3%;乡镇企业总产值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完成财政总收入693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1752元,比上年增加21元。农民增收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困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我县着重…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粮食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农业连续丰收,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国内消费需求大幅回落,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消费和价格持续疲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使农民增收。是中央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笔者认为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制度安排直接影响到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关键是构建长效机制。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民收入分配所经历的三种制度环境,认为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公的制度安排制约了农民增收;论述了从建立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强化政府行为约束和农村金融支持等几个方面构筑农民增收保障机制,改善农民收入分配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安徽省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约束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抓住时机,依靠政策调动、布局优化、市场带动、科技拉动,提高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大幅度提高农民增收的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中的难点,也是有助于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的现实问题。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区域间是否有所不同,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建立C-D函数,利用2007—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估计,定量分析了影响国内农民收入水平的因素,比较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区域差异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此外,农产品价格、财政支农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缩小地区农民收入差距不仅应当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改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还应考虑区域差异。通过区域间产业转移,改善优势资源配置,促进区域之间的就业及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凉山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人口构成及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状况,指出了凉山州农村人力资源丰富、整体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就业信息不对称和城镇化发展缓慢等阻碍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凉山州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楼旭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55-3256
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的诸多障碍,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健全机制体制,以教育性开发为基础,以转移性开发为重点,以特色性开发为方向,以制度性开发为关键,以政策性开发为保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开发利用与转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关系到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和稳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劳动力的供给、耕地面积以及就业空间都与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情况,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提出:(1)集约利用农地,提高农地的经营效益;(2)稳定农地的产权,为农民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3)加强农业开发,培育农业增长点;(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保障措施以更好地发挥农业的生活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民增收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加较快,粮食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养殖业收入增幅较大,非农产业和其他收入逐步增加。农民进一步增收受农业结构不合理、耕地状况逐年恶化、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高、粮食及副产品商品率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慢等因素制约。国家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监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等主要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06-7306,7308
介绍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从农业投入不足,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业科技化水平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等方面论述了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韩秀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71-3174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动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应用计量经济的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量化,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消除制度因素影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基于1978~2011年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对计量结果进行检验和预测,结果显示了较高的预测精度,说明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并利用因子分析提取种植业生产效率因子、剩余劳动力转移因子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子3个主因子;最后从这3个主因子方面出发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出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结果表明,在所选的13个因素中,年龄、家庭年均纯收入、宅基地宗数、农业收入比重、是否购买城镇住房和是否具有职业技能等6个因素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年龄、农业收入比重和是否购买城镇住房具有相反作用;家庭年均纯收入、宅基地宗数和是否具有职业技能呈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表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无疑在城市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精英”的外流,同样会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后,农村更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文中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业后备军建设,建立健全促进高素质劳动力从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