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杉木人工林现场实际造材样木以及木材价格、生产成本、税费等技术经济指标测算单木纯收益,并建立单木货币预估模型。以年龄、地位指数、林分密度为辅助变量,选择Korf理论生长方程构建杉木人工林全林分模型,结合单木货币预估模型按经营类型编制杉木人工林林分货币收获表。应用林分货币收获表,既可预估林分在各种年龄时的木材产量及与材积有关的林分因子,同时还体现了林分货币收获量,在森林资源经营、资产化管理和资产评估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择理查德方程描述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的生长过程,采用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二个因子控制各龄阶的株数,并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方程和公式编制了蕉城区马尾松人工林经验收获表,该表经检验证明适用。最后,给出了应用经验收获表进行生长收获预估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货币收获表编制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梅林国有林场为对象,收集大量资源数据,分别不同的立地类型拟合了杉木人工林的生长模型和林分各村种出材率与林分平均胸径的回归模型,编制了杉木人工林货币收获表,在此基础上,探讨货币收获表在确定杉木人工经济成熟龄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系统包括三大部分,即林分因子模型、Weibull分布参数回收模型和林分收获模型。此模型系统保证了林分变量间的一致性,实现了林分结构和产量(蓄积量和出材量)的动态预测,为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确定森林的经济成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搜集福建省永定县森林资源清查中按随机或抽样方式设置的样地资料,选择317块符合要求的样地的测树因子数据,采用Shumacher方程描述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生长过程,并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建立株数预估模型,结合林分收获模型及有关公式编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经验收获表,并探讨该表在生长收获预测和用材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分析了评估中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林生长特征与林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效果的差异。用β分布模型研究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林分生长过程,以探讨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材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和合理的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选择林分年龄、地位指数和断面积为辅助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林分材积收获模型。从生长和收获的一致性出发,由材积收获方程对年龄取微分导出材积生长模型,并建立断面积生长模型。从而为预估森林生长量和收获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增长模式,采用扩展的逻辑斯谛方程建立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编制尤溪国有林场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经调查材料验证,所编数表能较好地体现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规律,达到较好的精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人工林经营密度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288块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用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建立可变间伐间隔期的林分经营密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反映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密度动态,符合林分生长的一般规律,可为指导抚育间伐等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永安林业集团国有林场9年和6年生桉树人工林标准地上分径阶所选取的解析木为对象,收集大量资源数据,拟合了桉树人工林的生长胸径和树高及得出的林分各材种出材率,确定林分各材种出材量,通过分析材种生长规律,建立了林分材种出材率表格,编制了桉树人工林货币收获表,在此基础上,探讨货币收获表在确定桉树人工林经济成熟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林分解析法编制货币收获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北33年生杉木人工林标准地分径阶选取的解析木为对象,拟合了杉木人工林的生长模型,测算了林分出材量。依据目前杉木人工林木材生产经营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编制了杉木人工林货币收获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货币收获表在确定杉木经济成熟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古田县近年来伐区调查实际造材数据,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为自变量,分别以林分总出材率和规格材出材率为因变量,选择理查德方程建立马尾松人工林分一元和二元材种出材率模型。经拟合结果分析,以林分平均胸径D和平均高H的组合D2H作为自变量,其拟合效果和预估精度要高于只用一个平均胸径或平均高的单因子林分材种出材率模型。并编制了林分一元和二元材种出材率表。  相似文献   

13.
利用60多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之历年调查资料,建立了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与林龄、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的回归方程后,导算出林分蓄积量的生长过程,进而探讨了不同立地的马尾松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和自然成熟龄,为确定马尾松的主伐年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人工林经营过程密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承祯  洪伟 《林业科学》2001,37(Z1):72-77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在人工林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其林分经营过程的密度控制问题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的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模型的基础上,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林分立木密度为目标函数,提出以净现值最大为标准,应用遗传算法优化马尾松人工林经营过程的间伐时间及其保留密度和主伐时间的最优组合方案.马尾松人工林经营过程的密度决策方案优化表明,遗传算法与经济评价相结合优化林分间伐时间及其保留密度和主伐时间决策组合效果很理想.马尾松人工林在地位指数10~18之间时,均以间伐两次为最优,第1次在11~12 a,第2次在16~17 a,而主伐年龄以22~25 a为最优.每一地位指数均优化得到其最优的营林措施组合方案,此时净现值最大且内部收益率大于12%.研究结果为马尾松人工林密度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利用形高表测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分蓄积量,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26块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与形高值的关系,分别拟合得到一元形高模型[FH=■]和二元形高模型(FH=■)。结果表明,在不同产区及不同胸径、树高分段五折交叉检验中,一元、二元形高模型检验结果均理想;其中,一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均在±3%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均小于4%,预估精度达98%以上;二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均在±1%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均小于2%,预估精度达99%以上。以一元形高模型和二元形高模型为基础,分别编制马尾松人工林林分一元形高表和二元形高表,可为准确计算广西马尾松人工林蓄积量和评价人工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不同树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8块标准地,实测标准木84株;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马尾松人工林林木各分量的生物量进行建模,采用分级控制、比例分配的方法,构建了各分量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并对各种模型进行误差分析,从中挑选最优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所构造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解决了各分量独立模型存在的各分量估计值与总量估计值不等的缺陷,预估精度都高于85%,可用于福建省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17.
汉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面积达120多万亩,急待解决抚育问伐的起始期、强度、间隔期等问题。因此,我们根据林分密度效应,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结合立地指数表的编制,研究编制了马尾松林分密度管理图。一、材料的收集和整理1981年,我们组织力量进行马尾松立地类型调查。为了编制马尾松密度管理图,  相似文献   

18.
信州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及其系统收获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小贤 《林业科学》1997,33(1):42-50
系统收获表能预测现实林分在各种经营体系下的生长过程和收获量。本文根据信州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地观测数据,从林分和单木两个水平分析和建立了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信州落叶松人工林系统收获表,提出系统收获表的一般编制方法。本研究的特点是以现实林分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林分生长模型和林分径阶生长模型,将前者的总生长量通过后者分配给各直径阶和树高阶,以保证林分水平的预测结果和单木水平的生长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马尾松人工林现存面积与蓄积资料,在遵守国家木材限额采伐政策下,用线性规划方法为马尾松的木材生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收获调整方案,在现有马尾松人工林用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科学的收获调整,可实现马尾松人工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效果的动态变化特征规律,对青羊湖林场不同发育阶段的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林分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土壤肥力、林木生长等指标进行动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经营样地的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马尾松林在经营改造后,空间结构明显改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提高,土壤肥力也有所改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9块样地抚育间伐补植改造效果综合评价得分依次为0.079,-0.021,-0.241,0.528,0.438,1.028,-0.145,-0.780,-0.886,得分越高说明改造经营效果越好。经营促进了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树种多样性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改善和林木蓄积生长的提高,林分向异龄复层混交林方向发展,为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