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金梨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为研究黄金梨雄性不育的早期表现和细胞学特征;【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分析了黄金、爱宕和圆黄(对照)的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征。【结果】黄金梨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小孢子阶段单核晚期;【结论】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是四分体分离后形成的早期花粉细胞, 因绒毡层提前解体,花药维管束细胞木栓化,二者共同导致营养供应困难,致使花粉败育。而对照可育品种花粉经由小孢子阶段很快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采集自川西北红原县瓦切乡沙化草地的紫色真藓(Bryum purpurascens)成熟孢蒴为材料,研究了其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不同消毒剂种类、浓度以及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真藓孢蒴最适消毒程序为75%酒精10 s,2%NaClO 20 s (重复2个循环),所获的孢子无菌率为100%,成活率为98.0%。紫色真藓孢子萌发无休眠期,萌发时间为1~2 d,且为多级萌发。以生长20 d原丝体为原材料,采用Knop作为基础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 g/L,添加0.1 mg/L 6-BA+3 mg/L NAA能够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本研究的结果为紫色真藓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川西北高寒沙化生物结皮等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棉花学报》2021,33(3)
【目的】为建立海岛棉发育过程中花蕾长度与花药发育时期的关系。【方法】以海岛棉新海35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半薄切片和甲苯胺蓝染色技术,对不同生长时期花蕾的花药进行切片观察,明确花蕾长度与花药发育时期的对应关系。【结果】通过形态观察发现,在海岛棉的花发育过程不同时期花蕾的萼片、花瓣和花药的形态、颜色、大小以及花丝和柱头的长度出现明显变化。切片观察发现,从花芽出现到花药开裂,经历花原基的形成、花药原基的出现、花粉母细胞形成、四分体时期、绒毡层降解、减数分裂、花药开裂等14个发育时期。新海35花蕾长度5~6 mm、7~8 mm、8~9 mm和11~14 mm分别对应花药发育中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四分体时期、小孢子释放期和绒毡层降解时期,也是成花过程中尤为关键的4个时期。通过对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受精过程、胚乳的发育等进行观察,明晰了海岛棉花粉成熟到完成受精再到纤维发育所需的具体时间和详细过程。【结论】海岛棉各个时期花蕾的表型与陆地棉不同,且花蕾大小及花药颜色随着花药细胞发育而变化,并伴随着细胞内部的代谢过程及正常发育所需物质的转换;通过花蕾大小及表型可以判定海岛棉花药发育时期。花粉成熟后,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伸长、双受精及胚乳发育分别发生在授粉后的0.5~1 h、8 h、24 h和50 h。  相似文献   

4.
刺五加黑斑病菌对刺五加不同器官的侵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刺五加不同器官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制作刺五加不同器官煎汁的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质,分别来观察在不同器官煎汁培养基中,刺五加病原菌菌落的生长速率和不同基质处理中病原菌孢子的萌发率。【结果】刺五加器官煎汁培养基生长速率比对照高,尤其是茎部煎汁培养基与对照的生长速率间差异显著;刺五加黑斑病菌在刺五加不同器官汁液基质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较好,其中茎部汁液基质与清水对照处理的孢子萌发率差异显著。【结论】刺五加不同器官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植物不同器官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薄切片和石蜡切片法对碎米桠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碎米桠的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药壁有4层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双子叶型;2)药室内壁呈纤维状加厚,绒毡层为分泌型绒毡层;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4)四分体小孢子呈四面体形排列,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具有6个萌发沟。研究发现,碎米桠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特征与多数已经研究的唇形科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显微制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美女樱雄性不育系B-58及其可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和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可育系小孢子发育经历了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等时期,最后发育成花粉,期间小孢子发育靠绒毡层不断自我解体而提供营养。雄性不育系B-58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其主要特征是绒毡层细胞提前液泡化,四分体胼胝质壁不能适时降解,致使四分体持续时间较长,四分孢子核质收缩降解,形成形状不规则空瘪的小孢子。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长白山区紫草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和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长白山区紫草小孢子发育直到四分体为止发育都正常,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小孢子发育受阻于四分体分离后的单核小孢子时期开始,是因为这时期绒毡层细胞异常膨胀,占满整个药室,小孢子没有可发育的空间,最终导致小孢子败育.  相似文献   

