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饲料能量浓度与最低成本配方“若让体重15-110kg生长育肥猪每天自由采食,则日粮能量含量一般可控制饲料采食量。猪可通过增加或减少饲料采食量来补偿日粮能量浓度的降低或增高。在一定限度内,这种调节作用可以保证正常的能量摄入量。”(猪营养需要,NRC 1998)。“选定的日粮能量浓度常常是确定日粮大多数营养素浓度的基础。这是基于下述假设:在必需营养素适宜的情况下,家禽是以满足其能量需要量确定其采食量。”(家禽营养需要,NRC1994)。因此,对于玉米-豆粕型平衡日粮,在一定范围内,日粮的能量浓度可以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生长肥育猪日粮以玉米豆粕为主。近年来,豆粕受多种因素影响,价格升幅较大,导致猪日粮成本增大。豌豆蛋白含量也很高,但价格相对豆粕较低,如能用豌豆代替部分或全部豆粕,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本试验在传统猪日粮的基础上用豌豆代替部分豆粕,来观察在同一饲养条件、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饲料与畜牧》2009,(4):60-61
水解羽毛粉日粮中添加氨基酸对育肥猪的效果 本研究探讨了在育肥猪日粮中完全用水解羽毛粉代替豆粕的可行性。45头小母猪和45头去势公猪(每栏3头小母猪或3头去势公猪,每栏平均体重57.8±0.8kg)随机分5组,每组6个重复,饲喂1号育肥猪日粮。每栏试验猪平均体重达到81.0±1.4kg时,饲喂2号育肥猪日粮。玉米一豆粕日粮、1号育肥猪日粮和2号育肥猪日粮作为正对照日粮(PC),每kg日粮配方中分别含有6.1g和4.7g表观回肠可消化赖氨酸(AID)。  相似文献   

4.
赖氨酸在家畜生产中对减轻环境污染、减轻应激影响和提高畜产品质量的作用冯定远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家禽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在常用的畜禽饲料原料中,除豆粕外,赖氨酸是最缺乏的氨基酸。在典型的玉米┐豆粕型猪日粮或用其他饼粕代替...  相似文献   

5.
苏氨酸是猪营养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尤其是添加合成赖氨酸配制低蛋白质日粮时,猪日粮中的苏氨酸成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可进一步改善饲料的氨基酸平衡和降低饲料的配方成本。作者综述了苏氨酸在养猪生产中的生理作用、免疫功能、缺乏症、营养需要量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晶体氨基酸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的使用现状 目前,赖氨酸作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已经被广泛认识,因此,在生长肥育猪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晶体赖氨酸已经被广大饲料厂和养猪场所接受。在满足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需要以后,根据理想蛋白的原理,我们应该考虑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的满足程度。苏氨酸作为猪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在降低生长肥育猪日粮中大宗蛋白原料含量的条件下,往往得不到满足。  相似文献   

7.
选取体重为250 g左右的Wistar大鼠20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A、B 2个处理组。A组饲喂豆粕日粮(常规蛋白水平),B组饲喂添加包膜赖氨酸的日粮(低蛋白水平),正试期3 d,于第4天清晨饲喂前空腹和饲喂后的不同时间点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游离赖氨酸浓度。结果表明,饲喂添加包膜赖氨酸日粮的大鼠和饲喂豆粕日粮的大鼠,二者的赖氨酸吸收曲线具有同步性,采食后4 h的吸收曲线一致性很强,4 h之后饲喂添加包膜赖氨酸日粮的大鼠血清中的赖氨酸浓度下降略快。提示饲粮中添加包膜赖氨酸可代替部分豆粕赖氨酸,降低豆粕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配合成的保育日粮通常含少量豆粕,但不至于引起消化并发症。达到最高豆粕水平时,可利用如喷雾干燥血浆粉、血粉、鱼粉、喷雾干燥乳清粉等其它特种蛋白质产品,以满足氨基酸的需要量。然而,随着这些产品在日粮中的水平提高,日粮成本也增加。另一种提高日粮赖氨酸而不采用过量豆粕或特种蛋白质源的方法是使用结晶氨基酸。  相似文献   

