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鸭瘟的防治     
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鸭体温升高,而脚麻痹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部肿大,有“大头瘟”之称,食道粘膜有灰白色假膜和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1 病原和流行病学 本病病原为鸭瘟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疱疹病毒科,具有疱疹病毒的典型特征。病原广泛存在病鸭体内各器官组织、血液、口鼻分泌物和粪便中,其中以肝、脾、脑组织含病毒量最高。本病毒对热和普通消毒药较敏感。1%-3%火碱溶液,5%甲醛溶液等均能较快地杀死病毒,其他如直射阳光,高温干燥等因素,都不利于病毒的生长繁殖,但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鸭瘟的防治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用疫苗预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近几年由于一些养殖户麻痹大意,不注重免疫预防,鸭瘟又时有发生.鸭感染发病后,表现为体温升高,脚软,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食道粘膜有小出血点,并有黄褐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 1病原 鸭瘟的病原是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中的滤过性的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 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本病毒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毒株间在毒力上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似.  相似文献   

3.
鸭瘟的诊治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为大头瘟。1999年5月,宫南县虎园村李某饲养的1000只小鸭,61日龄时突然发生鸭瘟,死亡率达43%。经笔者及时诊治,病情得到控制。病原特性世界各地分离的所有鸭瘟病毒,都具有共...  相似文献   

4.
鸭瘟的诊治     
鸭瘟是鸭、鹅、雁等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主要特征为发热,两脚发软,腹泻,粪便呈绿色,流泪和头颈部肿大(又叫“大头瘟”)。主要病理变化以口腔和食道粘膜及泄殖腔粘膜坏死性假膜,肝脏出血等为主要特征。1病原和流行病学特点鸭瘟病毒属于一种疱疹病毒,病毒粒子呈球状,有囊膜。主要存在于病鸭的各个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及排泌物中。通过病鸭和易感鸭的接触而直接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接触而间接感染。由于鸭是在水中生活,同时又在水中获取食物和饲料,水往往是鸭瘟病毒的重要传染媒介,  相似文献   

5.
<正>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雁等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软弱、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血管损伤、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1]。本病病原俗称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或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一般认为只有一种血清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2011年将该病原种名改为鸭疱  相似文献   

6.
鸭瘟是鸭的一种死亡率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高热、肢软、流泪和排绿色稀粪。因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一、病原鸭瘟的病原体属于疱疹病毒属的病毒。鸭瘟病毒存在于病鸭体内各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肝、脑、食道和泄殖腔含毒量最高,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在-10℃~-20℃环境中,能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某养鸭场送检的7-17日龄疑似鸭瘟的病、死雏鸭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送检鸭和试验鸭皆表现出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组织病原分离及病毒中和试验、PCR试验、免疫保护试验,鉴定得出所分离的病原为鸭瘟病毒。临床采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获得了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脚软、下痢、流泪、头颈肿大,故有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为鸭瘟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干燥、直射日光和常用消毒药都较敏感,对低温的抵  相似文献   

9.
正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鹅、天鹅、鸭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麻痹,腹泻,粪便呈绿色,流泪和头颈肿大等[1]。由于该病传播速度快,如果预防和治疗不及时,可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应该引起广大养鸭户和同行们的重视。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就鸭瘟的危害及防治介绍如下:1病原体病原为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  相似文献   

10.
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雁等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软弱、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血管损伤、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病原俗称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 DPV)或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一般认为只有一种血清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2011年将该病原种名改为鸭疱疹病毒1型(Anatidherpesvirus 1, AnHV1),将其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中过滤性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180纳米,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某养鸭场送检的7~17日龄疑似鸭瘟的病、死雏鸭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送检鸭和试验鸭皆表现出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组织病原分离及病毒中和试验、PCR试验、免疫保护试验,鉴定得出所分离的病原为鸭瘟病毒。临床采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获得了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鸭瘟又名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等常患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病毒病。其特征是病毒引起血管损伤,导致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黏膜有出血、坏死病变,淋巴器官受损,以及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1病原本病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常存在于病鸭的血液、组织器官、分泌物及排泄物中。鸭瘟病毒不凝集红细胞。不同的病毒株毒力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免疫学特性。本病毒加热至56℃时,10min后被杀死;在22℃下,氯化钙干燥处理病毒9d可灭活;对乙醚和氧仿敏感。  相似文献   

13.
鸭瘟的防制     
鸭瘟又称“大头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以体温升高、下痢、流泪、脚发软和部分鸭头颈肿大为主要特征,剖检以食道粘膜有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和出血点为特征。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群在感染本病后,可引起大批死亡,从而成为严重威胁养鸭业发展的传染病。鸭瘟的病原体为疱疹病毒,是双股、立体对称的DNA型病毒。该病毒有囊膜,能通过贝氏滤器N号滤柱,并经过乙二胺四乙酸处理后能通赛氏滤器E、K滤板,否则不能通过。该病毒对…  相似文献   

14.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可感染鸭瘟病毒,导致发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见于鸭、鹅和雁等禽类,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水禽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以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两腿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等为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肿头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成都地区流行的以头颈肿胀为特征的鸭传染病进行研究,描述了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抗菌素、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康复血清治疗试验及鸭瘟疫苗紧急接种试验证明,本病是一种病毒传染病,并认为可能是一种不同于鸭瘟的新病,为本病病原鉴定、防治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鸭业的兴起,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四大传染病在许多鸭场时有发生,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特征、免疫程序和治疗方法简介如下:1 鸭瘟1.1 特征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一月龄以上的鸭,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流泪、排绿色稀粪。有的病鸭出现头颈部肿大,因此称为“大头瘟”。这种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2 免疫程序(1)肉鸭,在1~7日龄经皮下注射0.5毫升鸭瘟鸡胚化弱毒苗,其免疫力能保持至上市。(2)蛋鸭,在20日龄进行首免,每只鸭经肌肉注射0…  相似文献   

18.
鸭瘟的防制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不同品种、不同天龄、不同性别的鸭对鸭瘟都有很高的易感性,但以麻鸭、番鸭易感性最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通常在春夏之交和秋冬流行比较严重。一、临诊症状临诊特征为高热稽留,体温升高至43℃以上,两脚发软,腹泻,排绿色稀粪,部分鸭头和颈部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眼睑水肿、怕光、流泪,眼睑周围有分泌物,鼻中也有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二、剖检变化鸭瘟的特征性剖检变化是口腔粘膜有假膜覆盖,剥落后呈鲜红色的溃疡,食道粘膜覆盖有斑块状或条索状的假膜,泄殖腔粘膜有假膜覆盖,且…  相似文献   

19.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食道粘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假膜覆盖。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且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20.
正鸭病毒性肠炎又称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破溃、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发病禽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部分病鸭头颈肿大,该病俗称大头瘟。该病传播迅速,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鸭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长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