8.
甜椒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甜椒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染色鉴定方法以及探讨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采用不同染色方法进行甜椒小孢子的细胞学观察,并对小孢子发育期的细胞学特征以及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器外观形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椒小孢子经酒精盐酸处理后,用醋酸洋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最佳;甜椒小孢子的发育经历四分体期、单核早期、单核中期、单核后期、双核期直至花粉粒成熟期,各时期的特征明显;甜椒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蕾外部形态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朝鲜白头翁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寻找朝鲜白头翁小孢子发育时期的鉴定方法以及探讨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朝鲜白头翁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以及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朝鲜白头翁每个花药具4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属2-细胞型,并有3个萌发沟。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1~2层)、绒毡层(1层)。绒毡层发育属腺质型(或分泌型),出现多核现象。朝鲜白头翁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特征、花药颜色有一定的相关性。小孢子处于单核期时花蕾长度在1.10~1.20 cm,花萼外侧颜色为紫红色,花药的颜色为黄色,花丝的长度为0.4~0.5 cm。朝鲜白头翁同一花蕾不同花药小孢子的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渐续性。  相似文献   

10.
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小孢子发育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为试材,对不育株与可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未见异常,败育发生在四分小孢子形成之后。导致小孢子败育的原因与四分体胼胝质壁不适时解体和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延迟解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臭氧水对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孢子囊萌发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与臭氧水浓度密切相关,以9 mg/Kg臭氧水处理1 min可以抑制95%以上孢子囊萌发,以18 mg/Kg臭氧水处理1 min则100%抑制孢子囊萌发。无论在高浓度还是在低浓度条件下,处理时间1分钟或2分钟对孢子囊萌发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杀菌作用几乎是瞬间完成的。臭氧水处理孢子囊后导致孢子囊形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随时间延长变得更加明显。鉴于高浓度臭氧水对植物本身不产生毒害作用,因此,高浓度臭氧水在控制晚疫病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鹿角蕨有性世代发育及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持和培育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资源,采用室内无菌培养及常规繁殖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基质中孢子的萌发情况,同时观察其有性世代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左右,适宜的培养基质为腐殖土+河沙(体积比1∶1),萌发率达92%以上。有性世代多为雌雄异株,有性生殖率达90%以上,且有性世代受温度、光照、湿度、pH等因素的制约。复壮幼孢苗的方法经济易行、效果明显,为繁殖、生产鹿角蕨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几种因素对灵芝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芝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02-104
该文研究了灵芝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为灵芝孢子药用成分的提取及孢子育种奠定基础。采用玻片压片培养法计算孢子萌发率。着重研究了灵芝孢子在不同温度、pH、氧气以及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灵芝孢子在28℃、pH值5、供氧、黑暗条件下培养48h萌发率可达70﹪;0.1mg/ml浓度范围的MgSO4、CaCl2、FeC13能促进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4.
以4种AM真菌繁殖体为培养对象,通过不同低温处理,对孢子萌发率进行了比较,并对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土著孢子在4℃贮藏10~50d均显著提高了孢子萌发率,处理20d萌发效果最佳,萌发率为30.34%;(2)4种AM真菌的繁殖体形式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萌发率高低次序为Gl.sp孢子果>Gi.margarita>Gl mosseae>Gl.sp孢子;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系统中,根系对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但明显促进了菌丝的分支,并观察到菌丝对根系典型的匍匐侵染现象;停止生长的厚壁菌丝下方产生有隔分支菌丝,逐步发展为分支吸收结构(BAS)。培养1个月后被侵染的根系产孢率为(45.76±5)个/毫米根长。菌丝的生长方向不受根系的影响,即厚壁菌丝具有负向地性,分支菌丝为向地性。  相似文献   

