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化控组合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大豆化控种衣剂和化控叶喷剂,在大豆播种时进行化控种衣剂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花期、鼓粒期及花期 鼓粒期叶喷处理,研究了化控调节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化控植株明显矮化,茎粗和根冠比增加,尤其对根冠比作用明显,平均比对照增加3l%;中后期喷施化控剂有利光合作用的提高,加快蒸腾速率,并对大豆体内水分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最终增加结荚数、荚粒数和粒重,起到保花保荚作用。不同化控组合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种衣剂 花期叶喷 鼓粒期叶喷全程化控增产幅度最高,比对照增产23.0%。其次为种衣剂 鼓粒期叶喷处理,比照增产20.1%,而种衣剂 花期叶喷处理和种衣剂单独处理,比对照增产分别增产12.7%和10.2%。  相似文献   

2.
追施氮肥对小偃22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给小偃22及其同类型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施肥依据,以小偃22为材料,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单施或同时追施不同量的氮肥,研究了追施氮肥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均对小偃22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追施氮肥处理的平均单产比对照提高11.3%.追施氮肥对产量的效应与追施氮肥时期和追施氮肥量有关.拔节期追施氮肥增产幅度比孕穗期高2~4个百分点.以拔节期37.5 kg/ha与孕穗期75 kg/ha增产幅度最大,比对照增产15.4%.追施氮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两个方面,成穗数平均比对照提高11.5%,以孕穗期追施氮肥对成穗数影响最为明显;穗粒数平均比对照提高6.9%.追施氮肥可明显促进主茎节间的生长,节间总长比对照增加7%,追肥处理对不同部位节间的影响与追施氮肥时期和追施氮肥量有关.追施氮肥可使单株成穗数比对照提高11.4%.追施氮肥对功能叶面积的影响与叶位和蘖位及追施氮肥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用量对花生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120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花生荚果数增加,产量提高。120kg/hm^2用量下,花生产量最高3639.88kg/hm^2,比不施氮肥增产18.61%。0~150kg/hm^2范围内,施氮量提高促进氮磷钾吸收和植株生长及粗蛋白...  相似文献   

4.
拔节期追施氮肥对宁麦1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拔节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中筋小麦品种宁麦16为试验材料,通过在拔节期追施不同量的氮肥,研究追施氮肥对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对宁麦16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追施氮肥处理的平均单产比对照增产29.4%,其中以施纯氮225 kg·hm-2理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增产2281.0 kg·hm-2,增幅达40.56%,但施氮量继续增加,籽粒产量则有所下降.拔节期追施氮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上,平均比对照分别提高14.0%和19.0%.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宁麦16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延伸性.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追施225 kg·hm-2氮素可实现宁麦16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春玉米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吸收养分多,与夏玉米相比追肥技术措施对春玉米的影响更加突出。针对胶东地区生态条件和丹玉86的特点,进行了不同时期不同数量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追施氮肥对春玉米的营养生长效果明显,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影响玉米的穗粒数、千粒重,进而影响玉米产量。花丝期追施氮肥,对增加玉米粒的千粒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追比例为7:3,追肥时期由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底追比例为5:5,追肥时期由拔节期后移至旗叶露尖期,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表明拔节期是追施氮肥的适宜时期。追肥时期同为拔节期,底追比例由3:7 调整至5:5,由5:5则调整至7:3,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升高。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为180kg•hm-2,底追比例为3:7、拔节期追肥的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最高,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是氮肥运筹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7.
