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季文彦 《新农业》2012,(11):54-55
近年,我国养猪业正处于转型阶段,散养户迅速减少,大型集约化养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但饲养管理水平的改善并不快,成为养猪业的顽疾。表现最明显的是母猪繁殖力低下,尤其是产仔数少,很多猪场平均窝产活仔数很难超过10头。如果每头母猪年产2.1胎、每头母猪每年产活仔猪21头、全程死亡率10%,理论上每头母猪每年仅能提供19头商品猪,距每年24头以上的标准差距巨大。母猪繁殖性能低下、产仔少,猪场管理人员都在母猪发情、配种环节上找原因。事实上,其主要原因是哺乳期母猪基础营养储备消耗过大、母猪繁殖体况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6,(12)
正养猪生产中,母猪是保障养猪效益的基础。但长期来,由于部分养猪场(户)对母猪的饲养管理重视不够,不仅使其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仔猪成活率偏低,而且由于多种疾病频发,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所以,必须引起重视,保证母猪的健康状态和养殖效益。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又称机体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或  相似文献   

3.
孙辑 《新农村》2001,(3):25-25
美国是世界上养猪生产大国之一,生猪存栏5600余万头,猪肉产量800余万吨。种猪场和商品猪场以规模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为主,劳动生产率很高。种猪和商品猪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生产方向,而且非常重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1.良种繁育体系美国养猪生产可分为种猪和商品猪生产两种。一般大规模种猪场(核心群母猪400头以上)都具有原种场和扩繁场的双重功  相似文献   

4.
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规模化养猜场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现有的规模化猪场既有种猪(公猪与母猪)又有商品猪,母猪所产仔猪基本上全部用于本场育肥生产肉猪:猪场饲养模式一般分群为种公猪、种母猪、后备公猪、后备母猪、未断奶仔猪、育成猪、育肥猪.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饲养猪几百头甚至上千头,能否保证每头母猪年产20头成活的...  相似文献   

5.
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养猪场的养猪效益。为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养猪生产普遍采用早期断奶技术,一般实行21~28日龄断奶,与传统养猪生产的45~60日龄断奶相比,母猪年均产仔胎数可增加0.1~0.2胎,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可增加1~2头,效  相似文献   

6.
猪是多产家畜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可达 10~ 11头。中国猪有较好的繁殖性能。猪的繁殖技术是养猪业的重要问题。猪的繁殖技术包括配种、怀孕、分娩和哺乳等。母猪繁殖技术又是生产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率和窝产瘦肉量是发展商品猪生产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提高母猪繁殖率和窝产瘦肉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21,(7)
正近年来,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二元母猪因病大批死亡或净化淘汰,存栏量急速下降,导致能繁母猪种源减少,严重影响商品肉猪生产。因此,部分养猪场户将本该出栏的商品猪(杜长大三元杂种猪)被迫留作种用繁殖母猪,以快速补栏,也属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8.
养猪业已经成为了我国云南省昭通市畜牧业主要的产业,养猪业不仅仅关系到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切实生活,更加关系到了我国社会市场的稳定以及我国自身的国民经济发展。养猪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我国商品猪生产、商品猪加工以及饲料的种植等等,更加要注重种猪的生产。原因就在于种猪生产已经成为了发展我国养猪业以及畜牧业的根本前提以及基础,一旦猪感染上了猪乙脑病、蓝耳病、猪瘟以及猪伪狂犬病等等疾病,一定会导致怀孕的母猪出现木乃伊胎、死胎、流产以及早产等等情况,还有些母猪通过产道或者胎盘来将病原传染给了猪仔进而导致了弱仔的情况。那些带有病原的公猪通过自己的精液来造成了病原广泛的传播,为云南省的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为养猪业带来了具有毁灭性的灾难。本文中,笔者就探析猪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使业内人士担心今年生猪价格,但根据笔者观察和经验认为,今年应该是一个丰收年,猪价总的趋势是平稳向上,不会有太大的落差和波动,年内尽可放心养猪,究其原因如下:母猪存栏数明显下降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国内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的养猪业出现供过于求,出口(主要供港)也受到影响,养猪效益出现大幅度滑坡,有很多猪场倒闭,有部分养殖户减少了母猪的存栏量。但随着市场的好转,补充后备母猪达到正常生产也需假以时日。因此,无论是在规模养猪场还是农村养殖户,母猪存栏明显下降。另外一种情况是母猪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5,(8)
<正>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养猪场由于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等原因,母猪产后炎症时有发生,轻者引起配种延误,重者则可失去繁殖能力,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必须引起养猪场(户)的重视。1.发病原因(1)初配年龄据调查,目前不少养猪场(户)母猪初次配种基本上采用漏过第一次发情期,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此时母猪虽已达到性成熟,但发情时间较短,排卵数较少,一般怀胎数不多,如果后期补料过量,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