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绿竹山地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多年来,对闽东南沿海地区山地栽植绿竹生长情况进行调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针对影响山地绿竹生长及笋产量的主要因子进行测试,并与河滩等地栽植的绿竹生长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山地栽植绿竹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优化组合,加快绿竹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绿竹笋用林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绿竹的生长习性绿竹(Sinocalamusoldhami)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丛生竹,分布于福建、台湾、浙江、广东、广西等省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近年在福建省各地开始大面积种植,其竹秆高6~9m,径5~8cm,无明显的地下茎,合轴丛生,萌发和产笋期均在夏秋,故又称夏秋竹笋。由于该笋肉质脆嫩,清香可口,可供人们鲜食或制罐出口。竹材可作竹编、建筑、造纸用料,所以绿竹全身均可得到充分利用。它的产笋期从5月到10月。6月是产笋初期、7~8月是盛期,如气候温和可延至11月。一般种植后三年即可产笋,如管理得法,五年可达盛产,在正常情… 相似文献
3.
通过黄甜竹山地造林试验,主要研究不同造林时间对成活率和发笋的影响,总结了黄甜竹山地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黄甜竹耐贫瘠,耐干旱,是山地绿化造林、经济开发的优良竹种;在相同条件下,春季造林成活率略低于梅雨季节造林,但是春季造林比梅季造林有利于发笋长竹,提早成林,黄甜竹适宜春季造林. 相似文献
4.
5.
黄甜竹对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对不同坡位的黄甜竹笋用林造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甜竹在不同坡位造林,其成活率、出笋成竹率及竹林生长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山坡下部造林效果明显好于山坡中部和上部. 相似文献
6.
7.
以肥料种类、施肥数量与方法为因子采用正交设计绿竹笋用林施肥措施,结果表明:影响产笋量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为施肥总量〉N、P、K比例〉施肥方法,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N:P:K为5:2:1,施肥总量1080kg/hm^2,N、P、K比例对个体重影响显著,个体重有随N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绿竹笋期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连续三年观察研究表明:(1)绿竹秆基笋目数量在4~10个之间,笋目萌动始于二月底,总萌动率79.3%,发笋数占萌动数的73.0%。(2)绿竹笋期长达5个月,可分为初期、盛期、递减期和末期四个阶段,盛期出笋株数和重量分别占72.0%和75.9%,比其他竹种更为集中。(3)绿竹一年生母竹发笋量占总重量的92.1%,二年生占7.9%。(4)竹丛的总出笋数和重量与座底竹数量具有正相关关系,r_1=0.7582,r_2=0.7279。株平均出笋数和重量与座底竹数量具有负相关关系,r_3=-0.6124,r_4=-0.6418。(5)绿竹幼竹高生长历时85天左右,总生长量达950cm,日均生长量11.2cm,日最大生长量24cm。幼竹夜间生长量比白天快1.7倍。 相似文献
9.
10.
雷竹山地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试验研究表明:山地不同坡位对雷竹笋用林的造林成活率、出笋成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山坡下部造林效果明显比山坡中部、上部好;雷竹上山造林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1.
绿竹笋用林培土措施对笋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绿竹笋用林土壤管理过程中,通过不同培土措施对笋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培土高度为10cm时,竹笋形态品质最好,产笋量及竹笋可食部分所占的比例也最高。不同培土高度,其营养成分相关指标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瑞安市马蹄笋产业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了瑞安市绿竹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抓示范区和良种园建设、实用技术的推广、市场开发、保鲜加工、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等措施,全面促进绿竹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论述了云南热区“轮歇垦殖”与种植橡胶树对山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热区山地资源开发利用应以经济林或混农林业为主,既利用又保护,使生态与经济效益最佳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类毛竹移栽母竹造林试验表明,新竹株数由多至少依次为:杨梅园、地瓜山、柑桔园、李园、普通山地;新竹质量好坏顺序为杨梅园、柑桔园、地瓜山、李园、普通山地;新竹最大扩展范围由大至小顺序为杨梅园、地瓜山、柑桔园、李园、普通山地。从造林的总体质量看,杨梅园、地瓜坡耕地是最好的毛竹栽植地,柑桔园、李园的毛竹栽植效果也较好,位普通山地造林效果最差。结果可为破耕地及果园套种毛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人工林造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人工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依据立地因子(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坡度)和林分因子(优势木高、树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了造林立地类型,用样地资料拟合了4个针叶树种的生长模型,分别编制了适宜该区的立地指数表,并对该区针叶树造林立地质量做出了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东南部山地针叶树人工林中57.11%的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近30%立地质量较差,仅有13.22%的林分生产力水平处于优等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龙泉市果园为例,对其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可看出龙泉市果园发展形势并不令人乐观,为此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果园生产责任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控制人口增长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闽南福建柏人工林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60~1995 年间营造的福建柏人工纯林的调查, 对福建柏的胸径、树高、材积、形数和树干生长规律进行分析, 分别建立生长过程模型。结果表明, 福建柏树高速生期比胸径早, 幼龄阶段材积增长缓慢,12a 后材积生长加速; 随树龄的增大, 胸径形数呈反向生长, 树形不断向圆锥体靠近。 相似文献
19.
20.
四川省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腹地,是我国散生竹主要自然分布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竹类资源。为有效开发竹林资源,实现竹林立体经营、林产一体化发展,文章从分析巴中市自然社会条件入手,以企业的实践为例,就巴中山区发展竹资源、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