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胃肠道菌群与其免疫功能和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日俊 《饲料广角》2002,(21):17-20,26
本文主要论述了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和对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对动物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动物肠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息息相关。小檗碱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理功能,可以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的变化来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本文综述了小檗碱在动物肠道菌群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总结了小檗碱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产生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动物体内尤其是消化道、呼吸道等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菌丛,构成了动物体内特有的微生物菌群平衡,简称动物微生态。动物体内的微生物菌群可以分为固有菌群和过路菌群两大类。固有菌群又称正常菌群丛,是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动物正常菌群的微生物也存在着这样一类微生物,当机体由于防御性降低、生存部位的改变或因数量剧增等情况也会引起动物发生疾病,此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数量等与动物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医学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与人的胃肠道老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结肠癌、大肠肿瘤等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消化道微生物还通过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量代谢,以及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生理功能等进而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因此,通过研究机体与其消化道微生物的关系,如:不同生理环境条件下消化道微生物对机体的影响机理;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的变化;不同的消化道微生物对机体的作用等,将有助于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本文着重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消化道微生物与动物营养的相关研究报道,旨在说明消化道微生物与机体关系密切,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肠道菌群及其分布 1.1肠道正常菌群的概念 在动物体内环境中通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下即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并未表现异常或致病现象,称这一层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和原籍菌群。这些菌群是动物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动物宿主是有益无害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已逐步意识到益生菌对水产动物肠道发挥的重要作用,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菌群组成等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本文综述了水产动物益生菌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祁茹  林英庭 《中国奶牛》2011,(17):50-53
低聚木糖具有促进机体肠道内有益菌增殖,抑制有害茵生长,改善菌群平衡;结合、吸附外源性病原微生物;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增强动物抗病能力,减少发病率,提高对动物疾病的防治效果;保护肝脏;促进脂类代谢、降低血糖;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动物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等作用。本文综述了低聚木糖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反刍动物腹泻、免疫系统、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粪便茵群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与动物免疫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道菌群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动物免疫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正常的肠道菌群具有屏障作用,与肠道黏膜的免疫作用、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因子的激活都有关系.本文对肠道菌群的分布、肠道菌群对动物免疫的影响及抗生素、肠道菌群与动物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饲料消耗是动物养殖中的主要支出环节,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对提升畜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肠道是反刍动物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而其中定植的菌群在宿主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反刍动物的肠道菌群对饲料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本文重点对反刍动物肠道菌群的特征、对饲料利用效率的调控机理以及常用的调控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科研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1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 细菌、真菌广泛寄居于健康动物的体内和体表,动物出生时肠道内是无菌的,经2~4h后有大量细菌进入井繁殖,称为细菌的定植(colonizaition),细菌种类和数量随动物年龄、食物、宿主对细菌、细菌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存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并维持动态平衡,形成正常菌群。消化道的不同部位,不仅细菌数量不同:胃内的菌落数低于10^3/g(内容物);小肠约在10^4~10^7个/ml(内容物);大肠约为10^11~10^12个/g;而且种类也不同;最主要的是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分别占30%和25%,其次为芽抱杆菌和球菌。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平衡与动物机体健康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有机酸(organic acid, OA)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动物具有抑菌、促消化、调节菌群平衡等作用。随着饲料产业的不断发展,OA已从饲料酸化、防腐、防霉逐渐向制剂化、动物生长促进剂和替抗产品转变,已成为畜牧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功能性添加剂。笔者综述了猪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分布,OA调节猪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及其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产生和肠道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其调控猪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揭示OA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机制,为促进猪肠道健康与OA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动物肠道菌群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共生菌群。它们对动物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状态至关重要,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都会使机体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益生菌丰度减少而有害菌丰度增加。其机制包括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机体的免疫细胞两方面。同样肠道菌群也会调控病原菌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病毒会产生颉颃或促进作用,对细菌和寄生虫分别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的机制包括与病原菌竞争代谢产物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促进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3点,分别为提高病毒的稳定性及其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刺激靶细胞的增殖。肠道菌群促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Th2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肠道菌群、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不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在感染过程中不断进化。作者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动物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进程并分析相关机制,以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丁酸梭菌对家禽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酸梭菌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可以改善和维护肠道健康的有益菌。目前对丁酸梭菌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阐述了丁酸梭菌对家禽肠道健康的改善功能,促进动物机体的生长作用和加强动物的免疫功能,以期为丁酸梭菌在家禽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动物正常的消化吸收与其胃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胃肠道环境和宿主所处的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形成统一的整体.论文就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分布、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影响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因素、动物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手段及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调控等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对进一步研究猪...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是一个由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能够将进入肠道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肠道菌群对于动物机体保持正常的物质消化、营养吸收、能量转化和代谢功能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肠道菌群对动物机体骨骼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从肠道菌群在动物机体营养物质吸收、免疫、内分泌功能中的作用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作用等方面综述肠道菌群对骨代谢的影响和机制,以期为丰富动物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牛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胃肠道内栖居有许多种微生物,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大部分与胃肠道细胞接触,交换营养物质、能量或遗传信息。目前,国内外对鸡、猪、兔等单胃动物的消化道正常菌群作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并研制开发出多种微生态制剂,增进了动物健康;提高了生产力。对反刍动物消化道正常菌群,国外有微生态制剂应用于牛的试验研究,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尚未见报道。本文就国内外牛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1牛消化道正常菌群概况1.1牛瘤胃正常菌群牛瘤胃中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微生物区系,主要有原生虫和细菌两大…  相似文献   

17.
对常规饲养及正常分娩的新生仔猪、仔兔、犊牛和妊娠不同日龄猪胚、兔胚、鼠胚的胃肠和子宫内容物或粘膜分泌物 ,分别取样分离培养 ,革兰氏染色、镜检、照相 ,并对部分初筛菌落分离纯化培养 ,加以生化试验 ,同时进行原位粘膜触片、印片和扫描电镜制片 ,首次发现这些新生动物及胚胎普遍存在着与一般健康动物正常菌群相似的类群 ,有革兰氏阳性、阴性大小不等的球菌、链球菌、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原藉菌” ,这在国内外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领域均属新发现。本文初步探讨了有关新生动物和不同胚胎正常菌群的来源、性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就胃肠道微生物在促进动物机体健康,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和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探讨抗生素如何诱导菌群失调和免疫稳态失衡从而导致疾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常规饲养及正常分娩的新生仔猪、仔兔、犊牛和妊娠不同日龄猪胚、兔胚、鼠胚的胃肠和子宫内容物或粘膜分泌物,分别取样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照相,并对部分初筛菌落分离纯化培养,加以生化试验,同时进行原位粘膜触片、印片和扫描电镜制片,首次发现这些新生动物及胚胎普遍存在着与一般健康动物正常菌群相似的类群,有革兰氏阳性、阴性大小不等的球菌、链球菌、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原藉菌”,这在国内外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领域均属新发现。本文初步探讨了有关新生动物和不同胚胎正常菌群的来源、性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提高猪生产的经济利益,首先需要改善猪体健康,传统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使用发酵饲料逐步替代抗生素,同时还降低了养殖成本。猪肠道具有复杂的能够维持动物机体健康的微生物菌群,研究表明发酵饲料的使用可以改善肠道健康,通过对发酵饲料的研究,可以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有利于养殖户更加科学合理地喂养猪群,实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