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采摘方面 从陆羽《茶经》来看,唐代采茶要求在天气晴朗的清晨“凌露采焉”,所选采对象是“中枝颖拔者”,此外并无更多的要求。而宋代贡焙中,则更进一步提出“凡采茶必以晨兴,不以日出,日上露唏,为阳所薄,则使芽之膏腴出耗于内,茶及受水而不鲜明,故常以早为最。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温易损”(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为防茶汁蒸发,采摘时间上明确了要在日出之前,这是继承了《茶经》所说的“凌露采焉”的方法,并特别提出了“以甲不以指”的采摘手法,这对保证鲜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 为较长时间地保持芽叶的鲜洁度,更有“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宋·赵佶《大观茶论》)之说。鲜叶采下后,要经过挑选,剔去“乌蒂”(红梗)“白合”(鳞片),进而“再四清洗,取令洁净,然后入甑”(宋·赵汝励《北苑别录》)。在净化芽叶的同时,还要进行分级处理,取其中最嫩者如雀舌、鹰爪,名为小芽,其次一芽一叶者为中芽等等。另有一种水芽者,“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宣和北苑贡茶录》),故又称之为“银线水芽”。宋人熊蕃曾评论当时的芽叶之精:“郡人黄儒撰《品茶要录》,极称当时灵芽之富,渭使陆羽数子见之,必爽然自失。蕃亦谓使  相似文献   

2.
姚合饮茶诗三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乞 新 茶 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荤辛。 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 《全唐诗》卷509 [注释](1)碧涧:翠绿色的山间。(2)闻道:听说。(3)断荤辛:蔬菜气味剧烈的统称“荤辛”。 荤,指有气味的;辛,指辣味的。佛家 禁食这些菜。古代采茶人在采茶的日子 里也不吃荤辛菜。(4)将诗乞:乞是求的意思,此处指拿自己 做的诗去索取新茶。 [简析] 本诗说明每年初采的新茶是非常珍贵的,茶的芽叶尚处在嫩绿微黄的时候就开采,说明采得很嫩,采茶的人要像佛家那样不吃荤辛虔诚地采茶,所以珍贵。象这种新  相似文献   

3.
定海芽尖     
“定海尖芽”是定海县历史悠久的名茶。《定海县志》载:“定海城东十余华里,有黄扬尖山,主峰为群岛之冠,并产茶,采制亦合法,为定海之最胜。”对于定海尖芽的来历,传说很多,洞岙公社高丰大队陈氏家谱有一段关于芽尖茶的记载:相传其祖先陈传茗,赴考抗城,游龙井,采来茶籽,拌泥沙带回种植,精工采制,作为应酬和馈赠之物。由于茶叶形质优异,求饮者日  相似文献   

4.
方山露芽是唐时福州名茶。李肇《唐国史补》云:“福州大山有露芽。”《三山志》云:“唐宪宗元和间(公元806~820年)沼方山院僧怀晖德麟殿说法,赐之茶,怀晖奏日: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陆羽《茶经》(公元760年前后)亦注有:“福州生闽方山,山阴县也。”说明唐时方山茶称为“方山露芽”已出名久矣。至于“方山露芽”出于何地,产于何时,有必要加以考证。查《三山志)记:方山“山在南重江之外,九鼻东向,正北远望端方,直下数千尺,故名。”《闽都别记》云:“五虎山,在清廉里,一名方山,远望端方如几,故名,中…  相似文献   

5.
“采茶”是茶叶生产中一项重要作业,“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说明采茶季节性之强和技术要求之高,为其它作物所罕见。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粮茶争劳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用机械化代替人工采茶已是迫不容缓的事。我国采茶机的研制和现状我国采茶机的研究始于1958年,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8—1962):以南茶702  相似文献   

6.
龙虾茶龙虾茶产于湖南省大庸县境内的袁家界、插旗峪等茶场。这里群山环抱,溪谷纵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常年多雾,土地肥沃,适宜茶树生长。龙虾茶于“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制,芽叶标准必须是一芽一叶初展,芽长3毫米左右,叶与芽等长或略长于芽,芽叶肥嫩完整。严格坚持六不采:雨水露水芽不采、紫红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虫斑病伤芽不采、细长芽不采、蒂把过短的芽不采。龙虾茶属绿茶类,鲜叶采回后  相似文献   

7.
《茶叶》1958,(4)
在宜昌专区到处傅扬着五峰县小河社“七仙女”日采千斤茶的惊人奇迹。“七仙女”中18岁的青年姑娘共青团员谢承珍日采茶叶1,157斤,首创全国最高采茶纪录,比过去日采30斤提高了38倍,比安徽歙县采茶能手张青和所创造的日采551斤8两的纪录还  相似文献   

8.
永州茶业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州市(原零陵地区)茶叶历史悠久,江华苦茶最早记载于春秋时代的《尔雅释木》:“、苦荼”,距今约2500余年。宁远县古时产疑茶“以出九疑山故名”,“每岁谷雨前采芽焙之曰炭青,味甘香不减武夷日铸,以潇水煮之厥味倍佳。”(清嘉庆《九疑山志》)唐代大文学家...  相似文献   

9.
《茶叶科学》1966,3(2):35
茶树有不断萌芽的特性。顶芽采后,腋芽萌发;腋芽采后,不定芽萌发;春茶采后,夏茶萌发;夏茶采后,秋茶萌发;头年采了,第二年萌发;茶树衰老了,经过台刈更新,还能萌发新枝,长成新的茶树。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说,确实是“采不尽的茶”。但采茶也有个限度,那就是留一定数量的叶子,以维持茶树生活必需的新陈代谢作用,否则就不能充分地发挥茶  相似文献   