9.
亮氨酸有利于赖氨酸的吸收,但是没有报道表明粗蛋白质、赖氨酸和亮氨酸水平对于猪阳离子氨基酸转运体表达的影响.因此,本试验选用20头猪(初始体重为14.9 kg±0.62 kg)用于评价两种蛋白质水平及低蛋白质日粮中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及亮氨酸含量不同对于空肠中b0+和CAT-1 mRNA表达、背最长肌和半腱肌的影响.处理组如下:①小麦-豆粕日粮,20%粗蛋白质(对照组);②小麦日粮,其中缺乏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基础日粮);③基础日粮中添加70%L-赖氨酸、0.27%L-苏氨酸、0.1% DL-蛋氨酸(LTM日粮);④LTM日粮添加0.8%L-苏氨酸(LTM日粮+苏氨酸).除了基础日粮,其余日粮中的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均满足营养需要.LTM日粮+苏氨酸日粮提供超过60%的亮氨酸.LTM日粮中添加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提高了空肠中b0+及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CAT-1的<表达,同时降低了空肠中CAT-1的表达;且血清中赖氨酸浓度增加(P<0.01).继续添加L-亮氨酸(LTM日粮+亮氨酸)降低了空肠中b0+及背最长肌CAT-1的表达量,提高了血清中亮氨酸和精氨酸浓度,但降低了异亮氨酸浓度(P<0.05).与饲喂LTM日粮组相比,饲喂对照组日粮的仔猪空肠中b0+表达量稍低,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CAT-1表达量较高(P<0.05),且血清中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浓度较低(P<0.05),而赖氨酸的浓度较高(P<0.01).以上结果表明,日粮氨基酸水平和来源均可影响饲喂小麦基础日粮猪体内阳离子氨基酸转运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在仔猪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是符合饲养标准的高蛋白日粮,粗蛋白水平设置均在18%以上。日粮类型主要是玉米—豆粕型日粮。其中主要以豆粕作为主要的蛋白源。由于豆粕价格较高而且资源比较紧张,在猪日粮中所占的比例仅次于玉米。因此如何降低日粮中豆粕的含量,以降低饲料成本,缓解豆粕资源紧张的形势成为广大养猪生产者关心的问题。而理想蛋白质模式的提出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种选择。使用低蛋白日粮,同时补加必需氨基酸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试验旨在探讨降低仔猪日粮中的蛋白含量,同时补加赖氨酸和蛋氨酸…  相似文献   

11.
玉米-豆粕型日粮是我国畜禽养殖业中普遍采用的典型日粮,但近几年来,许多饲料生产厂家和养殖场试图采用其他较廉价的饲料原料如麦类及其加工副产物、菜籽粕、棉籽粕等来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饲料资源紧张的压力。本试验旨在探讨以棉粕、菜粕和花生粕在低成本蛋鸡饲粮中添加饲用NS  相似文献   

12.
一、晶体氨基酸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的使用现状 目前,赖氨酸作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已经被广泛认识,因此,在生长肥育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晶体赖氨酸已经被广大饲料厂和养猪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选用671头保育猪进行了4个试验用以评价发酵豆粕(FSBM)作为新型植物蛋白源对保育猪的影响。试验1:192头断奶日龄为(19.2±0.3)d的保育猪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8圈),饲喂3种日粮:对照日粮(不含FSBM),以3%FSBM替代豆粕的日粮,以6%FSBM替代豆粕的日粮。饲喂2周后,所有保育猪饲喂常规日粮2周。试验2:160头断奶日龄为(21.6±0.2)d的仔猪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5圈),饲喂4种日粮:对照日粮(不含FSBM,但含有25%脱脂奶粉DSM),及在保证粗蛋白质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分别以3%、6%和9%FSBM替代DSM的3种日粮,饲喂2周。试验日粮中粗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与试验一保持一致。试验3:144头断奶日龄为(22.1±0.2)d的仔猪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6圈),饲喂3种日粮:对照日粮(不含FSBM但含40%DSM),分别以5%和10%FSBM替代DSM的2种日粮(蛋白质水平相同),饲喂2周。日粮中粗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及乳糖水平保持一致。试验4:175头断奶日龄为(20.7±0.4)d的仔猪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5圈),饲喂5种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5%,无血浆蛋白(PP)和FSBM),含有3.7%PP或4.9%FSBM(粗蛋白质含量为18.4%)的2种日粮,含有7.3%PP和9.8%FSBM(粗蛋白质含量均为21.2%)的2种日粮,饲喂3周。粗蛋白质水平相同日粮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保持一致。试验中猪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周记录体重和采食量。利用6%FSBM替代豆粕可以显著提高增重/耗料比(P0.05)并改善腹泻状况(试验1)。利用9%FSBM替代DSM显著降低保育猪日增重(P0.05)和增重/耗料比(试验2)。在乳糖含量相同情况下,FSBM可代替日粮中10%的DSM而对日增重和增重/耗料比无影响(试验3)。FSBM中蛋白质的生物有效性相对于PP而言为99.1%(试验4)。总之,FSBM可选择性替代日粮中DSM和PP作为3~7周龄保育猪的蛋白源,但不能用于替代断奶后第1周仔猪日粮中PP,由于此时日粮中氨基酸和乳糖仍需平衡。  相似文献   

14.
苏氨酸是猪营养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尤其是添加合成赖氨酸配制低蛋白质日粮时,猪日粮中的苏氨酸成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可进一步改善饲料的氨基酸平衡和降低饲料的配方成本。本文综述了苏氨酸在养猪生产中的生理作用、免疫功能、缺乏症、营养需要量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苏氨酸是猪营养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尤其是添加合成赖氨酸配制低蛋白日粮时,猪日粮中的苏氨酸就成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可进一步改善饲料的氨基酸平衡和降低饲料的配方成本。本文综述了苏氨酸在养猪生产中的生理作用、免疫功能、缺乏症、营养需要量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1饲料种类多样化饲料种类不同,饲料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通过合理搭配组成的日粮,其含有的氨基酸可起互补作用,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如玉米面中的赖氨酸含量低,蛋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而豆粕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含量相对较低,如将玉米面与豆粕按比例配合使用,就能使赖氨酸与蛋氨酸互补。2补充氨基酸添加剂当日粮中的氨基酸不能满足猪的  相似文献   

