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多抗性品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虫害是造成稻米减产和不稳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水稻育种家都十分重视品种对病虫的抗性,并育成了一批单抗或多抗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我们在评价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抗性的基础上,进行水稻多抗性品种的选育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相关研究结果,包括稻曲病菌接种体及其制备、抗性鉴定方法以及分级标准。稻曲病菌接种体主要有厚垣孢子、分生孢子、菌丝-分生孢子混合液以及在田间撒稻曲球和菌核;其中,菌丝-分生孢子混合液注射接种效果最好,其制备方法为PS培养液28℃振荡摇培。抗性鉴定方法包括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在水稻破口前6~9 d注射接种可以取得较好发病效果。目前国内稻曲病分级标准很多,需要建立统一的稻曲病抗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对稻飞虱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苗期单株鉴定、分蘖盛期单株鉴定、蜜露量测定和若虫发育历期测定5种方法,分别测定了6个新近育成的、不同类型的水稻优质、高产新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反应。多数品种在苗期接虫鉴定情况下的抗性表现都是一致或十分接近的,而且与品种的类型和抗感性无关。但少数品种随着苗龄的增大,其抗虫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蜜露斑面积测定结果与分蘖盛期接虫鉴定结果基本吻合,初步将蜜露斑面积与抗性级别的关系拟定为:蜜露斑面积[mm2/(雌虫·d)] 0~100.0≈ 0~3级,100.1~200.0≈5级,>200.1 ≈ 7~9级。综合多项测定指标,认为分蘖盛期接虫鉴定较苗期鉴定更能准确地反映水稻品种成株期的抗性水平;苗期群体筛选和蜜露量测定是水稻抗飞虱的两个快速、便捷、准确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棉病多抗鉴定技术方面的材料国内外报道不多 ,但从发展的方向来看 ,这个工作需要研究探讨 ,因为我国的作物品种资源丰富 ,尤其是棉花品种资源更丰富 ,急待发掘、鉴定和利用 ,因此 ,必须首先解决棉病多抗鉴定技术上的问题 ,为促进棉花主要病害的综合治理和选育具有多抗、丰产、优质的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于 1 997~ 1 999年开展了此项工作。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鉴定多抗材料标准品种的确定 ,供试品种为中棉所 1 2、晋棉 1 2、86- 1、86- 6、73- 2 7共 5个常规品种 ,调查每 1个品种对各种病害的抗、耐、感反应情况。 ( 2 )多抗鉴…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印度尤落巴拉蒂山区最主要的禾谷类作物。历年因几个主要病虫害的危害使产量下降。据记载,该地区有60多种病虫危害农作物。稻瘟病、胡麻叶斑病、叶鞘腐败病和云形病是最严重的病害。而螟虫,稻纵卷叶螟是主要的虫害,尤以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危害最为严重。从1977-1981,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山地农业研究实验室在严重稻瘟病的压力下评价了一批水稻种质,并且鉴定了一些有希望的抗稻瘟病的株系。1982年这些株系在人工  相似文献   

6.
花生锈病(Puccinia arachidis Speg.)是六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流行病害。近年蔓延很快,发病普遍,为害严重。花生发病后,植株早衰、茎叶枯落、果荚腐烂,种仁不饱满,产量、含油率显著降低。 花生锈病在武汉地区于1968年发现为害,七十年代初期时有发生,1975年以后,迅速蔓延。该地区一般在7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盛发,发病率达100%,产量损失率一般达10—20%。重的30%以上。1980年花生生育季节,气温较常年偏低1—2℃,日照  相似文献   

7.
棉花品种资源黄萎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苎麻品种资源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苎麻原始材料圃两百多份品种的观测表明:苎麻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和抗风性,其中高抗花叶病的品种有62份,抗旱性强的品种有11份,抗寒性强的品种有42份,抗风性特强的品种(倒伏率与折断率均为0)有6份。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鉴定表明,表现具有抗性的品种有:A161、辐—JR2863—39—2、IRl3635—38、CK485—6—13—2—1、TKM—6,IRl9735—30—33、培迪选-4等。抗性品种,一般茎细硬,叶鞘紧包。蚁螟不易侵入,侵入以后体型小,个体轻,繁殖率低,死亡多,危害轻。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抗病性鉴定,不同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存在差异。与对照嘉991相比,HZ586等4个品种未见发病,属高抗品种;台03216、宁04—05发病率低,抗病性好;粳制07等8个品种发病率较低,抗病性较好;浙大510等20个品种发病相对较重;绍糯04—46、嘉粳3648等5个品种发病率最高,为感病品种。对田间灰飞虱虫量与带毒率测定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发病率与田间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每年均给生产造成损失。加强水稻品种资源抗瘟鉴定筛选,不断发掘一批抗源用于选育适合各地种植的抗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是确保粮食增产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本文对1981年至1986年我所水稻品种资源抗瘟鉴定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抗病亲本的利用做些探讨。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供试品种的种子由本所粮油室提供,鉴别种由浙江省植保所提供。从1981年到1986年,连续六年田间共鉴定4689份(次)品种(系),抗谱测定48份。 (二)、方法;田间鉴定采用自然诱发  相似文献   