氮素后移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持磷钾肥不变的前提下,控制氮肥总量,将适量的氮肥用作基肥和种肥,其余氮肥后移分期施用研究氮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氮肥后移分期施用增产效果显著,不同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N6处理(纯N量种肥15 kg·hm-2、始花期追氮30 kg·hm-2、始花期喷氮7.5 kg·hm-2及鼓粒期喷氮7.5 kg·hm-2)产量最高,产量为3 285.71 kg·hm-2。大豆始花期追施氮肥的增产作用大于始花期、鼓粒期喷施氮肥,始花期和鼓粒期分期喷施氮肥增产效果好于始花期一次性喷施。氮肥后移分期施用对大豆的油分与蛋白质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充足的底肥或种肥氮有利于提高大豆油分含量,而氮肥后移施用明显降低了油分含量,随着始花期追施氮肥量的增加,大豆油分含量呈递减趋势;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影响作用与油分正好相反,氮肥后移分期施用使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幅度为0.373 3%~1.323 3%;氮肥后移施用对大豆籽粒蛋脂总和的影响与蛋白质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小麦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给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中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在土壤肥力较高、施足有机肥和氮磷钾合理配施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追氮时期适当推迟到拔节期与加大追氮比例(基追比例为1:1),可以协调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关系,提高小麦群体光舍速率和旗叶光合速率,延长高值持续时间,并促进营养器官贮存性同化物在开花后向籽粒中的运转,进而提高产量,增产幅度高达25.72%。认为拔节期总氮量的1/2作基肥、1/2作追肥,或总氮量的1/3作基肥、2/3作追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拔节期追氮对冬小麦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豫北地区合理的氮肥施用模式,以周麦18和济麦22为材料,分析了拔节期追氮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施纯氮120 kg·hm-2的基础上,随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籽粒产量与追氮量之间可用二次曲线方程进行拟合.周麦18和济麦22在追氮140 kg·hm-2(N260)处理下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随追氮量的增加,植株氮素积累总量增长缓慢且有下降趋势,籽粒氮素收获指数、追施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追施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拔节期追氮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各追氮处理下,周麦18和济麦22籽粒氮素分别有81.53%~88.62%和79.65%~89.10%来自营养器官氮素的转运.综合来看,底施氮肥120kg·hm-2结合拔节期追氮140~180 kg·hm-2是豫北地区小麦高产高效的氮肥施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先合器官及氮肥追施时期对小麦籽粒客重的影响,以农麦2号为材料,在开花期对不同追氮时期的小麦进行剪叶遮光处理.结果表明,剪叶遮光后小麦籽粒容重均低于正常生长植株,降低幅度为0.03%~9.15%;其中穗对籽粒容重的影响最大,穗遮光使籽粒容重下降8.13%;氮肥追施时期对籽粒容重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拔节期追施氮肥较其他时期追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籽粒容重;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光合器官缺损时籽粒客重的形成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表明通过氮肥合理追施,可减少小麦花后光合器官功能受限时籽粒客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大田进行不同追氮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总施纯氮量270 kg/ha、基追比为5:5的条件下,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以及旗叶的生理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后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抑制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延长旗叶的功能期,且以开花期追氮最为显著.旗叶展开21~28d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与粒重和籽粒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籽粒总蛋白质含量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而增加,并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籽粒蛋白组分的含量有随追氮时期的后移而增加的趋势,最大值集中出现在春5叶~开花这一时期.开花期追施氮肥有利于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协同提高.为实现高产和优质的统一,强筋小麦在开花期追施氮肥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肥75、150和225kg/hm2平均分别增产41.9%、70.3%和66.2%,籽粒含氮量分别提高9.1%、14.2%和13.1%,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59.6%、111.6%和108.0%。施氮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籽粒需氮量,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氮肥用量在150kg/hm2时,能较好地协调油菜较高产量水平与合理氮肥利用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管理与不同根瘤菌接种模式(拌种或土施)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花生叶片SPAD值,有效促进花生生长,显著增加了氮利用率和荚果产量。两种根瘤菌接种模式下,不同氮肥管理中均以50%N基施+50%N开花期追施和100%N基施处理的第一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百果重、氮利用率和产量显著高于50%N开花期追施+50%N结荚期追施处理,说明要实现花生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需在花生生育前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比较根瘤菌拌种和土施2种接种模式,以根瘤菌拌种配施氮肥对花生的增产效果较好,但与根瘤菌土施配施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采用氮肥50%基施、50%开花期追施配合根瘤菌拌种的模式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乙炔——乙烯还原法(Hardy等人1968)使用SP—2305型气相色谱仪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大豆结瘤固氮和产量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大豆施肥必须考虑大豆共生固氮的特点,施肥既能促进根瘤的发育发挥其固氮能力,又能给大豆补充营养。2、在当前生产条件下,种肥每亩施磷5~10斤于种籽下3~5厘米时,据大豆根瘤菌的固氮酶活性测定,大豆生育期的单株固氮量较对照增加61.4%,达到了“以磷增氮”的效果。增产7.9~14.9%。因此,大豆增产重视磷肥的施用是必要的,在缺磷的土壤上效果更显著。3、氮素作追肥,亩追施氮7斤于垅侧开沟深施复土和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氮肥,亩施尿素1.5~2斤加水60~80斤。氮素主要抑制大豆主根根瘤的发育,对侧根根瘤的发育是促进的,单株根瘤数比对照高16.2~67.6%,单株根瘤重增加4~14.9%,增产10.1~13.1%。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氮肥,增产4.3~5.9%。  相似文献   

15.