17.
为评定不同地区豆粕品质的差异 ,分别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堪萨斯州、北卡莱罗纳州、俄亥俄州和荷兰采集在本地加工后 1 5 d的豆粕样品。将阉公猪用外科手术法安装回肠导管 ,采用 7× 7拉丁方设计来测定豆粕的回肠消化率 ,以普通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做对照 ,用低蛋白的酪蛋白日粮测定内源性氨基酸损失。日粮中 1 7%的粗蛋白质来自试验材料 ,其余来自低蛋白的酪蛋白日粮。试验动物每 1 2 h喂 1次 ,每次按 45 g/ kg0 .75喂给。 5 d预试期以后 ,每 1 2 h收集 1次回肠内容物 ,共收 2 d,用于测定回肠消化率。豆粕氨基酸消化率在地区间和地区内的变异非常小 ,远远小于氨基酸含量的变异。荷兰豆粕样品的总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低于美国样品 ,从而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也较低 ( P<0 .0 5 )。此试验中所测定豆粕的氨基酸含量比 NRC( 1 998)报道的值约高 4%。除了半胱氨酸和苏氨酸的真消化率分别比 NRC值低 5 %和 3 %以外 ,其余氨基酸的真消化率值与 NRC值非常接近。总之 ,美国产的大豆并在本地加工成的豆粕在营养组成上基本相近 ,荷兰产的豆粕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 ,但消化率与美国豆粕接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两个试验探讨了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猪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氨基酸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1,将96头平均体重为(20.23±1.05)kg的猪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为0.6%、0.9%和1.2%的日粮,试验共开展14d。试验2,在试验1结束的猪中选择36头[每个重复3头,平均体重为(37.68±2.13)kg],饲喂试验1对应的日粮,通过手术在门静脉安装导管进行消化试验。结果 :在试验1中,日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血清大部分氨基酸、尿素氮和总蛋白浓度(P 0.05)。其中,0.6%赖氨酸日粮组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磷表观消化率最低(P 0.05)。在试验2中,血清赖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甘油三酯和尿素氮浓度受日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P 0.05)。此外,大部分血清氨基酸浓度在采食前0.5h达到最低值,2h后达到高峰(P 0.05)。在本研究条件下,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9%时可以使生长猪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清代谢物浓度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高瘦肉型小母猪和阉猪饲喂适当赖氨酸浓缩物日粮的研究,给支持阶段饲养增加了更多的依据。如衣阿华州立大学的Tim Stahly先生在加拿大Neartland的“猪赖氨酸最大用量”会上讲述的,当最佳限食赖氨酸水平在每个生长阶段正好超出0.045%,猪从18kg长到110kg需多2d时间,缺乏同样量的赖氨酸,生长时间增加4.8d。 虽然多数营养物质超出或缺少同样的量,能够十分容易地控制。不是最后赖氨酸在日粮中的量不改变,不影响猪的增重。来自美国过去18个月的数字,Stahly先生警告说,限制赖氨酸需要,从23kg到27kg的增重将减少需要0.05%~0…  相似文献   

20.
孙亚楠  刘双 《猪业科学》2020,37(4):18-21
采用131头母猪(Line 241;DNA,Columbus,NE)来评价哺乳母猪日粮中增加豆粕添加比例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母猪妊娠112 d时,依据母猪体重和胎次平均分为3个处理组,对应日粮豆粕添加比例依次为25%、30%和35%。日粮按1.05%回肠可消化(SID)赖氨酸的标准进行配制,随着豆粕添加比例的增加,降低L-赖氨酸盐酸盐添加比例,其他氨基酸和营养素依据营养推荐量添加。试验日粮从妊娠112 d饲喂到断奶(20 d±2),产仔后48 h内完成寄养,使得每窝仔猪头数相等。结果显示,随着日粮中豆粕比例的增加,母猪体重损失增加(线性,P=0.017),分娩到断奶的背膘损失增加(二次方程,P=0.052)。不同处理组间,母猪分娩后0~7 d采食量相近(P>0.10)。然而,随着日粮豆粕比例的增加,母猪分娩后7~14 d,14 d~断奶的日采食量下降(线性,P=0.01)。数据表明,不同处理组断奶后发情率、断奶头数、断奶窝重、窝增重间存在差异(P>0.10)。哺乳母猪分娩后第14天的血清尿素氮浓度随豆粕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线性,P=0.001)。然而,无论哪种处理,母猪肌酐浓度均无差异(P>0.05),表明尿素氮增加是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增加的反映,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相反。总之,随着日粮中豆粕比例从25%增加到35%,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下降、体重损失增加,窝仔猪生产性能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