13.
大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赤霉病发生。我省在历史上曾有几次大流行,严重影响了大麦的高产、稳产与优质。因此,开展抗赤霉病育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抗源的筛选又是抗赤霉病育种的关键。目前,我省和其他省份已经筛选到一些抗病材料,这些材料已经或正在大麦育种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试验以美国NorthDakotaStateUniversity提供的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其中有抗病材料,当地推广品种,当地啤酒大麦标准品种等,通过田间接种的方法,鉴定各品种的抗病性及其与其它因卡…  相似文献   

14.
今年早季在南靖县良种场进行水稻品种(材料)抗稻瘟筛选鉴定。由于该场为非典型稻瘟病病区,虽于分蘖盛期到该县典型重病区船场公社西坑大队挖了2000余株严重病株(汕优3号、红410及桂朝3号等品种)插入诱发行,但发病仍不充分。晚季抗病鉴定点移到南靖县船场公社农科所。该所地处山垅,四面环山,气流不畅、早晚雾露重,土质沙壤、偏酸,是多年来典型的稻瘟病重病区。今年晚季通过增施氮肥,发病仍比较严重。现将筛选鉴定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花生黑斑病抗源材料,以50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山东省莱西市田间开展黑斑病抗性调查,并在温室条件下对其中7份材料进一步开展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在田间对黑斑病抗性存在差异,共获得4份中等抗病材料;在温室接种条件下,3份材料鉴定为中等抗病。综合田间自然发病和温室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获得冀农G94、豫花47号和晋花10号3份中抗黑斑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21个水稻品种对稻瘟病9个抗性组分。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为抗稻瘟病病害基本因子,它主要由产孢量、成株叶瘟严重度、成株病斑孢子层级指数、苗期叶瘟严重度和苗期病斑孢子层级指数5个有效组分构成;第二主成分为抗穗瘟因子,主要由穗颈瘟严重率构成。两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占全部特征根的96.2%。该两综合因子几乎能反映原来抗性组分的全部信息量。此外,研究还表明,选用苗期病斑孢子层级指数、产孢量、成株期或苗期叶瘟严重度和穗颈瘟严重率作持久抗性的病区病圃抗性组分鉴定的定量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以抗虫品种资源91 1A②为父本,分别与粳桂、TN1、W1263(Gm1)、 IET2911(Gm2)、BG404 1(gm3)、OB677(Gm4)、ARC5984(Gm5)和多抗1号(Gm6)(母本)进行杂交、测交、自交,获得F1、BC1F1、F2群体,对亲本和各个群体进行稻瘿蚊的抗性鉴定,研究91 1A②的抗性基因和遗传规律。结果表明,91 1A②及其与其他品种杂交获得的F1都抗中国稻瘿蚊生物型Ⅳ型,杂交获得的BC1F1和F2对中国稻瘿蚊生物型Ⅳ型的抗虫和感虫植株分离比经χ2测验分别符合1∶3和9∶7,说明91 1A②对中国稻瘿蚊生物型Ⅳ型的抗性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91 1A②所含的2对抗性基因与已知的6个抗性基因Gm1、Gm2、gm3、Gm4、Gm5和Gm6不等位,与其他5个抗性基因Gm7、Gm8、Gm9、Gm10、Gm11(t)也不等位。该抗性基因可能是2对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水稻不同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在新民村和梧桐河农场水稻田利用7个品种(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民村叶瘟与穗颈瘟发生较梧桐河农场严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绥粳8在两点均无稻瘟病发生,其他品种(系)均有不同程度稻瘟病发生,穗颈瘟发生程度与叶瘟成正相关关系。相同品种不同的播期之间稻瘟病表现出播期1(S1)播期3(S3)播期2(S2)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棉花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 leb.)系维管束、土传病害,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生与病原、品种、生态环境关系密切。不同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对抗感性不同的品种,致病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变异性较大,寄主范围较广,感病品种多,从病害流行上看,更加容易广泛流行成灾。在该病的防治领域内,尚无突破性的进展,主要是狠抓种子消毒、土壤铲除、轮作换茬和选种抗病品种等几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