氮肥不同追肥比例和时期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就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和比例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蛋白质产量及蛋白质含量均随追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综合产量和品质以追氮75%左右为宜.在追肥时期上,早追和重追分蘖肥对产量及品质均有不利影响,而孕穗期追肥可协调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使高产和品质能够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高有机质土壤条件下施氮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条件下施用氮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9%的地块,通过播前底施和拔节期追施等量氮肥(225kg/ha),对两个强筋小麦品种(8901-11和济麦20)的产量和部分生理及品质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氮素含量以及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沉淀值、谷蛋白大聚合体及谷蛋白含量,且追施效果优于底施;追施氮肥可以更好地调节籽粒蛋白的组成及含量,从而改善籽粒营养及加工品质。对于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等三种蛋白质组分的含量,不同小麦品种的施氮反应不尽相同。本试验中,施氮处理对8901-11的影响大于对济麦20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氮肥追施对冬小麦西农2000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冬小麦品种西农2000的最佳追氮方式,在相同总施氮量(250kg.hm-2)下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间西农2000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氮肥基追配施(基施纯氮60%,剩余40%纯氮用于追施)能够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其中基施纯氮150kg.hm-2,并配合拔节期追施纯氮62.5kg.hm-2和孕穗期追施纯氮37.5kg.hm-2(基追比为6∶2.5∶1.5)对提高西农2000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综合效果最好,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比氮肥全部基施处理分别提高8.9%和0.79个百分点。氮肥基追配施下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穗数与千粒重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主要与花后30d前旗叶平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提高有关,而花后30d前旗叶平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可能主要由花后旗叶NR、GS活性的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磷方式对盐碱地棉花苗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促进盐碱地棉花苗期生长和增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方式对棉花苗期生长、氮磷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量磷(P2O5)的条件下,随棉花出苗水滴施磷肥能显著促进棉花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和增产。随出苗水滴施30kg·hm^-2磷酸二氢钾的棉花蕾数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4.6%和50.0%,氮、磷吸收量分别增加21.2%和20.4%,可增产6.2%。滴施60kg·hm^-2磷酸二氢钾的棉花蕾数和生物量分别增加115.4%和75.0%,氮、磷吸收量分别增加75.1%和71.1%,可增产15.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耕层调控和有机物料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分配和利用的影响,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半冬性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分析了在深耕、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产量性状及氮磷钾在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小麦地上部器官氮含量表现为:籽粒>叶片>茎鞘>颍壳+穗轴,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植株氮素积累;地上部器官磷含量表现为:籽粒>叶片>颖壳+穗轴>茎鞘,有机肥还田促进了磷素向地上部分配,秸秆还田影响不如有机肥明显;地上部器官钾含量表现为:茎鞘>叶片>颖壳+穗轴>籽粒,有机肥还田可显著促进植株对钾素的吸收.深耕处理提高了小麦产量,其中深耕+有机肥+秸秆还田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养分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氮肥追施方式对不同类型土壤玉米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2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公主岭)和西部地区(白城)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追施氮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土壤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基施氮肥处理相比,2次追施氮肥处理和3次追施氮肥处理均显著的提高玉米产量,公主岭试验点提高幅度为5.4%~12.0%,白城试验点提高幅度为5.2%~10.0%。在不同追肥方式中,垄沟追施氮肥处理玉米产量均高于垅侧追施氮肥处理,提高幅度为1.4%~2.0%。适宜的氮肥追施方式可以提高玉米养分吸收总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当季回收率、氮肥偏生产力等指标,与一次性基施氮肥处理相比,2次追施氮肥处理和3次追施氮肥处理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公主岭试验点以N(2∶1∶2A)两次垄沟追氮处理最高,白城试验点分别以N(2∶1∶1∶1A)3次垄沟追氮处理最高,2次追施氮肥处理与3次追施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