10.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们都把茶叶称为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都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菜谱》中则说:“人饮真菜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诸药为病之药,茶为各病之药。”故自元代以来就有“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条”、“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叶在我国先民生活…  相似文献   

11.
文献表明,福州在唐朝有两种茶作为贡茶,即“腊面茶”与“方山露芽”。方山露芽又称“方山之芽”。唐·李肇《唐国史补》“:福州有方山之露芽。”方山在何处?早时有人认为“方山就是今之鼓山”,但《八闽通志》载“:(茶)福州诸县皆有之,闽之方山、鼓山、侯官之水西、怀安之凤岗山尤盛。”可见鼓山、方山有别,方山不是今之鼓山。近来又有人认为“,失传了千年的贡茶‘方山露芽’的故乡,就在福州长乐航城镇泮野村”。可是《长乐县地名志》并无记载“方山”这一自然实体或村名,亦即长乐无“方山”这一地名;并且,泮野村系位于福州的东南,与古籍记载…  相似文献   

12.
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林盛有 《茶叶》2004,30(3):143-145
1安吉白茶的由来和现状 《大观茶论》载有:“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比。”故有白茶遂为第一的说法。《东溪茶录》云:“茶之名有七,一日白叶茶,民间大重,……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白茶虽古已有之,但因白茶多数只开花不结籽,即便有其后代也极易分化,极少能保持白茶母树的白化性状。因而,自古以来,白茶都十分稀少。  相似文献   

13.
十三、晏殊、苏辙——日铸茶北宋词人晏殊有《烹日注茶》诗:“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未问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北宋散文学家苏辙有《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诗:“君家日铸山前住,冬后茶芽麦  相似文献   

14.
三、茶树种植 (一)茶籽直播陆羽《茶经·一之源》有“法如种瓜,三岁可采”之句。可能由于陆羽把茶籽直播说得过于简略,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无法完整地理解其原意。也就是说当时茶籽直播法到底是怎样的,不很清楚,而一些研究《茶经》的人则对“法如种瓜”作如下认识: 1.种瓜法的要点是:精细整地,挖坑深、广各一尺,施粪作基肥,直播种子四粒。 2.据《齐民要术》记载的种瓜法,其要  相似文献   

15.
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现行茶叶采摘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目前的茶叶采摘时期和采摘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兴茶区现行的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按照永兴茶区掌握的采摘期进行三种不同采摘方式比较,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单人采茶机与双人采茶机比较,双人采茶机采回原料的芽叶完整,破碎率低。永兴茶区的地势较平缓,推广应用双人采茶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合理采摘最关键,关系品质和产量,适度留蓄标;隹采,根深叶茂树势健。要求量质稳步升,采茶技术须革新,纠正扭采不乱摘,养采结合要认真。优势茶梢发顶端,顶茅采后腋茅生,养分转向嫩梢送,再浞新芽快速增。茅叶肥嫩品质高,采秦更望茅头多,分批促进芽多发,及时不让季节过。叶是养分制造厂,注意结合采和养,固时因树固品种,有采有留要把;位。莫采鱼叶要坚持,留叶分别看树龄,幼树老树齐为主,青壮茶树见精神。重视采茶莫粗·3,采中留叶养树身,千万别把鱼叶摘,适当更留一叶真。采面留侧扩树冠,采高养低树整齐,采大养小增产量,采密留稀长枝各。采茶期限…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是云南的历史名茶,从唐代樊绰《蛮书》中记载“散收,无采造法”初始状态的普洱茶,到现代用人工后发酵方法生产的普洱茶,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我接触认识普洱茶,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四个部组织有关专家在云南勐海搞红碎茶试制试验期间,有幸在勐海呆了两年。那时的普洱沱茶还是人工压制,工人们用一条板凳压杆式压制沱茶的技术十分熟练,现在可能见不到了。在勐海期间,亲身去南糯山采茶、制茶,当时面对如此之大的乔木型古茶树林十分惊讶。800多年树龄的南糯山茶树王,就是那时见到的。  相似文献   

18.
广西少数民族左江采茶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新 《福建茶叶》2016,(4):326-327
在广西左江的少数民族地区,采茶之风十分盛行。当地人民喜爱在采茶时进行音乐表演,其采茶音乐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征。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广西少数民族左江采茶音乐的情况,然后通过对《开台茶》、《迺茶》、《麒麟灯》这三种具体曲调类型的介绍,研究并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左江采茶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希望能对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茶叶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必须要有高工效的采茶方法配合,实践证明:双手快速采茶法是提高采茶效率的有效方法。我县在去年夏秋茶中学习和全面推行了双手快速采茶法,成绩显著,全县有36,874人学会和掌握了双手快速采茶法的技术,平均效率比单手采提高一倍以上,并创造了新的采茶纪录。如张清和日采  相似文献   

20.
前言采茶,是茶叶生产过程中,花工最多的田间作业。一般采茶工占总工时的50%。我省七九年产干茶45万担,按每个采茶工日采鲜叶20斤计算,总共要花900万个采工,共需采茶工资1800万元(以400斤鲜叶做100斤干茶,每工按2元计算)。茶叶生产季节性很强,茶农说:“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如能及时采摘就能保证茶叶质量,提高经济价值,否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