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战略规划。本文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自动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得出农业信息化是影响目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时详细分析农业信息化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以全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标准是整个农业标准化体系的核心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农业技术在农业标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农业技术与农业标准的关系,认为农业标准只有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实现农业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最初的小农经济到现在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生产力水平低下一直是困扰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政府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必须要提高农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的出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农业信息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业走组织化发展道路,农业组织化是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农业组织化能促进、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农业组织化统一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之中,农业组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业循环经济若干理念与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人们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误区,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与循环型农业、生态农业、持续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的异同,认为在农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应称为农业循环经济,相应的农业形态则称为循环型农业,其与生态农业、持续农业有着显著的差别.同时,根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区域农业、高优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关系,提出除了节约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外,区域农业、高优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与内容,并分析了其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国内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状况的概述,提出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成熟、农业信息服务机制不健全。根据中国农业目前实际情况分析,指出了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佳选择是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强调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及并探讨了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关系,辨析论述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自动化、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当前阶段的内容和建设重点.同时具体描述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面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实际上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资源配置的关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负有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的重任。农业资源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耕地、水和环境。适应新阶段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应该做到:一要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二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三要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防治农业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导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导向应受到广泛的重视。文章从农业科技角度出发,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发展中面临的农业科技问题,提出了适应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科技导向。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业信息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业信息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高亮之一、国际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业信息化国际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相当迅速,各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各方面信息都已经进入本国的信息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其中有各种农产品的...  相似文献   

11.
浅谈农业信息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倩  宋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717-7717
在阐述农业信息化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农业信息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知本农业”是以知识和资本为基础的农业,是知识农业和资本农业相结合的一种农业形态。中国农业发展的传统战略已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只有把“知识农业”和“资本农业”相结合,构成整体的“知本农业”战略,才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新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设施农业应运而生且获得了巨大发展。本文从阐明设施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入手,分别从惠农政策、农业技术装备及农民经济收益三个方面,重点围绕设施农业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260-1262
从阐述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入手,论述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促进农业高效、快速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钟华 《安徽农学通报》2022,(11):114-116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将低碳、绿色等理念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在一起,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此,该文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模式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等发展策略,以期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业信息化促进科研与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充分运用农业信息化技术,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利用农业信息化超强的生命力,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发挥农业信息化在科研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东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96-5997,6000
为了科学规划城市农用地,有必要确立都市农区概念,定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类型为典型的都市型农业,指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必要性。从城区农业发展类型入手,分析城郊型农业与都市型农业的特点和区别,并根据郑州市金水区农业特点,提出用产业化思路发展推进土地流转和吸引社会资金等有效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经济在总体经济的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农业经济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现代化农业的蓬勃发展,各级政府机构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投入,这样,也带动了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好的加快农业化的改革步伐,农业经济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农业经济的状况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而对如何加强农业经济建设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农业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正在从单一赔付服务向全流程农业风险管理转型。构建农业风险模型,研发农业风险模型系统,实现农业风险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模拟、计算与决策,对提升农业风险识别、分析、评估、预测和决策能力,实现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总结农业风险与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对农业风险模型系统的应用价值和建设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列举现阶段中国农业风险模型系统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中国农业风险模型系统建设、为强化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提供重要支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都市型农业的概念、属性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都市农业概念模糊和争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的深入,这种模糊和争论实际上是由于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这一概念来反映本质上不同的三种农业活动。基于澄清概念的需要,我们认为可以使用都市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型农业来分别概括这三种农业活动,而都市型农业应成为研究重点。都市型农业是在自然存在的城郊农业基础上提出的理想农业模式,其以区域为基础,同时强调功能特征,以微观单元为基础,同时强调宏观系统。都市型农业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适应都市发展需求的都市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其基本研究方法应是从农业区位的角度研究都市郊区农村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都市型农业的具体研究应主要集中在都市型农业资源和环境状况、微观单元生产结构模式、宏观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技术集成和创新,以及组织模式与政策支持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