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论述了观赏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的必要性,评述了广东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分析了资源工作基础差、投入少、流失较严重和没有建立种质利用和创新体系等存在问题;针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提出了加强研究和广东资源库建设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1995年建立种质资源库以来,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收集保存蔬菜种质资源共5365份、隶属27科84属。通过蔬菜种质资源的园艺性状鉴评、亲缘关系分析、抗病性鉴定、品质分析、配套栽培技术与利用研究,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直接推广名优资源品种160个,创新种质359份,培育新品种36个,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自1995年建立种质资源库以来,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收集保存蔬菜种质资源共5365份、隶属27科84属.通过蔬菜种质资源的园艺性状鉴评、亲缘关系分析、抗病性鉴定、品质分析、配套栽培技术与利用研究,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直接推广名优资源品种160个,创新种质359份,培育新品种36个,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红掌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年1月开始陆续从国内外收集112份花烛属种质资源,其中红掌品种104个、火鹤花品种6个、观叶花烛品种2个。2004年3月将其种植于环控温室内资源保存苗床上,建成了国内首个红掌种质资源库。通过栽培观察和性状调查,获得112份花烛属种质资源的定量性状数据43000多个、定性性状数据2000多个,经过整理后利用广东生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将112份种质资源的各类信息发布上网,至2004年5月初步建成了国内首个红掌种质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7.
剑麻种质资源圃建设与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农业部剑麻种质资源圃立项以来.经过3年多的建设.摸清了国内现存剑麻种质资源数量.并加以收集保存。已收集、保存来自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85份剑麻种质资源,涵盖了我国热区所有地方品种和大部分重要遗传材料.在形成收集、保护技术体系,规范剑麻种质资源圃管理技术。加强维护工作,完善配套设施,完成学名待查种质资源的鉴定、考证和命名的同时,有序推进了资源共享和评价利用工作。建立了对当家品种提纯复壮和优株系选的培育体系,完善了剑麻健康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改革了传统育苗规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建成我国热区规模较大、数量最多的剑麻种质资源圃.取得了建圃的显著成效。并对剑麻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创新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蓖麻品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品种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对育种研究的成败至关重要。在我国,蓖麻是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与其它作物相比,品种资源极为贫乏。为此,我们于最近两年重点收集了当地农家品种,同时也开展了国内外品种资源的征集工作。现已收集保存品种资源计222份。其中含国外材料3份,海南岛多年生蓖麻1份。为了探索这批品种资源的利用价值,为培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农作物品种资源事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品种资源工作体系,初步具备了国家级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条件。在种子保存、管理和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解放后,特别是“六五”和“七五”期间,在“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方针指引下,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征集和补充征集品种资源的活动,收集的资源总数达35万份,作物资源总量已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通过“七五”科技攻关,我国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总容量超过40万份的现代化国家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库,到7月底,已库存16万份  相似文献   

10.
新疆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战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尤以野生近缘种为最.目前拥有可容纳10万份作物品种资源的自然中期保存库一座,现保存有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57种作物近2万份.近年来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还存在许多不利的影响因素,制约着新疆作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发展.本文依据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包括资源收集、建立完整的资源保存体系、深入开展鉴定评价、进行种质创新等.  相似文献   

11.
广东花生生产上于1965年首先发生锈病,之后迅速扩展蔓延,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在调查品种与发病关系中,发现花生抗锈力在类型间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选育种植高产抗锈病花生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1972年广东省花生育种协作会议把抗锈病育种定为花生育种目标。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鉴定筛选出抗原材料并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选育出高产抗锈病的花生品种投入生产,减轻锈病危害,提高花生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广东是国内猪肉生产和消费大省。广东地方猪遗传资源丰富,优质猪种蓝塘猪、小耳花猪、大花白猪和粤东黑猪具有肉质好、繁殖力强,适应性好、耐热、抗逆抗病能力佳等特点。但随着国外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快大型猪种引入,地方猪的市场占有率受到强烈冲击。我国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样的地方猪种质资源,地方猪种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源泉,因此多年来我国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地方猪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介绍了蓝塘猪、小耳花猪、大花白猪和粤东黑猪等优质种质资源的特点及相关利用研究,并综述了人工授精、体细胞核移植、基因组选择、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地方猪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广东地方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省南瓜属农家品种资源初步进行收集、保存及评价研究,并通过对28个农家南瓜品种资源进行系统观察比较,详细描述了其植物学分类、生长习性等31个主要性状.建立了资源分类保存方案,为南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有效手段.以供选育种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甘肃种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地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种质资源,探索已收集到的200份南方花生种质材料的利用价值,对其12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深入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7个株型相关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系数介于0.16~0.73;而3个品质相关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小,变异系数介于0.03~0.09;2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幅度居中,变异系数为0.28和0.37.且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相关性状与品质相关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将12个主要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51%,可综合概括这些性状的表现.随后根据性状特征将200份花生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4大类,其中C类和D类种质材料的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在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方面表现优秀.该鉴定评价结果能为200份花生种质材料进一步合理利用及选育适合南方的优异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了解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分布、利用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为高效、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实现本地草菇栽培产业菌种质量提升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查阅、野外采集与种植场或市场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并分析广东地区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 Speg.)资源的组成和分布特点,草菇栽培种质资源的生产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发展趋势。广东极其适合小包脚菇类群的发生,已报道的小包脚菇类群多达 20 余种,占全国已报道小包脚菇种类的 70% 以上,目前利用的主要有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银丝草菇(V. bombycina)等,其余野生资源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本地区也是国内最主要的草菇栽培和消费区域,栽培历史悠久,然而栽培菌种资源混乱、菌种生产标准缺乏、没有专业的菌种生产企业等,珠三角及周边区域的草菇生产企业、种植户分散,缺少规模化的草菇生产导致该地区草菇产业竞争力难以提升。加快本地区野生小包脚菇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草菇优良菌种的菌株提纯复壮、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形成地区特色种质资源库,制定草菇优质菌种生产标准、培育专业的草菇菌种生产企业是当前广东地区草菇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