15.
阿魏氯仿提取物对7种玉米病害的离体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桂清 《华北农学报》2007,22(3):111-114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阿魏氯仿提取物对引起玉米病害的7种病原菌(小斑病菌、弯孢霉叶斑病菌、链格孢叶斑病病菌、圆斑病菌、顶腐病菌、青枯病菌和瘤黑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阿魏氯仿提取物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对顶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只有46.66 mg/L;可引起大中型分生孢子畸形。  相似文献   

16.
乌苏里瓦韦是一种民间常用的药用蕨类植物,本研究首次建立一种以乌苏里瓦韦孢子为外植体形成完整植株的体系,得到了乌苏里瓦韦体外扩增的方法。为了探究最佳的孢子萌发条件,设计使用6种NAA和6-BA激素组合探究孢子的最佳萌发条件,然后取孢子萌发得到的乌苏里瓦韦叶片,分别接种到不同浓度的NAA和活性炭的组合培养基中,探究乌苏里瓦韦生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乌苏里瓦韦孢子的最佳萌发条件是: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NAA 0.2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生根的最佳条件为: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NAA 0.4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活性炭1.5 g/L。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乌苏里瓦韦的体外繁殖形成完整再生植株的方法,为乌苏里瓦韦的人工繁殖,同时为乌苏里瓦韦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猴腿蹄盖蕨孢子萌发和成苗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猴腿蹄盖蕨孢子人工培养成苗效率,以猴腿蹄盖蕨孢子为外植体,通过在组织培养中加入不同种类激素和NaH2PO4及活性炭,探讨了猴腿蹄盖蕨孢子萌发和成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mg/LGA3处理成熟孢子5min,孢子萌发速度加快;NAA、2,4-D、BA、KT四种激素中KT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BA和NAA次之。1/2MS,MS两种培养基中,1/2MS培养基孢子萌发速度快于MS培养基;NaH2PO4浓度以200~300mg/L可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形成大量丛生苗;培养基中添加2%活性炭有利于小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茎瘤芥霜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茎瘤芥霜霉病病原菌的分类问题,为利用生物学因子控制此病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在涪陵地区利用传统的病害研究手段,完成了茎瘤芥霜霉病病原菌形态学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茎瘤芥休眠孢子囊萌发受温度、湿度、pH、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其萌发在温度、湿度、pH等因子下有最适值。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在16~18℃,最佳点在17℃;最适pH 4.0~5.2,最高萌发率出现在pH 4.4;最适湿度在75%~85%,最佳点在80%。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斑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找到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管碟法2 种筛选方法分离筛选多个地方采集的玉米叶片上细菌菌株,生理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细菌菌株进行鉴定,最后通过采用菌株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萌发进行处理的方法,研究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分离到267 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到1 株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SCG-02,经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不同浓度的菌株SCG-02 发酵滤液可不同程度的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处理后的病原菌菌丝由丝状变成串珠状,当发酵滤液浓度是60%时,孢子完全不萌发,且产生泡囊状结构。通过试验研究表明,从玉米叶片上分离筛选得到的细菌菌株SCG-02 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紫萁孢子育苗基质,弄清紫萁孢子育苗所需的环境条件,利用在湖北民族学院和杭州城郊两地采集的紫萁孢子,以壤土、山林腐殖土、红砂壤为试验基质进行紫萁孢子遮荫条件下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湿、控制温度、覆盖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的条件下孢子发芽率高,能正常形成原叶体,继续培养均能进入有性世代形成孢子体幼苗,其中在山林腐殖土和壤土按1:1的比例混合的基质上最适于孢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出苗量可达3500株/m2;在杭州采集的紫萁孢子萌发后形成的原叶体、孢子体均比在湖北民族学院采集的耐高温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