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一定的病原引起并与之相互作用时才发生及传播的。凡传染病大都发热属高热病范畴,那么“高热病”是何病呢?起码不宜叫“无名高热”吧。笔者认为.无名之因有三:①我国是政治国家,现发现的高热病毒、菌,暂不宜向世人告知;②因无名学者发现,就以无名而命名;③由于科研、技术水平有限,我们暂不知道它是什么病,加之诸多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2.
“猪高热病”又名“猪无名高热病”、“高热综合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夏秋季节多发,以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该病来势凶猛,传播快,病症复杂、防  相似文献   

3.
信息驿站     
<正>农业部确定高热病病原针对2006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  相似文献   

4.
1 高致病猪蓝耳病与猪“高热病” 目前,人们一提到“猪高热病”就首先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猪“高热病”吗?其实,猪“高热病”(以前也称猪“无名高热”)在前几年已经出现,该病以猪的体温升高为特征。不同病原,如猪瘟、猪链球菌等感染猪后,都可以使猪的体温升高,发生所谓的“高热病”。多家实验室从不同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的病料中能够分离到多种病原,如病毒、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养猪界讨论最多、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猪“高热病”。关于猪“高热病”是什么病?是新病?还是旧病复发?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多数专家的普遍看法是由多种病并发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无论如何。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治?需要我们根据成功的临床经验暂时拿出一些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经多家科研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经多家科研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猪“高热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瘟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毒、链球菌等病原混合感染引起,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等为主要临床症状。2006年9月农业部把此病定名为“猪无名高热”,俗称猪“高热病”。  相似文献   

9.
<正>"猪高热病"是一种高热、厌食、黄尿为特征的疫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等特点。引起高热病的病原为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主要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蓝耳病)、猪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猪流感、支原体肺炎、多杀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底,"猪高热病"首先发生于江西省部分地区的散养户和小中型猪场,继而在湖南、福建、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发生,发病猪群初为育肥猪、生长猪,继而是保育猪和母猪[1-2].引发江西流行的"猪高热病"病原,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是,蓝耳病病毒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猪瘟病毒、Ⅱ型圆环病毒、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检出率最高,依次为肺炎支原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霍乱沙门氏菌,个别猪场还检出弓形虫、附红细胞体[1].  相似文献   

11.
<正>"混感高热病"也叫免疫抑制性疾病综合症,包括免疫性抑制性病毒传染病(Isvs),如兰耳病(PRRs)、圆环病毒(Pcv)、猪瘟病毒(sF)、流感病毒(sI)、伪狂犬病毒(PR)等病毒性传染病以及免疫抑制后容易引起的常见继发病,如弓形体、猪附红细胞体、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肺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这些免疫抑制性病毒传染病,除了自身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外,  相似文献   

12.
<正>一、2011年疫情前瞻1.当前对猪场生产威胁最大的依然是病毒性疾病。猪瘟(CSF):非典型猪瘟、散发、免疫不合格率高、猪群带毒、"高热病"。伪狂犬(PR):猪群特别是种群带毒问题、"高热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呼吸道病、繁殖障碍、免疫抑制,猪群不稳定、"高热病"。圆环病毒2型(PCV2):PMWS、PDNS、呼吸道病、免疫抑制、"高热病"。口蹄疫(FMD):外来侵入性疫病。流感(SI):外来侵入性疫病、"高热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段时间,养猪界讨论最多、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猪”高热病”。关于猪”高热病”是什么病?是新病?还是旧病复发?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多数专家的普遍看法是由多种病并发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无论如何,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防制?需要我们根据成功的临床经验暂时拿出一些防制措施方案。为此,将本人及有关专家所提出的有关该病的防治措施综合整理归纳如下.供养猪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猪"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农业部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猪高热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高热病”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猪流感、猪蓝耳病、非典型性猪瘟、圆环病毒病、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虫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临床上常见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支原体或弓形体等混合感染,以及猪圃环病毒与其他病毒和(或)细菌等多重混感等。  相似文献   

16.
从2006的6月底开始,我市的许多猪场,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猪无名高热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II)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使用抗生素、解热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组方治疗猪的热性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青、链霉素合剂与氨基比林、地塞米松的药物配方被称为经典组方(简称“经方”),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中。但是从2006年江西省暴发猪高热病以来,不少基层兽医和养猪户普遍使用这个“经方”,结果不但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还造成病猪体温下降至37~38℃或更低,引起衰竭而死亡。1“高热病”及其与普通热性病的区别根据农业部公布的对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结果表明,发生高热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引起,继发或混合感染了猪瘟病毒、流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由于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猪流感和圆环病毒病都可以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给这些细菌和寄生虫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又由于抗生素配合使用大剂量的解热镇痛、抗风湿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在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同时也加深了免疫抑制,导致病情恶化。临床上,猪高热病和普通热性病都会出现明显的热相(即体温升高),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猪高热病是由多病原感染引起,临床中表现的热相较为复杂,有稽留热、弛张热、间...  相似文献   

18.
“高热病”是由多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混合感染所引起的以猪群表现较大比例的急性高热、急性死亡为主的一大类病症,其中以蓝耳病毒为常见和主要病原。而这些病原皆是养殖过程中常遇到的,可以淡化“高热病”的概念,从容应对高热病疫情。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经多家科研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谢怀根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2):160-161
猪“高热病”是近年出现的对养猪业危害巨大的传染病。为了查清猪“高热病”的病因,对江苏省南通市15个发病猪场(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解剖,并且采集了病料供实验室检测。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南通市猪“高热病”病料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Nsp2变异株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阳性率达到33.3%。结果表明,PRRSV Nsp2变异株是猪“高热病”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