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赤嘴鮸鱼鳔具有养血、止血、补肾固精、润肺健脾的功效,是传统的高贵药用、滋补品。赤嘴鮸鱼肉加工成速冻生鱼片,是当前国内外的时尚食品。赤嘴鮸鱼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饶平县是赤嘴鮸鱼主产地,赤嘴鮸鱼的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标粗苗饲养2年,可达5kg以上。赤嘴鮸鱼的销路广、养殖效益高,现已成为饶平县浮动式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养殖量居全国首位。赤嘴  相似文献   

2.
<正> 鮸鱼张网是嵊泗渔民近年秋汛的一种新兴作业,1982年以来,嵊泗毕下渔村王照隆等渔民,根据近海水产资源变动的实际和鮸鱼活动规律,从浙南地区引进了用张网捕捞鮸鱼的生产技术,1984年获得试验成功并逐渐推广到枸杞、花鸟等地,到1989年,嵊泗全县秋汛鮸鱼张网单位达60余个,产值达500万元,成为近年沿海渔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现将鮸鱼张网生产和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鮸鱼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鮸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隶属于石首鱼科,鮸鱼属,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鮸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鳔具有滋补药用功效,商业价值很高,具有广阔的增养殖前景,是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笔者在2002年蓝天海水养殖苗种场主持完成了鮸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蒙古裸腹溞在鮸鱼仔稚鱼培育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鮸鱼人工育苗生产实践,进行蒙古裸腹潘在鮸鱼仔稚鱼培育中的应用试验,育苗成活率达20.3%,表明通过营养强化的蒙古裸腹溞是鮸鱼仔稚鱼的适宜活饵料。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网箱养殖鮸状黄姑鱼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系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分布于台湾海峡和南海,成鱼的外形和体色略似鮸鱼属的鮸鱼(Miichthysmiiuy),所以福建沿海渔民称之为白鮸或鮸鲈。该鱼肉味鲜美,含脂量高,营养丰富,主要销往台湾、港澳和日本等地。鮸状黄姑鱼是一种个体大、生长很快的海水网箱养殖对象,通常5月放苗到春节前(共8个月)平均体重500g以上,大的可达850g,16个月平均体重  相似文献   

6.
鮸鱼的渔业生物学和人工繁养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鮸鱼是近年来浙江、福建等省沿海新开发的海水养殖鱼类。对鮸鱼的渔业生物学如形态特征、栖息、食性、生长等特性,亲鱼的捕捞与驯养、人工催产及孵化、苗种培育等人工繁殖技术和海水网箱养殖和病害防治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为合理利用鮸鱼的自然资源,提高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鮸鱼属石首科鱼类,形似鲈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包括中国的渤海、黄海及东海,朝鲜和日本南部海域。虽然江苏、浙江、福建沿海都有鮸鱼分布,但舟山鱼名气大。鮸鱼亦名"鳘鱼","鳘""米"谐音,故舟山人称其为"米鱼",舟山最优质的鱼当属在册子岛附近的灰鳖洋。据当地渔民讲,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开展了大黄鱼和鮸鱼的远缘杂交实验,结果表明:鮸鱼(♀)×大黄鱼(♂)杂交组受精率为52%,孵化率为71%,但孵化后未能开口摄食,半个月内杂交苗逐渐、全部死亡.大黄鱼(♀)×鮸鱼(♂)杂交组受精率为75%,孵化率为83%,度过了开口摄食轮虫和开始摄食桡足类的两个死亡高峰期,存活率仅为1.2%.此外,本文分析了鮸鱼(♀)×大黄鱼(♂)的杂交子代不能存活的原因,以及大黄鱼(9)×鮸鱼(♂)的杂交子代的遗传本质和成活率低的原因.研究,<现代渔业信息>杂志,23(5):23-25.  相似文献   

9.
鮸鱼增殖放流标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忠  余方平  王跃斌 《海洋渔业》2007,29(4):344-348
对平均体长9.69 cm的鮸鱼幼鱼进行了挂牌、切腹鳍和荧光标志研究。经14 d的对比饲养观察,发现三种标志方法对鮸鱼幼鱼的生长、成活均没有明显影响。比较三种标志技术的效果,结果显示:挂牌标志具有脱标率低、保留时间长、标志醒目、能保留个体信息、可用于长期的试验研究等特点,是三种标志方法中较为完善的人工标志技术,可在鮸鱼增殖放流的生产实践中应用。挂牌标志成功的最小个体为体长7.6 cm、体重6.4 g,可为鮸鱼规模化人工标志放流时在规格选择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鮸鱼性腺发育人为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鮸鱼自然繁殖习性,模拟其自然繁殖生境,采用调控水温、光照,并结合注射生物激素,对舟山近海鮸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人为调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水温、光照周期和注射外源激素能使鮸鱼由原来在9~10月份产卵提前到6月份产卵;而仅调控水温只能提前至8月份产卵;仅调控光照或仅在春季注射激素,不会使鮸鱼提前产卵。经调控后6月份产出的卵其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与9~10月份相比差异不显著。同时对调控方法和对不同年龄亲鱼的调控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